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Liú Jì Nú

别名

金寄奴(《日华子本草》),乌藤菜(《通志》),六月雪、九里光(《药材资料汇编》),白花尾、炭包包、千粒米、斑枣子、细白花草、九牛草(《湖南药物志》),苦连婆(《闽东本草》)。

释名

刘寄奴有消食化积之功,常用于食积不化,故又称化食丹。

来源及植物形态

刘寄奴,始载于《新修本草》。为菊科植物奇蒿ArtemisiaanomalaS.Moore的干燥全草。主产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奇蒿ArtemisiaanomalaS.Moore

采制

于8月开花时,连根拔起,晒干,除去根及泥土,打成捆。


炮制:拣净杂质,去根,用水洗净,稍浸,切段,晒干。


雷公炮炙论》:"(刘寄奴)采得后去茎叶,只用实。凡使,先以布拭上薄壳皮令净,拌酒蒸,从巳至申出,暴干用之。"

性味归经

性味:苦,温。

①《唐本草》:"味苦,温。"

②《日华子本草》:"无毒。"


归经:入心、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②《本草新编》:"入心、脾、膀胱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治经闭症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


1.刘寄奴味苦降泄,温通血脉,善于行散,具有破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用治血滞经闭,常与当归川芎赤芍红花等活血药配伍同用。若产后恶露不尽,败血上攻,脐腹疼痛,可与当归甘草共为粗末,入姜片水煎服用,方如 《卫生家宝产科刘寄奴饮;或与红花益母草配伍,捣散以酒调服,如《圣惠方》刘寄奴散。对于血气相搏日久,坚结不移而成癥结者,本品可破血消癥,《本草汇言》单用本品为末,用酒调服,对癥瘕能“渐渐化解”。


本品为金疮要药,对创伤出血疼痛,可用本品研末外敷,如《普济本事方•卷六》刘寄奴散。


2.本品气味芳香而醒脾开胃,又有消食化积之功,适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或胀痛。可单用煎服;亦可配合消食导滞药如山楂麦芽鸡内金枳实厚朴等品同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3~10g;或入散剂。


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注意:刘寄奴为破血通经之品,孕妇忌服。

①《卫生易简方》:"不可过多,令人吐利。"

②《本草经疏》:"病人气血虚,脾胃弱,易作泄者勿服。"

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破血,下胀。


2.《日华子本草》: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


3.《开宝本草》:疗金疮,止血为要药;产后余疾,下血、止痛。


4.《本草蒙筌》:消焮肿痈毒,灭汤火热疼。


5.《纲目》: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


6.《本草求原》:治心气痛,疳疮出血。


7.《本草经疏》:刘寄奴草,其味苦,其气温,揉之有香气,故应兼辛。苦能降下,辛温通行,血得热则行,故能主破血下胀。然善走之性,又在血分,故多服则令人痢矣。昔人谓为金疮要药,又治产后余疾、下血止痛者,正以其行血迅速故也。


8.《本草汇》:刘寄奴,入手少阴、足太阴经。通经佐破血之方,散郁辅辛香之剂。按刘寄奴破血之仙剂也,其性善走,专入血分,味苦归心,而温暖之性,又与脾部相宜,故两入。盖心主血,脾裹血,所以专疗血证也。


9.《本草新编》:刘寄奴,下气止心腹急痛,下血消肿,解痈毒,灭汤火热疮,并治金疮。《本草》诸书言其能解产后余疾,则误之甚者也。寄奴性善走,迅入膀胱,专能逐水,凡白浊之症,用数钱同车前、茯苓利水之药服之立时通决,是走而不守可知;产后气血大亏,即有瘀血,岂可用此迅逐之乎?


10.《本草求真》:刘寄奴,味苦微温,多能破瘀通经,除症下胀,及止金疮血出,大小便血,汤火伤毒。缘血之在人身,本贵通活,滞而不行,则血益滞而不出,而症瘕胀满愈甚;行而不止,则血亦滞而不收,而使血出益甚,寄奴总为破血之品,故能便滞者破而即通,而通者破而即收也。

按语备注

商品刘寄奴,各地所用品种很不一致。唯上述一种与《本草》所载近似,但仅在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使用,习称"南刘寄奴"。另一种"北刘寄奴",系玄参科植物阴行草的带果全草,主产河北、山东、河南、吉林、黑龙江等地。虽与《本草》所载者不同,但亦有较长的使用历史。


此外,四川所用的刘寄奴为菊科植物狭叶艾的全草,又名红陈艾、芦蒿。其特征:茎呈红紫色。叶通常3~4深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上部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直立,成穗状圆锥花丛;苞片略被白色细柔毛。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