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出处

《丹溪心法》

详细内容

[组成]

地黄酒蒸  龟板酥炙,各六两(各180g)    黄柏炒褐色  知母酒浸,炒,各四两(各120g)


[用法]

上为末,猪脊髓蒸熟,炼蜜为丸。每服七十丸(6~9g)空心盐白汤送下(现代用法:上为细末,猪脊髓适量蒸熟,捣如泥状;炼蜜,混合拌匀和药粉为丸,每丸约重 15g,每日早晚各服1丸,淡盐水送服;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滋阴降火。


[主治]

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方解]

本方证是由肝肾亏虚,真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肾为水火之脏,本应既济以并存,真阴亏虚,则相火亢盛而生虚火、虚热之证,故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足膝疼热;虚火上炎,灼伤肺金,损伤肺络,故咳嗽咯血;虚火上扰心神,则心烦易怒。治宜大补真阴以治本,佐以降火以治标,标本兼治。本方以滋阴降火为法,以“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常养其阴,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为理论依据,方中重用熟地、龟板滋阴潜阳,壮水制火,即所谓培其本,共为君药。继以黄柏苦寒泻相火以坚阴;知母苦寒而润,上能清润肺金,下能滋清肾水,与黄柏相须为用,苦寒降火,保存阴液,平抑亢阳,即所谓清其源,均为臣药。应用猪脊髓、蜂蜜为丸,此乃血肉甘润之品,填精益髓,既能助熟地、龟板以滋阴,又能制黄柏之苦燥,俱为佐使。本证若仅滋阴则虚火难清,单清热则犹恐复萌,故须培本清源,使阴复阳潜,虚火降而诸症悉除。正如《删补名医方论》中说:“是方能骤补真阴,以制相火,较之六味功用尤捷。”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滋阴药与清热降火药相配,培本清源,两相兼顾。其中龟板、熟地用量较重,与知、柏的比例为3:2,表明本方以滋阴培本为主,降火清源为辅。


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虽均能滋阴降火,但后者偏于补养肾阴,而清热之力不足;前者则滋阴与降火之力较强,故对阴虚而火旺明显者,选用该方为宜。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阴虚火旺证的基础方,又是体现朱丹溪补阴学派学术思想及其滋阴降火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骨蒸潮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阴虚较重者,可加天门冬、麦门冬以润燥养阴;阴虚盗汗者,可加地骨皮以退热除蒸;咯血、吐血者,加仙鹤草、旱莲草、白茅根以凉血止血;遗精者,加金樱子芡实桑螵蛸山茱萸以固精止遗。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结核、骨结核、糖尿病等属阴虚火旺者。

4.使用注意  若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以及火热属于实证者不宜使用。

其他同名方

《中国药典》:大补阴丸

处方

熟地黄120g 知母(盐炒)80g 黄柏(盐炒)80g 龟甲(制)120g 猪脊髓160g

性状

为深棕黑色的水蜜丸;味苦、微甜带涩。

以上五味熟地黄、黄柏龟甲知母粉碎成粗粉,猪脊髓置沸水中略煮,除去外皮,与上述粗粉拌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15g 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3次。

贮藏

密封。

摘录
《中国药典》

《同寿录》卷一:大补阴丸

处方

黄柏(酒炒)3两(净),知母(酒炒)3两(净),龟版(酥炙,去边)3两(净),熟地(酒蒸9次)5两,锁阳2两,甘枸杞2两,干姜(炒紫色)2两,五味子1两,白芍(酒炒)1两,天冬1两,覆盆子2两,菟丝子(酒炒)2两,于白术3两(炒),陈皮1两,牡蛎(童便煅)1两,山萸肉1两,虎胫骨1两,防己(酒洗)1两,牛膝(酒洗)1两,当归(酒洗)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益精明目,补肾水,壮腰膝。主

用法用量

每服80-90丸,空心炒淡盐汤送下;冬月酒送下或米汤送下。

摘录
《同寿录》卷一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