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气逆气从少腹上冲:临床主要表现为惊恐或激怒后突发,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及咽喉,发作欲死,惊悸不宁,恶闻人声,或腹痛,喘逆,呕吐,烦渴,往来寒热,气还则止,常反复发作,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发作后一如常人。
水寒气从少腹上冲:病人平素多有阳虚症状,发病时先有脐下悸动,旋即有逆气从少腹上冲,形寒肢冷,舌淡白,苔白腻,脉弦紧。
鉴别分析
气逆气从少腹上冲与水寒气从少腹上冲:气逆气从少腹上冲者,多由惊恐或情志不舒、忧思恚怒引起。或卒遭惊恐,或平素肝气郁结,循经上逆,气逆不降,营卫不和所致。此证气结热聚,肝气上逆,为实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亦包括此种情况。水寒气从少腹上冲者,多素体下焦有寒,或误汗而致心阳虚馁,水寒之气上犯凌心,阳衰阴乘,寒气上逆所致。此证为虚寒证。
二者临床表现不同:肝气上逆者,多素有肝郁气滞的症状(心烦易怒,精神抑郁,胸闷不舒,善长太息,胸胁满闷,口苦咽干),由于惊恐或忧思恚怒,而突然发作,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水寒气上逆者,则素有阳虚症状(形寒肢冷,面白目清,小便清长等),由于误汗伤及心阳,引起水寒之气上逆,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跃跃欲动,故脐下悸。肝气上逆者,则以平冲降逆,理气和营,清泄肝热为主,用奔豚汤加减,亦可用旋复代赭汤以降逆,益气,和胃。水寒之气上逆者,治宜温阳行水,理气降逆。脐下悸动者,可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外兼寒邪者,用桂枝加桂汤以通阳散寒;若下焦有寒,肝气上逆,宜温阳祛寒,理气降逆,可用《千金》奔豚汤加减。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359

0


求道
畅读VIP

359

0


求道
畅读VIP

457

0


求道
畅读VIP

674

0


求道
畅读VIP

711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689

0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573

0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552

0


白术
签约讲师

594

0


白术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畅读VIP

602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