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Zhī Mǔ

别名

蚔母、连母、野蓼、地参、水参、水浚、货母、蝭母(《本经》),芪母(《广雅》),提母(《范子计然》),女雷、女理、儿草、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水须、苦心(《别录》),昌支((唐本草》),穿地龙(《山东中药》)。

来源及植物形态

知母,始载于《本经》。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及东北等地。


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

采制

知母:拣净杂质,用水撞洗,捞出,润软,切片晒干。


知母:取知母片置锅中用文火微炒,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放凉。(每知母片100斤,用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知母,先于槐砧上细锉,焙干,木臼杵捣,勿令犯铁器。"

②《纲目》:"凡用知母拣肥润里白者,去毛切,引经上行则用酒浸焙干,下行则用盐水润焙。"

性味归经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药性论》:"性平。"

③《日华子本草》:"味苦甘。"

④《药品化义》:"味微苦略辛。"


归经:入肺、胃、肾经。

①《珍珠囊》:"肾经。"

《汤液本草》:"入足阳明经、手太阴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1.知母能清热泻火,并借其清热及滋阴作用以除烦止渴,主治肺胃热盛即气分实热烦渴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白虎汤


2.知母苦泄甘润,可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不利,即对实火与虚热咳嗽均可配伍应用,且常与润肺化痰之贝母同用,以加强清肺润燥止咳化痰之效,此即《医方考•卷三》二母散。肺热甚者,则可配伍黄芩等用。


3.知母苦寒坚阴,甘以补阴,故亦常用其滋阴降火作用以治阴虚火旺、肝肾阴亏所致的骨蒸潮热心烦盗汗等症,每与黄柏相须为用,并配伍养阴药以加强疗效,如《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知柏地黄丸、《丹溪心法•卷三》 大补阴丸


4.本品味苦兼甘,质润不燥,除清热泻火外亦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功,可用于肺胃燥热,津伤口渴,以及消渴证之口渴多饮者,可与天花粉五味子黄芪等伍用 ,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消渴方》 玉液汤消渴证。知母亦可与润肠药配伍治肠燥便秘


此外,在用黄芪等补气药时,如恐其益气升阳而助热,亦可配伍知母制其燥热,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大气下陷方》 升陷汤。再者,当用附子桂枝羌活等药治痹痛时,若嫌其过于刚燥,亦可配伍知母,使滋润清降与祛风通络并行,则有利而无弊,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桂枝芍药知母汤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清泻实火生用,盐知母较长于清下焦虚热。


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①《别录》:"多服令人泄。"

《医学入门》:"凡肺中寒嗽,肾气虚脱,无火症而尺脉微弱者禁用。"

③《本草经疏》:"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

④《本经逢原》:"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脾胃虚热人误服,令人作泻减食,故虚损大忌。"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2.《名医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3.陶弘景:甚疗热结,亦主疟热烦。

4.《药性论》:主治心烦躁闷,骨热劳往来,生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损,患人虚而口干,加而用之。

5.《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

6.张元素: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

7.王好古: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余。

8.《本草纲目》:安胎,止子烦,辟射工溪毒。

9.《本草求原》:治嗽血,喘,淋,口病,尿血,呢逆,盗汗遗精,痹痿,瘛苁。

10.《医学启源》知母,《主治秘要》云作利小便之佐使,肾中本药。上头、引经皆酒炒。刮去毛,里白者佳。

11.李杲知母,其用有四: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仲景用此入白虎汤治不得眠者,烦躁也。烦出于肺,躁出于肾,君以石膏,佐以知母之苦寒,以清肾之源,缓以甘草、粳米,使不速下也。又凡病小便闭塞而渴者,热在上焦气分,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膀胱绝其化源,宜用气薄味薄淡渗之药,以泻肺火、清肺金而滋水之化源。若热在下焦血分而不渴者,乃真水不足,膀胱干涸,乃无阴则阳无以化,法当用黄柏知母大苦大寒之药,以补肾与膀胱,使阴气行而阳自化,小便自通。

12.《本草纲目》: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附。

13.《本草通玄》:知母苦寒,气味俱厚,沉而下降,为肾经本药。兼能清肺者,为其肃清龙雷,勿使僭上,则手太阴无销烁之虞也。泻有余之相火,理消渴之烦蒸,凡止咳安胎,莫非清火之用。多服令人泄泻,亦令人减食,此惟实火燔灼者,方可暂用。若施之于虚损之人,如水益深矣。盖苦寒之味,行天地肃杀之令,非长养万物者也。

14.《本草正》:古书言知母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盖谓黄柏能制膀胱、命门阴中之火,知母能消肺金,制肾水化源之火,去火可以保阴,是即所谓滋阴也。故洁古、东垣皆以为滋阴降火之要药。继自丹溪而后,则皆用以为补阴,诚大谬矣。夫知母以沉寒之性,本无生气,用以清火则可,用以补阴,则何补之有?。

15.《药品化义》:知母黄柏并用,非为降火,实能助水;与贝母同行,非为清痰,专为滋阴。

16.《本草新编》:黄柏未尝不入气分,而知母未尝不入血分也。黄柏清肾中之火,亦能清肺中之火,知母泻肾中之热,而亦泻胃中之热,胃为多气多血之腑,岂止入于气分,而不入于血分耶?是二药不必兼用。

17.《本经逢原》:知母,《本经》言除邪气肢体浮肿,是指湿热水气而言。故下文云下水,补不足,益气,乃湿热相火有余,烁灼精气之候,故用此清热养阴,邪热去则正气复矣。

18.《重庆堂随笔》:知母,清肺胃气分之热,则津液不耗而阴自潜滋暗长矣。然仲圣云,胃气生热,其阳则绝。盖胃热太盛,则阴不足以和阳,津液渐干,而成枯燥不能杀谷之病,其阳则绝者,即津液涸竭也,清其热,俾阳不绝,则救津液之药,虽谓之补阳也可。乃后人以为寒凉之品,非胃家所喜,谆谆戒勿轻用,辄从事于香燥温补之药者何哉!。

19.《本经疏证》:知母能益阴清热止渴,人所共知,其能下水,则以古人用者甚罕,后学多不明其故。《千金》、外台》两书用知母水气各一方。《千金》曰,有人患水肿腹大,其坚如石,四肢细,少劳苦足胫即肿,少饮食便气急,此终身之疾,服利下药不瘥者,宜服此药,微除风湿,利小便,消水谷,岁久服之,乃可得力,瘥后可常服。其所用药,则加知母五苓散中,更增鬼箭羽丹参独活秦艽海藻也。《外台》曰,《古今录验》泽漆汤,疗寒热当风,饮多暴肿,身如吹,脉浮数者。其所用药,则泽泻知母海藻茯苓丹参秦艽防己猪苓大黄通草木香也。其曰,除风湿,利小便,曰疗寒热当风,饮多暴肿。可见《本经》所着下水之效,见于除肢体浮肿,而知母所治之肢体浮肿,乃邪气肢体浮肿,非泛常肢体浮肿比矣。正以寒热外盛,邪火内着,渴而引饮,火气不能化水,水遂泛滥四射,治以知母,是泄其火,使不作渴引饮,水遂无继,蓄者旋消,由此言之,仍是治渴,非治水也。于此,见凡肿在一处,他处反消瘦者,多是邪气勾留,水火相阻之候,不特《千金方》水肿腹大四肢细,即《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脚肿如脱,亦其一也。《金匮方》邪气水火交阻于下,《千金方》邪气水火交阻于中,阻于下者,非发散不为功,阻于中者,非渗利何由泄,此《千金方》所以用五苓散,《金匮方》所以用麻黄附子防风,然其本质均为水火交阻,故其用桂、术、知母则同也,桂、术治水之阻,知母治火之阻,于此遂可见矣。

20.、《医学衷中参西录》知母原不甚寒,亦不甚苦,尝以之与黄芪等分并用,则分毫不觉凉热,其性非大寒可知。又以知母一两加甘草二钱煮饮之,即甘胜于苦,其味非大苦可知。寒、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阴也。有谓知母但能退热,不能滋阴者,犹浅之乎视知母也。是以愚治热实脉数之证,必用知母,若用黄芪补气之方,恐其有热不受者,亦恒辅以知母

21.《本草正义》:知母寒润,止治实火,泻肺以泄壅热,肺痈燥咳宜之,而虚热咳嗽大忌。清胃以救津液,消中瘅热宜之,而脾气不旺亦忌。通膀胱水道,疗淋浊初起之结热,伐相火之邪,主强阳不痿之标剂。热病之在阳明,烦渴大汗,脉洪里热,佐石膏以扫炎症;疟证之在太阴,湿浊熏蒸,汗多热甚,佐草果以泄脾热。统详主治,不外实热有余四字之范围。

按语备注

1.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下能泻肾火。配以黄芩,则泻肺火;配石膏,则清胃热;配黄柏,则泻肾火。


2.知母以清热泻火为主,至其滋阴润燥是清热后的间接作用,抑或自身即直接有此功效,医家认识不甚一致。有谓知母但治实火不治虚热者,张景岳即认为知母但清火不补阴,又如《本草正义》云:“知母寒润,止治实火,泻肺以泄壅热,肺痈燥咳宜之,而虚热咳嗽大忌。……统详主治,不外实热有余四字之范围”。《重庆堂随笔 •卷下》亦云:“知母清肺胃气分之热,则津液不耗而阴自潜滋暗长矣”。但《医学衷中参西录•知母解》则称:“寒 、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阴也。有谓知母但能退热,不能滋阴者,犹浅之乎视知母也”。实则知母以清泻实火为主,其本身甘润不燥亦具滋阴之力,可见知母具有虚实两清之功。

  • 两则验方以及一些用药经验
    韩立老师的老师分享:验方两则:1. 脉管炎:栀子用瓦焙干,用鸡蛋清调外敷,用布包,四小时一换,治不红不肿但痛的脉管炎神效,好后出大麻点,过一期自然消散。2. 腹泻久治不愈,用一把荷叶,放两个鸡蛋煮荷包...

    四君人参

    作者授权

    畅读VIP

    83

    0

  • 宝书说药:知母
    知母与石膏相伍,善于清热除烦,如白虎汤,治疗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知母与黄柏相伍,善于滋阴降火。如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知母与贝母相...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11

    0

  • 男性要慎用黄柏知母
    黄柏、知母这两种中药入肾经,过分地泄肾的“相火”,会给年轻人带来副作用,使他们失去正常的性欲。也就是说,服用黄柏和知母不当,可能引起性功能障碍。另外,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经络归属:黄柏、知母入肾经,治肾...

    四君人参

    畅读VIP

    366

    0

  • 肺病常用对药:知母配贝母
    知母性味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具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功;贝母性味苦,寒,归肺、心经,具化痰止咳,清热散结之功。都属于肺经气分药。二者相伍即是二母散,出自《证治要诀类方》,原方配有生姜,治疗咳嗽遇...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37

    0

  • 知母的传说
    知母是一味常用的清热药。其性甘寒质润,故有清热泻火与滋阴润燥并举的特点,可治疗肺胃实热、阴虚燥咳、骨蒸潮热、阴虚消渴、肠燥便秘等病证,临床常 与石膏、贝母、黄柏、花粉、首乌等同用,影响较大的代表方药有...

    四君人参

    畅读VIP

    163

    0

  • 《本经》:知母——滋阴清热 润燥泻火 利尿下水
    知母“味苦,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本经》)《本草通玄》谓“知母苦寒,气味俱厚,沉而下降”。《本草经疏》亦谓其“泄泻脾弱,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余谓知母微苦微寒...

    茯苓

    畅读VIP

    505

    0

  • 知母治疗皮肤病经验
    知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味苦,性寒,入肺、胃、肾经,功效是清热泻火,滋阴退蒸,生津止渴。《神农本草经》曰: “(知母)主消渴热中,除邪气”。《本草纲目》曰:“(知母)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

    茯苓

    畅读VIP

    273

    0

  • 四味百合科药物的比较
    贝母,百合,知母,萱草都是百合科植物。仅仅属于同一个科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因为百合科植物种类繁多,如葱、蒜都是,在中药中属于百合科的恐怕也不少于十种。这里选出这四种药物在外形或功能上有一定的可比性,试...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44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