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目外观端好,瞳仁无障翳气色可察,唯自视不见者称为青盲。《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青盲者,谓眼本无异,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审视瑶函》:“青盲者,瞳神不大不小,无缺无损,仔细视之,瞳神内并无些小别样气色,俨然与好人一般,只是自看不见,方为此症。若少有气色,即是内障。”可见青盲外观目珠及瞳神完好无损,亦无翳膜发生,一如常人,但眼底可见视神经乳头或其他眼底病变。至有瞳神内有气色之内障,则可窥见瞳神之形态、颜色有不同程度变化,可与之鉴别。又,本病可以视力日渐减退、终至失明,与“暴盲”之视力急剧下降而失明相鉴别。青盲相当于视神经萎缩

本病多因情志郁结,肝失条达,气血郁闭;先天禀赋不足,脾肾阳虚;久病虚羸,脾气不健,精微不化;肝肾不足,精血耗损,心营亏损,神气虚耗;头部外伤或肿瘤压迫,均可导致脉络瘀塞或精津亏损,目失涵养,渐而昏渺以至失明。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肝肾阴虚
1.临床表现:视力减退,眼底可见视神经乳头褪色,色泽变淡甚则苍白,血管较细,有的视网膜亦可出现萎缩现象。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咽干颧红,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舌红,脉细数。
2.病因病机:肝肾不足,精气耗损,营血亏损,神气虚耗,不能上注于目。
3.治法:滋养肝肾。
4.方剂:杞菊地黄汤(《医级》)合二至丸《证治准绳》)加减。
药物:熟地15g,淮山药15g,山茱萸15g,茯苓15g,丹皮10g,枸杞15g,菊花10g,桑椹15g,女贞子1 5g,旱莲草15g。
方义:熟地山药山茱萸补肾滋阴,枸杞桑椹子、女贞子、旱莲草补肝养血,菊花丹皮凉血疏风,茯苓健脾利湿。
加减:兼肝郁者,加柴胡白芍疏肝养血;兼血瘀者,加丹参红花活血化瘀;有虚热者加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清热;精血亏少者加菟丝子五味子当归白芍养精补血。
5.变通法:阴虚内热,双目干涩,口干舌燥,可用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补肾阴、降虚火。精血亏少,腰膝无力,小便频数,可用明目地黄丸(《审视瑶函》)加减。上方也可用左归丸《景岳全书》)代之。

(二)脾气虚弱
1.临床表现:视力减退,眼底见视神经早期萎缩,眼睑抬举无力,常欲垂闭。兼见面白神疲,饮食无味,四肢乏力,大便清溏。舌质淡嫩,脉虚细弱。
2.病因病机:久病虚羸,脾气不健,精微不化,清气不升而无所养,致成本证。
3.治法:补脾益气。
药物:黄芪15g,党参12g,白术10g,柴胡10g,升麻10g,茯苓15g,炙甘草6g,枸杞15g,当归10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补脾益气,枸杞当归养血明目,柴胡升麻升发清阳,甘草和中。
加减:血虚者加旱莲草、女贞子、首乌养血明目,兼见肝郁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柴胡疏肝解郁,兼血瘀者加丹参红花活血化瘀。
5.变通法:可用益气聪明汤(《医学发明》)加减,药用黄芪蔓荆子黄柏白芍升麻葛根党参等,健脾升阳。如饮食无味,四肢乏力,大便溏薄,可先用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健脾和胃,再用上方。

(三)心血亏虚
1.临床表现:视力减退,双目干涩,眼底可见视神经萎缩,视乳头褪色,血管较细,或视野缩小。面色萎黄无华,眩晕心烦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舌淡,脉虚弱。
2.病因病机:久病虚羸,脾气不健,精微不化,气血无生化之源,目无所养。
3.治法:补血养心。
4.方剂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黄芪15g,党参12g,白术10g,当归10g,木香6g,炙甘草6g,远志6g,茯神12g,枣仁12g,熟地10g,龙眼肉15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熟地龙眼肉当归养血补心,远志、茯神、枣仁安神,木香理气,甘草和中。
加减:眼前有黑花者,加桑叶、芝麻养血明目;纳呆食少者,加鸡内金神曲开胃。失眠健忘者,加柏子仁五味子安神;大便溏薄者,去熟地龙眼肉当归,加扁豆山药健脾。
5.变通法:气血两虚者,可用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气血双补。血虚受风或血不养睛而目睛珠痛者,可用当归养荣汤(《原机启微》)加减,药用当归白芍熟地川芎防风羌活白芷等,养血祛风。

(四)肝气郁结
1.临床表现:视力减退,眼底可见视神经萎缩。兼见情志不舒,头晕目眩,胸胁满闷,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弦细。
2.病因病机:情志郁结,肝失条达,气血郁闭,玄府不通。
3.治法:疏肝解郁。
4.方剂逍遥散(《局方》)加减。
药物: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2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香附10g,川芎6g,石菖蒲6g。 方义:柴胡香附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川芎和血养血,石菖蒲通窍,白术茯苓健脾,炙甘草和中。
加减:有热郁者加丹皮栀子清热解郁,头晕目眩加菊花枸杞明目疏风。胸胁满闷加郁金枳壳理气。
5.变通法:肝郁化火,心烦口干,口苦,尿黄者,可用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加减。

(五)气血瘀滞
1.临床表现:视力减退,视力可丧失,眼底可见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血管变细,或眼外伤使视神经受损,视乳头苍白。舌色瘀黯,脉涩。
2.病因病机:头部外伤,脉络损伤,血溢脉外,久而瘀血闭阻,玄府痹塞,目失涵养。
3.治法:活血祛瘀。
4.方剂:祛瘀汤(《中医眼科学》)加减。
药物:生地15g,当归尾10g,赤芍10g,川芎6g,桃仁10g,泽兰12g,丹参15g,红花6g,苏木10g,刘寄奴15g。
方义:生地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桃红四物汤,再加泽兰丹参苏木刘寄奴,大队集合,活血祛瘀,通利玄府,疗伤明目。
加减:瘀重者可加茺蔚子丹皮活血,出血者加三七仙鹤草止血。
5.变通法:可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

【简易方药】

1.和营通脉复明汤:丹参10g,丹皮10g,赤芍10g,白芍10g,茺蔚子10g,石决明10g,三七粉3〜6g,潼白蒺藜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余毒未清者加入工牛黄, 气虚者加参、术、枸杞等。和营通脉,开郁复明。用于玄府郁闭、目络失和者,视力下降,视乳头明显退色,血管较细,苔薄质绛,脉涩。

2.培益复明汤:生熟地各10g,山药15g,泽泻10g,龟甲胶10g,鹿角胶10 g,首乌10g,枸杞10g,楮实子10g,茯苓10g。每日1剂,水煎服。治宜培益肝肾,用于肝肾亏虚者。

3.补益明目汤:党参10g,黄芪10g,丹参10g,赤芍10g,甘草3g,生地10g,枸杞10g。每日1剂,水煎服。益气养阴,以濡目络。用于气阴两虚者。

4.和营通脉解毒复明汤:丹参10g,丹皮10g,赤芍10g,白芍10g,尧蔚子10g,青葙子10g,三七粉3〜6 g,人工牛黄1〜2g,潼白蒺藜各1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解毒养脉复明。用于目系毒害致成者。多有酷嗜烟酒或药物中毒史,或病邪毒害目系以致视力明显下降。视乳头退色,血管较细,苔薄质淡,脉缓。

5.理伤益损复明汤:当归10g,赤芍10g,生地10g,川断10g,刘寄奴10g,仙鹤草10g,三七粉3〜6g。每日1剂,水煎服。用于外伤目系、目系损伤而致者。
6.柏板清相汤:板蓝根黄柏忍冬藤防风黄芪葛根、露蜂房、生甘草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用于相火食气,灼烁目系,遏闭神光,由高热、各种脑炎、视神经脊髓炎、蜘蛛膜下腔出血等引起者。

针灸治疗

(一)毫针
1.取穴:睛明球后风池太阳养老、臂膈、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光明三阴交等。远近配合。
方法:睛明球后每次取1穴,他穴每次选用3〜4穴,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
疗程:每天1次,15次为1疗程。
2.取穴:球后承泣、上睛明、下睛明、上明为主,配合谷翳明足三里三阴交
方法:每次取主穴1〜2穴,针刺要求深达球后,并要求有强烈感应,则有可能针后立即提高视力。针刺球后,针时不仅眼部酸胀,而且有灼热感觉。其他配穴3〜4个,采取强刺激手法,针剌得气后加强刺激,并留针20分钟。
疗程:2天1次,一个月为1疗程。
3.取穴:新明I穴(位于耳垂后皮肤皱褶之中点,翳风穴上5分处),新明Ⅱ穴(位于眉梢上1寸外开5分处)、风池
方法:新明Ⅰ穴、新明II穴,毫针强刺激,或加电针风池穴用热补手法。留针20分钟。
疗程:每天1次,15次为1疗程。

(二)耳针法
取穴:眼、目1、目2、肝、肾、皮质下、屏尖、枕区。
方法:找痛点毫针针刺,埋皮内针或贴压王不留行子。
疗程:针刺每天1次,15次为1疗程;埋皮内针1周1次,4次为1疗程;压贴王不留行子每周2次,5次为1疗程。

(三)头针法
取穴:枕区(位于枕外粗隆下缘水平线上,旁开枕外粗隆1cm,由此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之4cm长的直线即是)。
方法:平刺至帽状腱膜下层,深1寸,用快速捻转法,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3〜4次。
疗程:每日或间日1次,10〜15次为1疗程,休息3〜5天,继续第2疗程。

(四)穴位埋线法
取穴:肝俞肾俞臂臑
方法:消毒无菌操作,穴位埋入羊肠线后,纱布固定。
疗程:2〜3周1次,3次为1疗程。

(五)穴位注射法
方法:选用通窍活血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芎归桃仁注射液、川红注射液、毛冬青注射液等中药制剂中的任何一种,作球后注射。每次注射0. 5 ml,双眼同时进行。
疗程:隔天1次,1个月为1疗程。

文献与评述

视神经萎缩为临床所常见致盲性内眼病。原因多样,如感染、营养不良、外伤、中毒等皆可导致,而且也为很多眼底病及视路病与青光眼等严重眼病的后果。出现症状主要为视力逐渐减退,最后导致失明,属中医青盲”范畴。中医称视神经为目系,目系内通于脑,受脏腑气血之濡养,并与心肝肾三经建立直接或间接之关联。因此,脏腑气血供养不足,心肝肾三经受邪,以及脑部病变等皆可影响视神经之功能而发生本症。治疗必须探求病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内治非常重要。

在加减用药上,须结合眼征与体征,对各种检查而提供的有关资料,亦应作为处方时之参考。如病由肿瘤压迫引起,不论已经手术或无法手术,就得考虑加入清热解毒、抗肿瘤之中药。鉴于本病多与玄府闭塞、局部瘀滞有关,很多活血理气开窍药如丹参川芎白芷等亦应考虑加入。气血因玄府闭塞而精气无法上注于目而病,故在治疗上,必须适当佐以理气活血开窍药以通利玄府,对提高视力有一定意义。所用药物剂量可根据病情需要及体质情况而定,丹参剂量多的可用30〜40g,川芎也可用10〜12g。特别 对本症肝郁型早期患者,尤为适宜。临床常用中药通其里,由内及外;针刺治其外,由外而内,使气通脉和,玄府开放,精微输布,目系得养而后复明。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