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Hú Suī

别名

香菜(《韵略》),香荽(《本草拾遗》),胡菜(《外台》),蒝荽(《唐小说》),园荽(《东轩笔录》),芫荽(《日用本草》),莞荽(《普济方》),莛荽菜、莛葛草、满天星(《湖南药物志》)。

释名

《本草纲目•卷二十六•胡荽》云:“其茎柔叶细而根多须,绥绥然也。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本品有浓郁香气,故又名香菜。

来源及植物形态

胡荽,始载于《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胡荽Coriandrum sativum L . 的全草。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制

全草春夏可采,切段晒干。夏季采果实,去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

①《食疗本草》:"平。"

②《本草拾遗》:"味辛,温。"

③《嘉佑本草》:"辛,温,微毒。一云微寒。"


归经:入肺、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太阴、阳明经。"

③《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

发表透疹,健胃。用于麻疹初期不易透发、食滞胃痛、痞闭。


1.本品香窜浓烈,可散风寒,功能发汗透疹,用于麻疹初期、透发不畅,或因感风寒、疹出又复隐者,多与荆芥、蝉衣等发表透疹药同用,也可外用本品煎汤局部熏洗,能促使疹子顺利外透。


2.本品还可消食下气,芳香开胃,可供调味。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9-15g,鲜品15-30g;或捣汁。


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注意:痧疹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非风寒外束者忌服。

①《千金·食治》:"不可久食,令人多忘。华佗云,患胡臭人,患口气臭,匿齿人,食之加剧,腹内患邪气者弥不得食,食之发宿病,金疮尤忌。"

③《食疗本草》:"久冷人食之脚弱,又不得与斜蒿同食,食之令人汗臭难瘥。不得久食,此是熏菜,损人精神。""根发痼疾。"

③《纲目》:"凡服一切补药及药中有白术、牡丹者,不可食此。"

④《本草经疏》:"气虚人不宜食。疹痘出不快,非风寒外侵及秽恶之气触犯者,不宜用。"

⑤《医林纂要》:"多食昏目、耗气。"

各家论述

1.崔禹锡《食经》:"调食下气。"


2.《食疗本草》:"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热饼裹食。"


3.《嘉佑本草》:"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


4.《日用本草》:"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治头疼齿病,解鱼肉毒。"


5.《医林纂要》:"升散阴气,辟邪气,发汗,托疹。"


6.陈念祖:"化痰。"


7.《纲目》:"胡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气,故痘疮出不爽快者,能发之。诸疮皆属心火,营血内摄于脾,心脾之气得芳香则运行,得臭恶则壅滞故尔。按杨士瀛《直指方》云,痘疹不快,宜用胡荽酒喷之,以辟恶气。若儿虚弱及天气阴寒,用此固妙,如儿壮实及春夏晴暖阳气发越之时,加以酒曲助虐,以火益火,胃中热炽,毒血聚蓄,则变成黑陷矣,不可不慎。"


8.《医林纂要》:"莞荽,补肝,泻肺,升散,无所不达,发表如葱,但专行气分。"

按语备注

芫荽子:又称“胡荽子”,是胡荽的果实。性味、功能、用量与胡荽同。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