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Guī Jiǎ

别名

龟甲、神屋(《本经》),龟壳(《淮南子》),败龟甲(《小品方》),败将、败龟版(《日华子本草》),龟筒(《本草衍义》),龟下甲(朱震亨),龟底甲(《药品化义》),龟腹甲(《医林纂要》),元武版、坎版、拖泥板(《药材学》)。

释名

《医学入门•本草》云:“卜师钻过者名败龟版”。

来源及植物形态

龟甲,始载于《本经》,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 (Gray)的背甲及腹甲。其腹甲又名龟版(龟板)。主产于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等地,此外,广东、四川、贵州、福建、陕西、河南、上海等地亦产。


乌龟  Chinemys reevesii (Gray)

采制

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剥取背甲及腹甲,除去残肉,称为“血板”。或用沸水烫死,剥取背甲及腹甲,除去残肉,晒干者,称为“烫板”。过去商品均为腹甲,近年来亦开始采用背甲。


龟甲:用清水浸泡,刮去残肉,洗净,晒干,敲成小块。


龟甲;职砂子置锅中炒热,将生龟版倒入拌炒,炒至表面微黄色,及时取出,筛去砂子,置蜡盆内略浸,取出,用水漂洗,晒干。(每龟甲100斤,用醋30斤)


①《食疗本草》:"涂酥炙。"

②《本草衍义补遗》:"酥、酒、猪脂,皆可炙用。"

性味归经

性味:咸甘,平。

①《本经》:"味咸,平。"

②《别录》:"甘,有毒。"

③《药性论》:"无毒。"


归经:入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肝三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少阴经。"

功能主治

滋阴,潜阳,补肾,健骨。治肾阴不足,骨蒸劳热,吐血,衄血,久咳,遗精崩漏,带下,腰痛,骨痿,阴虚风动,久痢,久疟,痔疮,小儿囟门不合


1.肝肾之阴不足,肝阳亢逆无制,则见头晕目眩、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症。龟甲甘寒质重,入肝肾二经,既善滋补肝肾之阴,又善镇潜上越之浮阳,用治肝阳亢逆证,可使阴足阳潜,标本同治,故每每选用。常与滋补肝肾、平肝潜阳之品同用,以加强疗效,如《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方•治内外中风方》镇肝息风汤,以之与白芍玄参、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等同用。


2.阴虚液亏,筋脉失养,可致虚风内动,轻则手足蠕动,甚则瘛疭龟甲善滋阴潜阳,故可治热病后期阴血大伤,或久病阴血内耗所致上证。常与滋阴潜阳的生鳖甲、生牡蛎,以及滋阴养血柔肝的白芍、干地黄、阿胶麦冬等同用,以增强药力,如《温病条辨•卷三》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临证可据情选用。


3.阴虚可致虚热,阴足则虚热可退。龟甲,滋阴力强,故又可用治阴亏液损,虚火上炎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心烦等症,常与滋阴退热的熟地黄、知母、猪脊髓 、黄柏同用,如《丹溪心法•卷三》大补阴丸


4.肾藏精主骨。肾阴亏虚、筋骨不健,常致腰脚痿弱、步履乏力、小儿囱门不合等症。龟甲通过其滋补肾阴之功,又能健骨强筋,治可选用,并常与熟地黄、知母白芍 、虎骨等同用,如《丹溪心法• 卷三》 虎潜丸。若治精血又亏、阴阳俱虚,症见梦泄遗精、瘦削少气、目视不明及腰膝痠软者,又常与鹿角枸杞子、人参同用,以填精养血助阳益气,如《兰台轨范•卷一》龟鹿二仙胶。


5.血虚心神失养,可致惊悸失眠健忘等症。龟甲味甘入心,除能滋阴外,又能养血补心,常与龙骨远志、菖蒲等安神定志镇惊药同用,以加强药力,如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孔子大圣知枕中方。


6.阴虚血热,血不归经,可致崩漏月经过多等症。本品甘寒,能滋阴养血止血,治可选用,常与生地黄、旱莲草、阿胶茜草等滋阴凉血止血之品同用。


此外,单用本品烧灰或煅存性,研末外用,可治痈肿疮毒等。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0~30g;熬膏或入丸、散。本品为动物介壳,为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入汤剂当打碎先煎。


外用:烧灰研末敷。


注意:

1.龟甲味甘性寒,气味厚浊,故脾胃虚寒或有寒湿者忌服。

2.《本草通玄》云其“去瘀血”,《本草纲目》谓其 “主难产”,故孕妇慎用。

①《本草经集注》:"恶沙参、蜚蠊。"

②《药对》:"畏狗胆。"

③《本草备要》:"恶人参。"

④《本草经疏》:"妊妇不宜用,病人虚而无热者不宜用。"

各家论述

1.《本经》:"主漏下赤白,破癥瘕,痎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

2.《别录》:"主头疮难燥,女子阴疮,及惊恚气,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热,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以作汤良,益气资智,亦使人能食。"

3.《药性论》:"灰治脱肛。"

4.《四声本草》:"主风脚弱,炙之,末,酒服。"

5.《日华子本草》:"治血麻痹。"

6.《本草衍义》:"补心。"

7.《日用本草》:"治腰膝酸软,不能久立。"

8.朱震亨:"补阴,主阴血不足,去瘀血,止血痢,续筋骨,治劳倦,四肢无力。"

9.《本草蒙筌》:"专补阴衰,善滋肾损。"

10.《纲目》:"治腰脚酸痛,补心肾,益大肠,止久痢久泄,主难产,消痈肿,烧灰敷臁疮。"

11.《本经逢原》:"烧灰酒服,治痘疮。"

12.《医林篆要》:"治骨蒸劳热,吐血,衄血,肠风痔血,阴虚血热之症。"

按语备注

1.龟甲鹿茸两药,都能益肾而健骨,可用治筋骨痿软的病症。但是龟甲益肾阴而通任脉,能滋阴潜阳、补血止血,治阴虚发热、血热崩漏,又可用于难产鹿茸则助肾阳而补督脉,能温肾助阳、生精补髓,治肾阳不足、血崩漏下属于虚寒者。两药一为补阴,一为助阳,作用不同。如果阴阳两虚,又可配合应用。


2.今据文献考证,从汉至唐所用龟甲为龟之全甲,时称龟甲、龟壳。至唐,孟诜食疗本草》始有用卜师钻灼占卜用过的龟下甲的记载;《海药本草》则认为用此“经卜者更妙。”宋代,用全甲与单用龟下甲并行。元代,主要用龟下甲,即龟版。朱丹溪对龟版十分推崇,《丹溪心法•卷三•补损门》共载方24首 ,有15首含有龟版,《本草衍义补遗》首以败龟版之名立条论述,并对龟下甲补阴之功大加阐发,此后遂以龟下甲为用,而不用龟上甲。现代研究证明,龟之上、下甲所含化学成分相同,对甲亢阴虚型实验大鼠有相同的药理作用,二者的毒性均很低,而且上甲的出胶量为下甲的二倍。鉴此,有人建议为改善目前龟版药材的紧缺状况,应还龟甲之本来面目,将龟的上、下甲同时作龟甲入药,并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采纳。

又,败龟甲首见于五代末年《日华子本草》。其曰:“卜龟小者,腹下可卜钻遍者,名败龟(甲)。”迨至明代,吴球又认为败龟甲应是自死坠败者(据《本草纲目•卷四十五•水龟》),并认为 “用钻过及煮过者,性气不存矣。惟灵山诸谷因风坠自败者最佳,田池自败者次之,人打坏者又次之。”如今这两种龟甲已经很难见到,处方虽有人用败龟甲之名,而实际所用则为“血版”或 “烫版”。何况从今天看来,强调用败龟甲似无实际意义。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