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抽搐是以四肢不自主抽动,甚则项背强直、角弓反张为特征的重危症状。又称痉、瘛疭、惊厥等。《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即指此症。抽搐之症,多由风、火、痰、虚所致,与心、肝、肾有关,而以肝为主,即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在临床上,抽搐震颤需予区别。头部摇动,四肢不自主颤动发抖,甚而步履蹒跚,行步不稳,持物困难者,为震颤震颤幅度少,程度轻,发作无休止,至入夜睡时始止,与四肢抽搐呈弛纵、牵引交替有所不同。至于口眼抽动,作怪脸状,手舞足蹈,亦不同于抽搐,为一慢性病程,常可见于小儿(可见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在临床上,抽搐以实证为主,常呈四肢抽搐,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伴高热、烦躁谵语昏迷,甚而项背强直,角弓反张抽搐也可因虚而生,手足蠕动无力,热势不甚或无发热,头晕目眩,肌肉瞤动,精神疲乏,神识迷蒙。实证多由热盛、阳亢、浊毒、风痰所致,治宜清热、潜阳、息风、解毒、祛风、豁痰,并主以止痉之品。虚证则因温热后期,阴液虚耗,或吐泻伤脾、脾肾气虚所致,治宜育阴增液或益气回阳,决不可用解痉止搐药。小儿肝常有余而脾常不足,肾水常虚而心火易旺,故病情重危时多见四肢抽搐或手足蠕动者,称为急惊风慢惊风,可参小儿门相关内容。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热盛动风
1.临床表现: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窜,高热汗出,烦躁谵语,神志昏迷,面赤唇红,舌质红绛,苔黄而燥甚而焦黑,脉数。
2.病因病机:邪热内陷,灼伤营血,引动肝风,风火相煽。
3.治法:清热凉肝息风。
4.方剂羚羊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
药物:羚羊角粉1〜3g(调冲分服),钩藤10〜15g(后下),白芍15〜30g,生地黄15〜30g,桑叶10〜15g,菊花10〜15g,竹茹10〜15g,茯神15 g,甘草10g。
方义: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凉肝息风清热,茯神、竹茹化痰宁心,白芍生地甘草清热养阴,缓肝解痉。
加减: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者,加全蝎蜈蚣地龙止痉散)等份研末,每用3〜5g分次调冲,解痉搜风。神志昏迷者,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醒脑开窍,清热凉肝。高热烦渴者,加生石膏知母板蓝根大青叶,清热解毒。若兼痰浊壅阻,喉中痰声漉漉,加天竺黄、胆南星、鲜竹沥,清热化痰。若兼阳明腑实,便秘腹满,加生大黄、玄明粉,泻腑泄热。
5.变通法:若心肝火旺、热盛动风,心胸烦热,面红目赤,大便秘,胁肋痛,四肢抽搐,亦可用凉膈散(《局方》)合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主以清心凉肝,泻火通腑,为变通之法。

(二)肝阳上亢
1.临床表现:四肢抽搐项强头痛烦躁易怒,肢体麻木呕吐恶心,面红目赤便秘尿短,甚而可伴神志昏迷,或有半身不遂舌强失语,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
2.病因病机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肝风内动,筋脉拘急。
3.治法:镇肝潜阳,平肝息风。
4.方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药物:代赭石30g,龙骨30g,牡蛎30g,石决明30g,龟甲30g(以上俱先煎半小时),牛膝15g,玄参15 g,天冬15g,白芍15〜30g,甘草6〜10g。
方义:代赭石龙骨牡蛎石决明重镇降逆,为镇肝潜阳之品。龟甲玄参天冬育阴潜阳,白芍甘草缓肝止痉,牛膝引药下行,合而可平肝息风。
加减:面红目赤心烦易怒,肝火甚者,可加龙胆草、山栀、连翘菊花清肝泻火。大便秘结,腑热内结,加大黄瓜蒌杏仁通腑泄热。小便短涩,加竹叶通草滑石利水清热。四肢抽搐项强头痛肝风甚者,加羚羊角钩藤地龙全蝎,平肝息风、解痉搜络。呕吐恶心,痰盛苔腻者加竹茹、胆南星、天竺黄化痰降逆。肢体麻木,甚而半身不遂者,可加地龙僵蚕桑枝鸡血藤搜风通络。
5.变通法:也可用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息风解痉之品,方用天麻钩藤全蝎蜈蚣石决明牛膝黄芩杜仲益母草地龙等。

(三)浊毒上扰
1.临床表现:四肢抽搐间歇性发作,神识朦胧,烦躁不宁,嗜睡昏昧,反应迟钝,呕吐恶心,口中浊臭异味,小便不通或短涩,四肢浮肿,舌淡、黯,苔腻、腐 ,脉弦。
2.病因病机:湿浊水毒蕴结,升降失司,痰浊邪毒上扰,蒙蔽脑窍,筋脉拘急。
3.治法:泄浊解毒,豁痰降逆。
4.方剂: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合温胆汤 (《千金要方》),送服苏合香丸(《局方》)。
药物:石菖蒲10〜15g,郁金10g,丹皮6〜10g,连翘10〜15g,竹茹10〜15g,黄连10g,玉枢丹1〜3g (调服),生大黄6〜10g(后下),法半夏10〜15g,枳实6〜10g,陈皮6〜10g,茯苓15〜30g,苏合香丸1粒(水化后调服)。
方义:菖蒲、郁金豁痰理气,大黄黄连泄浊解毒,连翘丹皮凉血解毒,竹茹半夏枳实陈皮茯苓理气和中、化痰泄浊,玉枢丹解毒降逆,苏合香丸泄浊开窍、辟秽解毒。
加减:四肢抽搐甚者,加羚羊角钩藤白芍镇痉息风。邪毒害肾者,加山栀、黄芩黄柏,即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用以清热解毒。水浊壅盛者,加桂枝猪苓白术泽泻,即合五苓散(《伤寒论》)用以利水泄浊。心肾阳虚者,加附子白术干姜,即合四逆汤真武汤(《伤寒论》)用以温肾强心。
5.变通法:若以心肾阳虚,浊阴冲逆为主者,可用真武汤(《伤寒论》)合大黄黄连泻心汤《金匮要略》),药用附子大黄肉桂生姜白术茯苓甘草黄连,温阳泄浊。

(四)风毒内袭
1.临床表现:四肢抽搐,项背拘急,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舌强口噤,肌肉震颤,或苦笑面容,或口眼歪斜,咀嚼无力,烦躁不安,四肢反射亢进,甚而面色青紫,呼吸急迫,大汗淋漓。舌苔腻,脉弦。
2.病因病机:金创伤及皮肉,伤口未合,风毒入侵,致生痉证,为破伤风
3.治法:祛风止痉。
药物:制胆南星10g,天麻10〜15g,羌活10〜15g,防风10〜15g,白附子6〜10g,白芷10g,钩藤10〜15g(后下),法半夏10g。
方义:天麻钩藤白附子息风解痉,羌活防风白芷祛风,制南星、半夏化痰息风。
加减:热痰蕴盛,四肢抽搐口苦苔黄,加羚羊角天竺黄竹沥,息风清热化痰。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通腑解毒。四肢反射亢进,拘急不利,加木瓜白芍、吴萸,舒筋缓急。
5.变通法:轻者用玉真散,重者合用五虎追风散(《全恩家传方》)加味,即蝉衣、全蝎蜈蚣僵蚕白芷、南星、木瓜、吴萸、天麻等,其搜风通络作用更佳。

(五)阴虚动风
1.临床表现:手足蠕动,甚而抽搐,身热不高,心烦不宁,神疲乏力,肢体麻木,头晕目眩,口干舌燥,汗出气短,尿短便秘。舌质红绛而少苔,脉细数。
2.病因病机温病后期,热邪伤阴,阴津虚耗,虚风内动。
3.治法:滋阴息风。
药物:炙甘草10〜15g,生地黄15〜30g,白芍15〜30g,麦冬15〜30g,阿胶(佯冲)10g,火麻仁10g(打),龟甲15〜30g,炙鳖甲15〜30g,生牡蛎15〜30g。
方义;生地黄、麦门冬、阿胶滋阴养血,白芍甘草柔肝息风,龟甲鳖甲牡蛎育阴潜阳,火麻仁润肠通便。
加减:四肢抽搐者,加羚羊角钩藤息风清热解痉。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加首乌、鸡血藤养血通络。心烦不宁,加黄连、山栀清心除烦。汗出神疲,气短乏力甚者,加西洋参五味子益气养阴。
5.变通法:也可用大定风珠《温病条辨》),即上方加五味子、鸡子黄代之。或用阿胶鸡子黄汤(《通俗伤寒论》),方用阿胶白芍生地、茯神、鸡子黄滋阴养血,络石藤钩藤通络舒筋,石决明牡蛎潜阳镇摄。

(六)脾肾阳
1.临床表现:四肢抽搐无力,手足蠕动,肌肉瞤动,两目上窜,不省人事,面色无华或苍白,神疲乏力,四肢不温,食少腹胀,大便溏泻。舌质淡,脉虚细。
2.病因病机:大多为小儿久病或吐泻后,脾肾阳虚,是慢惊风之证。
3.治法:温阳益气。
4.方剂:可保立苏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物:山萸肉10〜15g,枸杞子10g,枣仁10g,当归10g,白芍10〜15g,党参10〜15g,黄芪10〜15g,白术10〜15g,胡桃肉10g,补骨脂10g,甘草6g。
方义: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白芍养血和血,胡桃肉、补骨脂、山萸肉、枸杞子补肾,枣仁养心。
加减:食少、腹胀,加砂仁陈皮鸡内金理气和胃;肢冷、便溏,加制附子干姜桂枝温阳健脾。
5.变通法:慢惊风之证,亦可用理中地黄汤(《福幼篇》)加减,方中以理中汤温阳健脾,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仅用山萸肉、山药熟地黄三味)。

【简易方药】

1.蝉衣、僵蚕防风荆芥、胆南星、天麻羌活地龙各9g,全蝎蜈蚣各3g,研末。每次冲服10g。搜风通络,用于破伤风。 
2.胆南星、木瓜、吴萸、防风藁本桂枝、白蒺藜僵蚕天麻、蝉衣各9g,朱砂0.3〜0.6g,雄黄0.2〜0.4 g,全蝎3g,每日1剂,水煎服。取猪胆汁6〜9g炖熟,和药汁服。搜风通络,用于破伤风
3.羚羊角1. 5g (或用山羊角20g代),钩藤10g,银花20g,连翘15g,生石膏30〜45g,大青叶30g,薏苡仁15g,鲜芦根3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作保留灌肠。清热息风解痉,用于乙脑重症。
4.鲜地龙100g,每日1剂,加水500ml煎。小儿每日用量为100〜200g。清热息风解痉,用于乙脑发热抽搐和后遗症。可长期服用,30天为1疗程。
5.桃仁、地鳖虫各6g,生大黄9g,蜂蜜(冲),每日1剂,水煎服。攻下逐瘀解毒,用于狂犬病痉挛抽搐狂犬病患者服后必泻猪肝、鱼肠样大便,小便如苏木水样,一般服至大便、小便正常为止。

【针灸治疗】

(一)毫针

1.取穴:大椎后溪、人中、合谷太冲。邪热炽盛加曲池劳宫中冲委中肝阳上亢百会行间风池侠溪,风毒内袭加风府长强,阴虚风动加三阴交太溪,脾肾阳虚加关元中脘足三里
方法:中冲委中用点刺出血,三阴交太溪用补法,人中向鼻中隔部深刺,强刺激后不留针关元足三里中脘灸法,其余穴俱用平补平泻或泻法针剌,得气后四肢不留针
疗程:四肢抽搐甚者,每日治疗2〜3次,一般每日1次。

2.取穴:人中、长强筋缩鸠尾丰隆阳陵泉。痰热壅盛加内关行间,风痰闭窍加太冲风池,痫发于白昼加申脉,发于夜间加照海
方法:人中向鼻中隔部深刺,强刺激后不留针长强向上斜刺,或点刺出血。鸠尾穴不可向上刺,宜向下斜刺,要掌握其深度。其余穴常规针刺,四肢穴得气后不留针
疗程:同上。本方适于癫痫发作期,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昏仆不省人事者。

文献与评述

抽搐发作是指以痫性发作及其他发作性骨骼肌痉挛为表现特征的症状群。抽搐发作可由脑部疾病、全身疾病及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如癫痫破伤风狂犬病发热惊厥(多见于幼儿,抽搐发作均伴随于高热而发生)、低血钙、低血糖、低血氧、高血糖、尿毒症、肝昏迷高血压脑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爆症性抽搐(表现为全身肌肉不规则的收缩,抽搐形式常具戏剧性,并常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诱发及变化)等。

急性抽搐一症,常由风起、热变、痰生者。因此论治之前,需详辨风、热(火)、痰之相兼。辨明其因由何而起,孰主孰次,或相兼何证,对指导方药治疗十分重要。如热变者,必见热盛烦渴、内扰心营之兼证;痰生者,多有痰湿内盛之宿痰,或痰涎壅盛之兼证;风动而起者,病多突然而发,起于暴怒大恐之后,并见痰壅闭窍及风邪内袭经脉之兼证。

邪热内炽,热极生风之抽搐,乃邪热内陷,灼伤营阴,引动肝风,风火相煽而为抽搐,病在心肝;若温病后期,或久病劳伤,或因大汗、亡血等,致使气阴亏耗,而致筋脉失养,则可发为虚风内动;肝阳暴张,上扰清窍,或风毒内袭,直犯经脉,也可引起筋脉拘急而抽搐。辨明不同病机,对指导正确的辨证,十分重要。

抽搐的临床表现,若只辨抽搐,不察兼症,则难以判明其虚实和标本。因此必须细察其兼症,才有可能使辨证准确。如邪热内炽,热极动风,必兼一派邪热之兼症;如虚风内动,必有其气阴亏耗之兼症;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和风毒内袭经脉及浊毒上扰等引起的抽搐兼症已如上述,类此都是辨证时必须注意的重要内容。

因为抽搐多系其它疾病临床过程中出现的急候,属于标急之症,而导致抽搐发生之疾病,则为病之本。若只治标而不治本,则抽搐难除。如治邪热内盛,热极生风之抽搐,当以清热解毒为本、为急、为先,如此方能热解而风自愈。若只恃羚羊角钩藤全蝎蜈蚣等息风之品,则较难达到热退风定的目的。
  • 防己黄芪汤解抽搐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脉浮身重,是风湿伤于肌表,汗出恶风是表虚卫气不固。说明卫气不固的风湿症可用本方治疗。某男,43岁 十天前突然出现右侧上下肢体抽搐,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经脑电...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12

    0

  • 杨健武治杂病验案四则
    杨健武系云南省荣誉名中医,从事中医工作50年,精通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现将杨健武临证验案介绍如下。抽搐案病因涉及多方面,与先天禀赋不足、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因素相关,病位涉及五脏,主要责之于脾,小儿...

    茯苓

    畅读VIP

    221

    0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验举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仲景为治疗伤寒误下,病入少阳,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而设,《伤寒论》107条原文:“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余侍诊山西...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13

    0

  • 中医治颈性抽动症
    颈性抽动症主要表现为身体各部分的不随意动作,通常有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扭转痉挛及其他不自主运动等。颈性抽动症是颈源性疾病的一种复杂表现,也是不自主运动的一个罕见类型,多发于儿童和青年。病因其病...

    四君人参

    畅读VIP

    163

    0

  • 黄连阿胶汤治验举隅
    组成: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二枚。(《伤寒论》)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适应症...

    茯苓

    畅读VIP

    312

    0

  • 金寿山运用甘麦大枣汤的经验
    甘麦大枣汤是《金匮要略》治“妇人脏躁”的方剂。后世医家扩大了其适应范围。在叶天士医案中记载最多,常用于烦、惊、悸、怯和痉厥等病。金寿山老师上承先贤,在临床治疗杂病时,常将此方施于失眠、焦虑、坐立不安、...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51

    0

  • 芍药甘草加薏米汤:柔肝舒筋培土抑木
    瘛疭、挛急、转筋、小儿摇头风是临床常见症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高齐民教授常运用芍药甘草加薏米汤,或者单用薏米煮粥的方法,治疗上述诸症,每每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随师所记介绍如下。方药来源:芍药甘草...

    求道

    畅读VIP

    369

    0

  • 赤丸治风痰内动
    石季竹医案:石某某,男,4岁。患结核性脑膜炎而入院治疗。请石季竹老师中医会诊:患儿昏迷不醒,痰声漉漉,双目斜视,四肢厥冷,时而抽搐。苔白微腻,指纹青黯。乃属痰浊蒙闭心包,肝风内动。宜《金匮》赤丸方损益...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316

    0

  • 风引汤治瘛纵(癔病性抽搐)
    杨天知医案:王某某,女,15岁,学生。1973年4月5日初诊:10天前因情志不遂,夜晚外出受风,回宿舍后,突然抽搐,近日来,每晚均有发作,前天又发作数次,伴昏睡。检查:神识恍惚,瞳孔对光反射稍迟钝。克...

    白术

    签约讲师

    212

    0

  • 圣愈汤治产后瘛疭
    孙某,30岁,忻口人。产后月余,气血未复。而勤于家务,致气血一亏再亏。血虚则筋失濡养,虚甚则肝风内动。症见手足搐搦,背项抽掣疼痛,一如细筋牵引,时发时止。且倦怠少气,动则汗出,心烦少寐,纳谷尚可,大便...

    白术

    签约讲师

    160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