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Mù Guā

别名

楙(《尔雅》),木瓜实(《别录》),铁脚梨(《清异录》)。

来源及植物形态

木瓜,始载于《名医别录》。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习称“皱皮木瓜”。主产于安徽、浙江、湖北、四川等地。安徽宣城产者称“宣木瓜”,质量较好。


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

采制

清水洗净,稍浸泡,闷润至透,置蒸笼内蒸熟,乘热切片,日晒夜露,以由红转紫黑色为度。


木瓜:将木瓜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焦为度。

性味归经

性味:酸,温。

①《雷公炮炙论》:"香,甘酸。"

②《别录》:"味酸,温,无毒。"

③《千金·食治》:"味酸咸,温,涩,无毒。"

④《药品化义》:"味酸,性凉。"

《玉楸药解》:"味辛,性涩,微寒。"


归经:入肝、脾经。

李杲:"人手足太阴血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肝三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兼入足厥阴经。"

④《本草正》:"入脾、肺、肝、肾四经。"

功能主治

平肝和胃,去湿舒筋。治吐泻转筋,湿痹,脚气,水肿痢疾


1.木瓜味酸性温入肝,善益筋和血而化湿,且温而不燥,酸而不敛湿邪。长于舒筋活络,筋急者得之可舒,筋缓者得之可治。主治风湿痹痛,尤为筋脉拘挛及下肢痹痛所常用。如《普济本事方•卷一》木瓜煎,即以之配伍乳香没药生地,治筋急项强,不可转侧。木瓜也是治寒湿壅滞而致脚气肿痛、冲心烦闷的常用药,此时每与吴茱萸、紫苏、槟榔等温散之品同用,如《类编朱氏集验方•卷一》鸡鸣散,即是治此证的名方。


2.吐泻转筋,为肝脾不和所致。木瓜又兼入脾经,善化湿和胃、舒筋和脾。且味酸略兼生津作用。湿浊化,中焦调和,则吐泻可止;津生筋脉得养,则转筋自愈。故为治因吐泻过多而致的筋脉挛急(转筋)之要药。如《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三》木瓜汤治吐泻转筋,即以之与茴香、吴茱萸等同用。


此外,本品亦略具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此一作用与山楂相似,但不常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熏洗。


注意:

①《食疗本草》:"不可多食,损齿及骨。"

《医学入门》:"忌铅、铁。"

③《本草经疏》:"下部腰膝无力,由于精血虚,真阴不足者不宜用。伤食脾胃未虚,积滞多者,不宜用。"

各家论述

1.《雷公炮炙论》:"调营卫,助谷气。"


2.《别录》:"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


3.《食疗本草》:"治呕畹风气,吐后转筋,煮汁饮之。"


4.《本草拾遣》:"下冷气,强筋骨,消食,止水痢后渴不止,作饮服之。又脚气冲心,取一颗去子,煎服之,嫩者更佳。又止呕逆,心膈痰唾。"


5.《海药本草》:"敛肺和胃,理脾伐肝,化食止渴。"


6.《日华子本草》:"止吐泻奔豚及脚气水肿,冷热痢,心腹痛,疗渴。"


7.王好古:"去湿和胃,滋脾益肺。治腹胀善噫,心下烦痞。"


8.李杲木瓜,气脱能收,气滞能和。


9.《纲目》:木瓜所主霍乱吐利转筋、脚气,皆脾胃病,非肝病也。肝虽主筋,而转筋则由湿热、寒湿之邪袭伤脾胃所致,故筋转必起于足腓,腓及宗筋皆属阳明。木瓜治转筋,非益筋也,理脾而伐肝也,土病则金衰而木盛,故用酸温以收脾胃之耗散,而借其走筋以平肝邪,乃土中泻木以助金也。木平则土得令而金受荫矣。《素问》云: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孟诜云:多食木瓜损齿及骨。皆伐肝之明验,而木瓜入手、足太阴,为脾胃药,非肝药,益可征矣。


10.《本草正》:木瓜,用此者用其酸敛,酸能走筋,敛能固脱,得木味之正,故尤专入肝益筋走血。疗腰膝无力,脚气,引经所不可缺,气滞能和,气脱能固。以能平胃,故除呕逆、霍乱转筋,降痰,去湿,行水。以其酸收,故可敛肺禁痢,止烦满,止渴。


11.《本草新编》:木瓜,但可臣、佐、使,而不可以为君,乃入肝益筋之品,养血卫脚之味,最宜与参、术同施,归、熟(地)并用。


12.《得配本草》:血为热迫,筋转而痛,气为湿滞,筋缓而软,木瓜凉血收脱,故可并治。


13.《本草求真》:木瓜,酸涩而温,止属收敛之品,何书备着其功曰理脾、舒筋、敛肺?缘暑湿伤人,挥霍撩乱,吐泻交作,未有不累脾胃而伤元气,损营卫而败筋骨。木瓜气味酸涩,既于湿热可疏,复于损耗可敛,故能于脾有补,于筋可舒,于肺可敛,岂真肺胃虚弱,可为常用之味哉?然使食之太过,则又损齿与骨及犯癃闭,以其收涩甚而伐肝极,奈人仅知理脚,而不审其虚实妄投,殊为可惜。陈者良。


14.《本草思辨录》:考古方用木瓜之证,如脚气、脚痿、腹胁胀满,多与辛温药为伍,不外驱寒湿之邪,辑浮散之气,虽功在降抑,而终不离乎敛,故其治筋病于转戾为宜,拘挛则非其所长。独许叔微木瓜项强筋急,谓少阴之筋从足至项,为肝肾受邪所致。是病虽在上而因仍在下。其以乳香没药为佐使,则其以伸筋任乳、没,不以责木瓜,亦可见矣。


15.《雷公炮炙论》:调营卫,助谷气。


16.《日用本草》:"治脚气上攻,腿膝疼痛,止渴消肿。"


17.《本草再新》:"敛肝和脾胃,活血通经。"

按语备注

1.木瓜性味酸温,能入肝脾,舒筋活络之要药。多用于腰膝酸痛,筋挛足痿;化湿和中之良品,又能治霍乱吐泻,转筋腿痛;且为脚气要药,盖亦化湿舒筋之效,还有消食之功,助脾之能。


2.同属植物榠楂(光皮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 Koehne (陕西、 山东、江苏、湖南、广西等地)、西南木瓜(木桃)ChaenomeZes Zageziaria ( Loisel.) Koidz. var. cathayensis Rehd.(福建、浙江、湖南、湖北、陕西)、威氏木瓜(杜木瓜)Chaenomeles lagenaria(Loisel. ) Koidz. var. wilsonii Rehd.(浙江、陕西)等,亦均作药用。在 西南和西北地区,还有以毛叶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 ( Hemsl. ) Schneid.和西藏木瓜 Chaenomeles thibetica Yu的果实作木瓜用者,均自产自销。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