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休克(Shock)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导致组织缺氧、微循环瘀滞,脏器功能障碍和细胞的代谢功能异常,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 休克的发病规律一般是从代偿性低血压(组织灌注减少)发展到微循环衰竭最后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和细胞死亡。因而早期诊断休克,及时处理同时积极查找病因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临床角度休克可以定义如下:病人出现收缩压低于90mmHg或收缩压降低30%以上的(对高血压病人)动脉低血压现象。
从病理生理学的观点看,休克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细胞缺氧、无氧酵解增加,细胞功能所必须的ATP生成减少和乳酸中毒。休克时,各器官的组织灌流会重新分配,某些被“牺牲”,如肾和肝脾区,因为此时这些器官都不算是最需要保护的器官。而另一些部位受到保护的时间会长一些,如大脑和心脏,这是人体的最重要的器官,当然更加要好好保护。组织灌流不足会导致多个内脏器官的衰竭,反过来又会使休克症状复杂化。
症状
(1)早期:病人神志清醒,但烦躁不安,焦虑或激动,面色及皮肤苍白,口唇和甲床略带青紫,出冷汗,肢体湿冷,可有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脉搏尚有力收缩压,可偏低或接近正常,亦可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而偏高但不稳定;舒张压升高,故脉压减低,尿量亦减少。
(2)中期 :神志尚清楚,但软弱无力,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脉搏细速,按压稍重即消失,收缩压降至10.6kPa(80mmHg)以下,脉压小于2.7kPa(20mmHg),表浅静脉萎陷,口渴、尿量减少至每小时20ml以下,重度休克时呼吸急促,可陷入昏迷状态,收缩压低于8kPa(60mmHg)以下甚至测不出,无尿。
(3)晚期:在此期中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广泛的心脏器质性损害。前者引起出血可有皮肤粘膜和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较常见;肾上腺出血可导致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胰腺出血可导致急性胰腺炎,可发生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脑功能障碍和急性肝功能衰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