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Fánɡ Fēnɡ

别名

铜芸(《本经》),茴芸、茴草、百枝、闾根、百蜚(《吴普本草》),屏风(《别录》),风肉(《药材资料汇编》)。

释名

河北(保定、唐山)及山东所产的称“山防风”,又称“青防风”,品质较次。

来源及植物形态

防风,始载于《本经》。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 Schischk. 的干燥根。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及辽宁等地。


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

采制

防风: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防风:取防风片,置锅内微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

性味归经

性味:辛甘,温。

①《本经》:"味甘,温。"

②《别录》:"辛,无毒。"

③《药品化义》:"气和,味甘微辛,性微温。"

④《本草再新》:"味辛,性平,无毒。"


归经:入膀胱、肺、脾经。

①《珍珠囊》:"太阳本药。"

《汤液本草》:"足阳明胃、足太阴脾二经之行经药。"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④《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

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1.本品辛温,散风胜湿,甘缓不峻,为治风通用之药,故常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常与紫苏、荆芥白芷等配伍;治感冒风热,目赤咽痛,常与荆芥连翘薄荷等配伍。本品又能祛风止痒,用于风疮疥癣或皮肤瘙痒证,常与荆芥、白蒺藜蝉蜕等配伍。


2.本品能祛风散寒,又能胜湿止痛,用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挛急等证,常与羌活当归姜黄赤芍黄芪甘草等配伍同用,如《杨氏家藏方•卷四》蠲痹汤


3.本品入肝经,能祛风、解痉,用治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抽搐痉挛等症,常与天南星白附子天麻等配伍同用,如《外科正宗•卷四》玉真散


此外本品能止泻、止血。与陈皮白术白芍配伍同用,可治腹痛、腹泻,如《丹溪心法•卷二》痛泻要方。《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七•防风》引 《经验后方》方,单用本品炙赤研末,每服二钱,治妇女血崩。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注意: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②《唐本草》:"畏萆薢。"

③《本草经疏》:"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于风寒,溏泄不因于寒湿,二便秘涩,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气升作呕,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④《得配本草》:"元气虚,病不因风湿者禁用。"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


2.《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


3.《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4.《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


5.《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


6.《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邪。


7.王好古:搜肝气


8.《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孪,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盗汗,断漏下、崩中。


9.《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10.《药对》:(防风)得葱白能行周身,得泽泻藁本疗风,得当归、芍药、阳起石禹余粮疗妇人子藏风。


11.李杲:防风,治一身尽痛,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凡脊痛项强,不可回顾。腰似折,项似拔者,乃手足太阳证,正当用防风。凡疮在胸膈以上,虽无手足太阳证亦当用之,为能散结去上部风。病人身体拘倦者风也,诸疮见此证,亦须用之。钱仲阳泻黄散中倍用防风者,乃于土中泻木也。防风能制黄芪黄芪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


12.《本草经疏》:防风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故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痹,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下乳,金疮因伤于风内痉。其云主目无所见者,因中风邪,故不见也。烦满者,因风邪客于胸中,故烦满也。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祛风燥湿,故主痹也。发散之药,焉可久服,其曰轻身,亦湿去耳。《别录》云,叉头者令人发狂,叉尾者发痼疾,子似胡荽而大,调食用之香而疗风更优也。


13.《本草汇言》:防风,散风寒湿痹之药也,故主诸风周身不遂,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痿躄癎痉等证。又伤寒初病太阳经,头痛发热身痛无汗,或伤风咳嗽鼻塞咽干,或痘?将出,根点未透,用防风辛温轻散,润泽不燥,能发邪从毛窍出,故外科痈疮肿毒、疮痍风癞诸证,亦必需也。为卒伍之职,随引而效,如无引经之药,亦不能独奏其功。故与芎、芷上行,治头目之风;与羌、独下行,治腰膝之风;与当归治血风;与白术治脾风;与苏、麻治寒风;与芥、连治热风;与荆、柏治肠风;与乳、桂治痛风,及大人中风、小儿惊风,防风尽能去之。若入大风厉风药中,须加杀虫活血药乃可。


14.《本草正》:防风,用此者用其气平散风,虽膀胱脾胃经药,然随诸经之药,各经皆至。气味俱轻,故散风邪治一身之痛,《本草正义》:防风,通治一切风邪,故《本经》以主大风三字为提纲。头痛恶风,及风邪而目盲无所见,其外感风邪之盛可知,风行周身,而骨节为之痛痹,亦风邪之深且重者,而防风皆治之,诚风药中之首屈一指者矣。《别录》主烦满胁痛,亦风淫于外而遏抑其清阳之气,不得宣布也。胁风二字,太不经见,而下文接以头面去来一句,则所谓风者,盖即指头面去来之风邪,胁字盖误,濒湖《纲目》引此无胁字,亦疑而删之也。四肢挛急,即《本经》风行周身、骨节疼痹之证。字乳者,产育乳子之时。金疮则破伤也。内痉二字,直接字乳金疮作一句读,即新产之中风及破伤风二证,皆有发痉一候,是血虚而内风煽动,非外来之风邪,故曰内痉,而防风亦能通治,颇似合外风内风而一以贯之。然古人以中风一证,无不从外来风邪治疗,是以产后发痉角弓反张,《千金》、《外台》均用豆淋酒等方,纯以发表祛风为主。究竟产后痉厥、金创破伤二者,虽有猝为寒风所乘,宜于解表之一证,要知二者皆在血脱之后,阴不涵阳,肝风内煽,发为痉瘈,尤其多数,此则宜于潜阳息风,镇定为亟,万不可再用风药,助其暴戾。《别录》内痉二字,必非防风之辛温发散者所可妄试。防风为风病之主药,《本经》所主,皆风门重证,故首以大风一句表扬其功用,则驱除外风,兼能通痹起废,其效最弘,《本经》列于上品,正以其足当大任而推重之,非无故也。后人但以为感冒风寒,轻疏发散之用,未免视之太浅。防风为泄风之上剂,然以走窜宣散成功,必其人气血充足,体质坚实,猝为外邪所乘,乃能任此辛温宣泄,而无流弊。几古人治风诸方,皆不能轻用于今时东南之人者,以质脆阴薄,不能胜此燥烈之性也。防风虽不至如乌、附、姜、辛之刚烈,然温燥之气,扑人眉字,确是温辛一类,所以温热之风邪外受,凡柴、葛、羌、防皆当审慎,而肝阳之动风,血虚之风痉,又必柔润息风,方为正治,散风诸剂,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按语备注

1.防风一药,顾名思义,是治风止痛的药物。它既能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因它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可用于风热痈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症,可与荆芥薄荷连翘、山栀、黄芩等同用。至于祛风解痉方面,则力量较弱,如用治破伤风,本品只能作为辅助药,不能独任其功。


2.荆芥防风常同用于祛风解表,有如麻黄桂枝以发汗解表,也是取它相须的作用。但荆、防发散之力不如麻、桂,作用较为缓和。至于荆、防两药相比,则荆芥发汗之力较强,而防风祛风止痛之功较好。


3.根据临床体会,防风炒用可减缓它祛风的力量,却有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腹泻。


4.防风炒炭,又可用于崩漏而见血色清淡者,与温经止血的炮姜相比,则功用相似而力较逊。

  • 讨论防风通圣丸之防风
    韩老师:今天早晨突然想起来一个问题,防风通圣丸为什么用防风摆到前面?而且在里面的量也不是最大的,是什么原因呢,大家琢磨琢磨。厚德载物:可能因病机而名,表里风热,故以防风命名。通圣乃二便通,圣人入,言药...

    四君人参

    作者授权

    畅读VIP

    68

    0

  • 防风的特殊作用
    这味药,大家熟悉不过了。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屏风〝.〝百枝〝、〝山芹菜〝是它别名。为治风专药,<神农本草经>贊为〝主大风〞。它不仅是风药,其有镇痛镇静作用,止头痛、风湿关节痛有良效:有散...

    景德镇冯上阳

    原创投稿

    畅读VIP

    315

    0

  • 略论桔梗防风
    桔梗防风是一对好伙伴,光金匮就有三处合用的,侯氏黑散 薯蓣丸 竹叶汤。防风祛风通用,重点说说桔梗。桔梗这个药,我琢磨了好多年,最近才有点理解,所以出点小心得都是很难的。先看本经别录咋说。①《本经》:主...

    四君人参

    畅读VIP

    855

    0

  • 防风的作用
    防风,古代名“屏风”(见《名医别录》),喻御风如屏障也。其味辛甘,性微温而润,为“风药中之润剂”。临床随证配伍,具有不同的作用,兹琐志之。能发汗,又能止汗“用防风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见...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02

    0

  • 祛风良药防风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味辛、甘,性微温。入膀胱、肺、肝、脾经。功擅解表祛风,胜湿止痛,止痉。善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风疹瘙痒,破伤风等病症。是“风药中之润...

    四君人参

    畅读VIP

    150

    0

  • 泻黄散中防风的作用
    方歌中有“泻黄散中用防风”一句。防风,在原方中用量独重。王旭高说:“重用防风者,能发脾中之伏火,又能于土中泻木也。”脾热,治以泻脾,重用防风(约占全方总量的二分之一稍弱),无论如何作解,似乎并不符合临...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62

    0

  • 防风炮制不同功用有别
    防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等病症。入煎剂常用量5~...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27

    0

  • 何绍奇:防风
    防风又名“屏风”(《本经别录》),李时珍说“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屏风’者,防风隐语也。”为什么要用隐语?恐怕是江湖医生为了渔利的缘故,就像古方“举卿古拜散”一样,不过是“荆芥”二字的谐音而...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43

    0

  • 祛风解表说防风
    防风,又名关防风、口防风、青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在商品中,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所产者品质最佳,称“关防风”,其中以黑龙江产量为最大。其气微香,味微甘,以根条粗壮,...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96

    0

  • 小议防风治风
    防风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能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本草纲目》曰:“其疗风最要,故名。”本品温而不燥,甘缓而不峻,药力缓和,...

    四君人参

    畅读VIP

    165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