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Wú Gōnɡ

别名

蝍蛆(《庄子》),吴公(《广雅》),天龙(《纲目》),百脚(《药材学》),嗷高姆(朝名)。

释名

娱蚣旧称天龙。习惯以足呈红棕色者质优,故有赤足娱蚣之称。

来源及植物形态

蜈蚣,始载于《本经》,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的干燥体。全国各地均产。 


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

采制

4~6月间捕捉,捕得后,用两端削尖的竹片,插入头尾两部,绷直晒干;或先用沸水烫过,然后晒干或烘干。有些地区于冬季在阴湿处埋下鸡毛、鸡骨等物,引诱蜈蚣在此产卵繁殖,至翌春捕捉。


蜈蚣:拭净,除去头足,剪断用。


酒炙蜈蚣:将蜈蚣除去失足,折断,酒润后,微火焙干。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蜈蚣,先以木末或柳蛀末于土器中炒,令木末焦黑后,去木末,去足、甲用。"


②《纲目》:"今人惟以火炙,去头足用,或去尾足,以薄荷叶火煨用之。"

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有毒。"

《玉楸药解》:"味辛,微温。"


归经:入肝经。

①《纲目》:"厥阴经。"

②《医林纂要》:"入肝、心。"

功能主治

祛风,定惊,攻毒,散结。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癥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


1.蜈蚣辛温有毒,性善走窜,能通达内外,搜风定搐之力甚强,为息风止痉的要药。用治急慢惊风破伤风、中风、癫痫等证,常与全蝎相须为用。治手足抽搐角弓反张者,以本品与全蝎等份,研末吞服,如止痉散。治破伤风,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者,可用撮风散(见全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五》蜈蚣星风散,是以本品为主药,配合南星、防风等同用。治癫痫抽搐,火盛者配黄连龙胆草;痰多者与天竺黄、贝母同用。治风邪中经络之口眼喎斜,以蜈蚣白附子防风僵蚕,或配半夏、南星、白芷内服,以祛风化痰定搐。亦可焙干研末,用猪胆汁调敷患侧。


2.本品有较强的攻毒散结作用,为外科常用之药。如《中国医学大辞典》引《拔萃方》不二散,以本品同雄黄配伍,外敷恶疮肿毒;《本草纲目•卷四十二•蜈蚣》引《枕中方》配以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痹疡溃烂。《新方》结核散,配合全蝎、土鳖,共研细末服,治骨结核。《本草纲目•卷四十二•蜈蚣》引《海上方》用本品和盐浸油,取油擦小儿秃疮。蜈蚣多作外敷用,但也可内服,如 《经验方》瘰疬散,即以本品配全蝎鹿角粉、胡桃仁等共为末,黄酒送服,4 天后用羊蹄根,水煎去渣,打入鸡子1枚,1次服食,治颈淋巴结核


此外,又可用治毒蛇咬伤,如症见头晕眼花,四肢痉挛者,可用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亦可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清热解毒药同用,共奏泻火解毒之功。


3.蜈蚣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用于风湿痹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者,可在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通络药中加入本品,对通络镇痛有良好效果。用于顽固性头部抽掣疼痛,多与天麻川芎僵蚕当归等同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2~5g。研末吞服,每次0.5~1g。古籍有蜈蚣入药去头足用,但也有认为头部药力较强,据临床经验,以全体入药者力大,所以不必去头足。


外用:适量,可研末用或油浸涂敷患处。


注意:

1.本品有毒,用量不可过大。如血虚发痉,小儿慢惊当忌用。一般认为:蜈蚣温燥而毒胜全蝎,孕妇应用应持谨慎态度。

2.蜈蚣毒液内主要含有两种与蜂毒相似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蜈蚣内服有溶血作用,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少量能兴奋心肌,大量能使心脏麻痹,并能抑制呼吸中枢

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脉搏缓慢,心悸,呼吸困难,体温及血压下降,昏迷等。


解救方法:①凤尾草100g、金银花100g、甘草20g,水煎,分 2 次服,4 小时1 次,1 日2 剂。②脉搏缓慢,呼吸困难时,用参附汤加味,人参10g (或党参30g),附子10g、五味子10g、甘草10g。水煎,分2 次服,每4 小时1次,每日2 剂。③有过敏现象者,可用抗组胺药及镇静剂,严重者可用可的松类激素。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

2.《抱朴子》:"末,以治蛇疮。"

3.《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4.《日华子本草》:"治症癖。蛇毒。"

5.《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6.《纲目》:"按杨士瀛《直指方》云,蜈蚣有毒,惟风气暴烈者可以当之,风气暴烈,非蜈蚣能截能擒,亦不易止,但贵药病相当耳。设或过剂,以蚯蚓、桑皮解之。又云,瘭疮一名蛇瘴,蛮烟瘴雨之乡,多毒蛇气,人有不服水土风气,而感触之者,数月以还,必发蛇瘴,惟赤足蜈蚣,最能伏蛇为上药,白芷次之。然蜈蚣又治痔漏、便毒、丹毒等病,并陆羽《茶经》载《枕中方》治瘰疬一法,则蜈蚣自能除风攻毒,不独治蛇毒而已也。"

7.《医学衷中参西录》:"蜈蚣,走窜主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瘈疭,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为其性能制蛇,故又治蛇症及蛇咬中毒。外敷治疮甲(俗名鸡眼)。用时宜带头足,去之则力减,且其性原无大毒,故不妨全用也。""有病噎膈者,服药无效,偶思饮酒,饮尽一壶而病愈。后视壶中有大蜈蚣一条,恍悟其病愈之由不在酒,实在酒中有蜈蚣也。盖噎膈之证,多因血瘀上脘,为有形之阻隔,蜈蚣善于开瘀,是以能愈。观于此,则治噎膈者,蜈蚣当为急需之品矣。"

8.《本草述》:"治疠风。"

9.《玉楸药解》:"拨脓消肿。"

按语备注

全蝎蜈蚣,均系节肢动物,但非昆虫类。二者皆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三大功效,均为治风要药,两药常同用,以加强止痉定搐之力。但全蝎产于北方,性平,息风止痉作用稍弱,毒力较小,攻毒散结之功不及蜈蚣蜈蚣产于南方,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止痉功效较强,毒力亦大,攻毒疗疮,通痹止痛疗效亦优。从息风止痉方面说,全蝎略偏于频频抽搐、手足震颤者;蜈蚣则对于角弓反张、强直痉挛者疗效较好。又,一般认为内科较多用全蝎,外科较多用蜈蚣

  • 史晓林 颈脉通
    组成 葛根25克,当归15克,川芎30克,黄芪35克,蜈蚣3条,天麻9克,地龙15克,白芍15克,钩藤20克,五灵脂15克,泽兰15克,丹参20克。功能 补气养血,袪风散寒,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

    求道

    畅读VIP

    112

    0

  • 袁长津使用蜈蚣治癌经验
    肝癌:蜈蚣、阿魏、五灵脂各15克,红娘(糯米炒)4.5克,炙狼毒9克,蜂房21克,急性子24克,全蝎、僵蚕、木鳖子、咸灵仙各30克,山慈姑50克共研细末,水泛为软坚丸,每服1.5克,日2次,温开水送。...

    求道

    畅读VIP

    134

    0

  • 贵州名医陈慈煦用药经验
    陈慈煦在50余年的临床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现将陈老临证时的部分用药经验介绍如下:1.补阳还五汤、黄芪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用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偏枯,方中重用黄芪四两益气,对中风属气虚者有效。但陈...

    求道

    畅读VIP

    156

    0

  • 蜈蚣搜风舒挛、祛瘀解毒
    蜈蚣味辛,性微温,有小毒,入肝经。本品善于搜风攻毒,是一味佳品,但世俗多目之为“五毒”之品,畏而不用,实为可惜。《本经》早就谓其“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别录》以之“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45

    0

  • 李士懋用蜈蚣
    古代本草多谓蜈蚣有毒,现今教科书也称蜈蚣有毒,用量不宜过大,煎服用量为1~3g,研末吞服0.6~1g。但张锡纯认为蜈蚣微毒几乎接近无毒,甚至还可以用于妊娠受风抽搐,认为“性有微毒”“而其性甚和平,从未...

    白术

    签约讲师

    525

    0

  • 蜈蚣在治疗肾虚腰痛中的妙用
    肾虚腰痛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其病因多为劳累过度、房事不节造成。其表现为腰痛、腰膝酸软、畏寒、四肢乏力、阳萎、早泄、小便清长、大便稀薄、毛发不荣,舌淡苔白,脉虚弱。此类肾虚腰痛一般多用补肾、补气、补血...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954

    0

  • 张美英:虫类药配伍治疗顽症体会
    虫类药因其走窜通达、破血行气、化痰散结、疏逐搜剔之特性,深得广大中医师的重视,已成为临床各类疾患,特别是各种疑难顽症的常用药,必用药。笔者从师多年,对老师多年运用虫类药治疗各种顽疾深有体会,兹择其要者...

    四君人参

    333

    0

  • 孙桂芝治疗肿瘤系列常用药——蜈蚣:祛风定痉,解毒消痈
    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性状:本品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1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

    四君人参

    777

    0

  • 朱良春:蜈蚣药用
    [药物基源]蜈蚣为蜈蚣科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干燥全虫。俗呼为百脚。多产于江苏、浙江、四川、湖北等地。味辛,性微温,有小毒,入肝经。...

    四君人参

    430

    0

  • 说说中药那些事儿
    1、蜈蚣入煎剂,不需去头足尾。曾治疗11岁小男孩鼻窦炎头痛,处方中每付药加13-15公分蜈蚣一条,未去头足尾,大火煮开,关小火煮30分钟,一天煮两次,喝两次,连服10天,未见任何不适。2、人参入方剂,...

    刘茜檬

    原创投稿

    畅读VIP

    268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