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用法
上四味,以甘烂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备注
作甘烂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各家论述
茯苓以伐肾邪;桂枝能泄奔豚;甘草、大枣之甘,滋助脾土,以平肾气;煎用甘澜水者,扬之无力,取不助肾气也。
茯苓淡渗胜水,能伐肾脏之淫邪,桂枝走阴降肾,能御奔豚之未至,甘草益气,能补汗后之阳虚,大和土,能制为邪之肾水。甘澜水者,操之而使其性纯,不令其得以助党而长祸也。
以桂枝、甘草补阳气,生心液,倍加茯苓以君之,专伐肾邪,用大枣以佐之,益培中土,以甘澜水煎,取其不助水邪也。土强自可制水,阳建则能御阴,欲作奔豚之病,自潜消而默化矣。
此治发汗而伤其肾气也,桂枝保心气于上,茯苓安肾气于下,二物皆能化太阳之水气,甘草、大枣补中土而制水邪之溢,甘澜水速诸药下行,此心悸欲作奔豚,图于未事之神方也。
熊曼琪《伤寒学》: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由桂枝甘草汤加大枣和大剂量茯苓组成。方中重用茯苓至半斤,为《伤寒论》群方之最,取其利小便、伐肾邪而宁心,与桂枝相配,则通阳化气利水,使寒水之气从下而利,以防水邪上逆,而绝欲作奔豚之势;桂枝甘草相合,辛甘化阳以温通心阳,心阳一复,下蛰于肾,蒸腾化气,自无下焦寒水之患,且桂枝降逆平冲,可防奔豚于未然;大枣伍甘草,培土健脾以利于水气的运化。全方合用,共奏补心阳、利水气、平冲降逆之功,使奔豚止于萌动阶段。
甘澜水,又名“劳水”。《玉函经》作“甘烂水”。程林曰:“扬之无力,取其不助肾邪也。”李中梓又说:“用甘烂水者,取其动而不已,理停滞之水也。”其意是将水扬多遍,令其烂熟,可去其水寒之性而不助水邪之义。按,烂,注家多作澜。


求道
畅读VIP

530

0


求道
畅读VIP

508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902

0


白术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畅读VIP

434

0


白术
签约讲师

703

0


白术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畅读VIP

495

0


白术
签约讲师

510

0

四君人参

654

0

四君人参

709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