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热盛动风
3.治法:清热凉肝息风。
加减: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者,加全蝎、蜈蚣、地龙(止痉散)等份研末,每用3〜5g分次调冲,解痉搜风。神志昏迷者,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醒脑开窍,清热凉肝。高热烦渴者,加生石膏、知母、板蓝根、大青叶,清热解毒。若兼痰浊壅阻,喉中痰声漉漉,加天竺黄、胆南星、鲜竹沥,清热化痰。若兼阳明腑实,便秘腹满,加生大黄、玄明粉,泻腑泄热。
(二)肝阳上亢
3.治法:镇肝潜阳,平肝息风。
加减:面红目赤,心烦易怒,肝火甚者,可加龙胆草、山栀、连翘、菊花清肝泻火。大便秘结,腑热内结,加大黄、瓜蒌、杏仁通腑泄热。小便短涩,加竹叶、通草、滑石利水清热。四肢抽搐,项强头痛,肝风甚者,加羚羊角、钩藤、地龙、全蝎,平肝息风、解痉搜络。呕吐恶心,痰盛苔腻者加竹茹、胆南星、天竺黄化痰降逆。肢体麻木,甚而半身不遂者,可加地龙、僵蚕、桑枝、鸡血藤搜风通络。
(三)浊毒上扰
2.病因病机:湿浊水毒蕴结,升降失司,痰浊邪毒上扰,蒙蔽脑窍,筋脉拘急。
3.治法:泄浊解毒,豁痰降逆。
药物:石菖蒲10〜15g,郁金10g,丹皮6〜10g,连翘10〜15g,竹茹10〜15g,黄连10g,玉枢丹1〜3g (调服),生大黄6〜10g(后下),法半夏10〜15g,枳实6〜10g,陈皮6〜10g,茯苓15〜30g,苏合香丸1粒(水化后调服)。
加减:四肢抽搐甚者,加羚羊角、钩藤、白芍镇痉息风。邪毒害肾者,加山栀、黄芩、黄柏,即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用以清热解毒。水浊壅盛者,加桂枝、猪苓、白术、泽泻,即合五苓散(《伤寒论》)用以利水泄浊。心肾阳虚者,加附子、白术、干姜,即合四逆汤、真武汤(《伤寒论》)用以温肾强心。
(四)风毒内袭
3.治法:祛风止痉。
(五)阴虚动风
3.治法:滋阴息风。
(六)脾肾阳虚
3.治法:温阳益气。
【简易方药】
2.胆南星、木瓜、吴萸、防风、藁本、桂枝、白蒺藜、僵蚕、天麻、蝉衣各9g,朱砂0.3〜0.6g,雄黄0.2〜0.4 g,全蝎3g,每日1剂,水煎服。取猪胆汁6〜9g炖熟,和药汁服。搜风通络,用于破伤风。
3.羚羊角1. 5g (或用山羊角20g代),钩藤10g,银花20g,连翘15g,生石膏30〜45g,大青叶30g,薏苡仁15g,鲜芦根3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作保留灌肠。清热息风解痉,用于乙脑重症。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疗程:四肢抽搐甚者,每日治疗2〜3次,一般每日1次。
文献与评述
抽搐发作是指以痫性发作及其他发作性骨骼肌痉挛为表现特征的症状群。抽搐发作可由脑部疾病、全身疾病及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如癫痫、破伤风、狂犬病、发热惊厥(多见于幼儿,抽搐发作均伴随于高热而发生)、低血钙、低血糖、低血氧、高血糖、尿毒症、肝昏迷、高血压脑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爆症性抽搐(表现为全身肌肉不规则的收缩,抽搐形式常具戏剧性,并常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诱发及变化)等。
急性抽搐一症,常由风起、热变、痰生者。因此论治之前,需详辨风、热(火)、痰之相兼。辨明其因由何而起,孰主孰次,或相兼何证,对指导方药治疗十分重要。如热变者,必见热盛烦渴、内扰心营之兼证;痰生者,多有痰湿内盛之宿痰,或痰涎壅盛之兼证;风动而起者,病多突然而发,起于暴怒大恐之后,并见痰壅闭窍及风邪内袭经脉之兼证。
邪热内炽,热极生风之抽搐,乃邪热内陷,灼伤营阴,引动肝风,风火相煽而为抽搐,病在心肝;若温病后期,或久病劳伤,或因大汗、亡血等,致使气阴亏耗,而致筋脉失养,则可发为虚风内动;肝阳暴张,上扰清窍,或风毒内袭,直犯经脉,也可引起筋脉拘急而抽搐。辨明不同病机,对指导正确的辨证,十分重要。
对抽搐的临床表现,若只辨抽搐,不察兼症,则难以判明其虚实和标本。因此必须细察其兼症,才有可能使辨证准确。如邪热内炽,热极动风,必兼一派邪热之兼症;如虚风内动,必有其气阴亏耗之兼症;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和风毒内袭经脉及浊毒上扰等引起的抽搐兼症已如上述,类此都是辨证时必须注意的重要内容。
防己黄芪汤解抽搐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脉浮身重,是风湿伤于肌表,汗出恶风是表虚卫气不固。说明卫气不固的风湿症可用本方治疗。某男,43岁 十天前突然出现右侧上下肢体抽搐,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经脑电...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504

0
杨健武治杂病验案四则
杨健武系云南省荣誉名中医,从事中医工作50年,精通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现将杨健武临证验案介绍如下。抽搐案病因涉及多方面,与先天禀赋不足、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因素相关,病位涉及五脏,主要责之于脾,小儿...

茯苓
畅读VIP

510

0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验举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仲景为治疗伤寒误下,病入少阳,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而设,《伤寒论》107条原文:“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余侍诊山西...

四君人参
畅读VIP

774

0
中医治颈性抽动症
颈性抽动症主要表现为身体各部分的不随意动作,通常有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扭转痉挛及其他不自主运动等。颈性抽动症是颈源性疾病的一种复杂表现,也是不自主运动的一个罕见类型,多发于儿童和青年。病因其病...

四君人参
畅读VIP

382

0
黄连阿胶汤治验举隅
组成: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二枚。(《伤寒论》)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适应症...

茯苓
畅读VIP

579

0
金寿山运用甘麦大枣汤的经验
甘麦大枣汤是《金匮要略》治“妇人脏躁”的方剂。后世医家扩大了其适应范围。在叶天士医案中记载最多,常用于烦、惊、悸、怯和痉厥等病。金寿山老师上承先贤,在临床治疗杂病时,常将此方施于失眠、焦虑、坐立不安、...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637

0
芍药甘草加薏米汤:柔肝舒筋培土抑木
瘛疭、挛急、转筋、小儿摇头风是临床常见症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高齐民教授常运用芍药甘草加薏米汤,或者单用薏米煮粥的方法,治疗上述诸症,每每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随师所记介绍如下。方药来源:芍药甘草...


求道
畅读VIP

675

0
赤丸治风痰内动
石季竹医案:石某某,男,4岁。患结核性脑膜炎而入院治疗。请石季竹老师中医会诊:患儿昏迷不醒,痰声漉漉,双目斜视,四肢厥冷,时而抽搐。苔白微腻,指纹青黯。乃属痰浊蒙闭心包,肝风内动。宜《金匮》赤丸方损益...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638

0
风引汤治瘛纵(癔病性抽搐)
杨天知医案:王某某,女,15岁,学生。1973年4月5日初诊:10天前因情志不遂,夜晚外出受风,回宿舍后,突然抽搐,近日来,每晚均有发作,前天又发作数次,伴昏睡。检查:神识恍惚,瞳孔对光反射稍迟钝。克...


白术
签约讲师

343

0
圣愈汤治产后瘛疭
孙某,30岁,忻口人。产后月余,气血未复。而勤于家务,致气血一亏再亏。血虚则筋失濡养,虚甚则肝风内动。症见手足搐搦,背项抽掣疼痛,一如细筋牵引,时发时止。且倦怠少气,动则汗出,心烦少寐,纳谷尚可,大便...


白术
签约讲师

393

0
查看更多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