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Shí Jué Mínɡ

别名

真珠母(《雷公炮炙论》),鳆鱼甲(陶弘景),九孔螺(《日华子本草》),千里光(《纲目》),鲍鱼皮(《山东中药》),金蛤蜊皮(《山东中草药手册》)。

释名

习惯认为边有九孔者为佳,故称九孔石决。杂色鲍之石决明,表面较平滑,药材上称“光底石决”;盘大鲍之石决明,表面粗糙,习称“毛底石决。”

来源及植物形态

石决明,始载于《名医别录》。为鲍科动物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羊鲍Haliotis ovina Gmelin、澳洲鲍Haliotis ruber(Leach)、耳鲍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或白鲍Haliotis laevigata(Donovan)的贝壳。多分布于沿海地区, 现可用自然苗悬笼海水养殖法生产。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

采制

夏秋捕捉。捕得后,将肉剥除,取壳,洗净,除去杂质,晒干。


石决明:洗净晾干,敲成碎块。


石决明:取刷净的石决明,置无烟的炉火上或坩埚内煅烧,内服的煅至灰白色,外用的煅至白色,取出放凉,碾碎。


石决明:将石决明煅至微红,取出,喷淋盐水,碾碎。(每石决明100斤,用盐2.5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石决明)先去上粗皮,用盐并东流水于大磁器中煮一伏时,漉出,拭干,捣为末,研如粉,却入锅子中,再用五花皮、地榆阿胶三件,更用东流水于磁器中,如此淘之三度,待干,再研一万匝,方入药中用。"


②《海药本草》:"凡用(石决明)先以面裹熟煨,然后磨去其外黑处并粗皮,烂捣之,细罗,于乳钵中再研如面,方堪用也。"


③《得配本草》:"煅,童便淬研,水飞用。"

性味归经

性味:咸,平。

①《别录》:"味咸,平,无毒。"

②《蜀本草》:"寒。"

③《日华子本草》:"凉。"


归经:入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②《本草通玄》:"入足默阴、少阴经。"

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除热,明日。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1.石决明咸寒而质重,主入肝经,为平肝潜阳重镇之要药,用于肝阳上亢之证。肝阳上亢有因肝肾阴虚、或血虚,阴不敛阳,以致肝阳亢盛,症见头目眩晕等。石决明兼有滋养肝阴作用,故对阴虚阳亢,尤为适宜,常与生地白芍牡蛎等养阴平肝药同用。如若肝阳独亢而有热象者,则宜与夏枯草钩藤菊花等清热平肝药同用。由此可见,本品既能用于虚证,亦可用于实证。生石决清泄肝阳之力较强,故治肝阳上亢多用之。


2.肝开窍于目,肝火内盛,则上炎而见目赤肿痛,怕光,时伴有口苦头痛眩晕等症。石决明功能清肝明目,为治目疾的要药,所以有决明之效。治肝火内盛者,可与黄连龙胆草、夜明砂等同用,如《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五官科》黄连羊肝丸。治风热目赤,翳膜遮睛,可与密蒙花决明子菊花等疏风清肝药同用。至于肝虚血少,目涩昏暗,视物不清者,可与熟地山药菟丝子等养肝明目药同用。治疗青盲雀目,夜不能视,配苍术夜明砂研末,入猪肝内煮食,食肝喝汤。


3.石决明尚可用于骨蒸潮热、砂淋涩痛,每加入复方中使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0-30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生用,平肝潜阳,清热明目之功较优;煅用,寒凉之性减,平肝之力弱,而兼有收涩作用。


外用:适量,研末水飞点眼。


注意:本品咸寒易伤脾胃,故凡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用。

各家论述

1.《别录》:"主目障翳痛,青盲。"

2.《海药本草》:"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

3.《纲目》:"通五淋。"

4.《本草经疏》:石决明,乃足厥阴经药也。足厥阴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血虚有热,则青盲亦痛障翳生焉。咸寒入血除热,所以能主诸目疾也。

5.《要药分剂》:石决明大补肝阴,肝经不足者,断不可少。

6.《医学衷中参西录》石决明味微咸,性微凉,为凉肝镇肝之要药。肝开窍于目,是以其性善明目。研细水飞作敷药,能治目外障;作丸、散内服,能消目内障。为其能凉肝,兼能镇肝,故善治脑中充血作疼作眩晕,因此证多系肝气肝火挟血上冲也。

7.《本草从新》:"愈疡疽。"

8.《本草求原》:"软坚,滋肾,治痔漏。"

9.《山东中草药手册》:"镇肝、明目,治眩晕。"

按语备注

1.石决明以功用而得名,主要用治目疾。唐代《海药本草》说本品能治肝肺风热,说明它能凉肝泄热。木为肝之窍,用以治目疾,即取它凉肝的功效。至于用以镇潜浮阳,主要是取它重镇平肝的作用,如属肝肾阴虚而见浮阳上扰者,须配滋肾养肝药同用。


2.鲍鱼肉,为著名的海珍品,在食疗上有养血柔肝等作用。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应用鲍鱼汁了(见乌鲗骨藘茹丸方中)。近代研究,鲍鱼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凝、抑制免疫等作用。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