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用法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各家论述
成无已《注解伤寒论》:
汗多则血伤,血伤则心虚,心虚则动惕而悸,故叉手自冒覆而欲得人按也。桂枝走阴,敛液宅心,能固疏慢之表;甘草缓脾,和中益气,能调不足之阳。然则二物之为方,收阴补阳之为用也。
桂枝汤中采取二味成方,便另有精蕴,勿以平淡而忽之。桂枝复甘草,是辛从甘化,为阳中有阴,故治胸中阳气欲失。且桂枝轻扬走表,佐以甘草留恋中宫,载还阳气,仍寓一表一里之义,故得以外止汗而内除烦。
汗者心之液,汗出太多,则心液不足,故心下悸欲得按也。与桂枝之辛,走肺而益气;甘草之甘,人脾而缓中,又桂能益心气,故用此方主之也。
发汗过多,有动肾中之阳者,以阳为汗之根,而肾为阳之宅,枝伤者其本必戕也。有动心中之阳者,以汗为心之液,而心为阳之脏,液亡者,气必从之也。救肾阳者,必以咸温;救心阳者,必以甘辛。咸性善下,而温能返阳,故四逆为救肾之剂。甘辛相合,而阳气乃生,故桂甘为益心之法也。又曰:桂枝、甘草,辛甘相合,乃生阳化气之良剂也。
柯韵伯《伤寒附翼》:
桂枝本营分药,得麻黄生姜,则令营气外发而为汗,从辛也;得芍药,则收敛营气而止汗,从酸也;得甘草,则内补营气而养血,从甘也。此方用桂枝为君,独任甘草为佐,以补心之阳,则汗出多者,不至于亡阳矣。
发汗不误,误在过多。汗为心之液,多则心气虚。二味扶阳补中,此乃阳虚轻者。甚而振振欲擗地,则用真武汤矣。一症而轻重不同,用方迥异,其义精矣。
尾台榕堂《类聚方广义》:
两手相错曰叉,冒,覆也。心下悸而上冲急迫,以手亲覆压心胸,觉稍安,故又欲得人按之也。然比诸桂枝加桂汤,冲逆犹轻者也。
夺汗则亡血,发汗过多,则血液亡亦甚,心气不足故悸,汗多出于上体部,上下体液骤然失调,因致心剧的气上冲,其人不得不叉手自冒于心,欲按心抑制其心下的冲且悸,因以桂枝甘草汤主之。


求道
畅读VIP

428

0


求道
畅读VIP

376

0


求道
畅读VIP

792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0

0


求道
畅读VIP

508

0

茯苓
畅读VIP

607

0


白术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畅读VIP

436

0


白术
签约讲师

463

0


白术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611

0


白术
签约讲师

515

0


白术
签约讲师

395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