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狂犬病患者不是传染源,不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因人患病后唾液中含病毒量较少。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动物的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肤入侵,少数人群可在宰杀病犬,如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
症状
前驱期
在兴奋状态出现前,多数患者有低热、头痛、周身不适、倦怠、纳差、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伴有或随后出现焦虑、抑郁、幻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恐慌不安,对声、光、风、痛等刺激比较敏感,并有喉头紧缩感。
具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约发生于50%~80%的病例患者,可表现有受伤处出现烧灼或针刺样疼痛、麻木感、冷感或蚁行感,或在伤口的瘢痕处发痒(此乃病毒繁殖时刺激神经元所致),可波及整个躯体甚至全身发痒,由此可引起剧烈的搔抓,使多处皮肤受伤,这些症状高度提示狂犬病的可能,本期持续2~4天。
兴奋期
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恐怖不安、恐水怕风、发作性咽喉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高热、多汗、流涎等。
恐水为本病所特有,当饮水、见水、闻及流水声或仅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反射性咽喉肌痉挛,患者极度的痛苦和恐惧,患者虽渴而不敢饮,饮后也无法下咽,从而引起脱水,80%的患者有此典型表现。
有些患者感觉咽喉部疼痛和阻塞,促使用双手拉扯自己的咽喉部。畏风也是本病的常见症状,外界各种刺激如轻微的风、光、声音或触摸等均可引起咽喉肌和呼吸肌痉挛,由于声带痉挛导致说话不清,甚至失音。
交感神经常常亢进,表现为体温和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唾液分泌增加,大汗淋漓、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等。
部分患者出现下丘脑和杏仁核功能异常,可导致性欲增强,或为嗜色狂或慕男狂,男性患者在数日内可试图多次性交或自发性射精。
多数患者神志清楚,表情痛苦、焦急、狂躁不安。随着兴奋状态的增长,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幻想、幻视、强行挣扎,并试图逃出室外,也可能攻击或咬伤他人。
病程进展迅速,大多在发作中死于呼吸、循环衰竭,本期持续1~3天。
麻痹期
诊断
有被狂犬或病兽咬伤或抓伤史,出现典型症状如恐水、怕风、咽喉痉挛,或怕光、怕声、多汗、流涎和咬伤处出现麻木、感觉异常等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麻痹型以横断性脊髓炎或上行性麻痹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确诊依靠检查病毒抗原、病毒核酸或脑组织中的内基小体。
治疗


求道
畅读VIP

186

0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582

0

茯苓
畅读VIP

378

0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432

0

四君人参

665

0

医海之水源于泉
原创投稿

531

0


白术
签约讲师

649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