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定位与取法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前臂骨间膜。皮肤由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双重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在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入指浅屈肌,在正中神经的尺进入指深屈肌,经前臂屈肌后间隙入旋前方肌,直抵前臂内间膜。以上诸肌除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外,其它肌肉均正中神经的肌支支配。
刺灸法
相关论述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头强。取之两筋间也。
《针灸甲乙经》:面赤皮热,热病汗不出,中风热,目赤黄,肘挛,腋肿,实则心暴痛,虚则烦心,心惕惕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心憺憺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凡心实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
《针灸大成》: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抢,妇女胁痛心痛,结胸里急难当,伤寒不解胸膛,疟疾内关独当。
《针灸大成》:主手中风热,失志,心痛,目赤,支满肘挛。实则心暴痛泻之,虚则头强补之。
《针灸大成》:某夫人患危寒之疾,半月不饮食,目闭不开久矣,六脉仍有如无……针内关二穴,目即开,而即能食米,徐以乳汁调理而愈。
该条短评为VIP内容,请开通VIP后查看...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

0
针刺内关穴治疗忧思证
患者女,30多岁,胸胁胀痛7天余。7天前忽感胸胁胀痛,胸口处闷痛,感觉长出气后稍缓解。 诊断:忧思证。 治疗:采用中医穴位针刺治疗。 取穴:针刺双侧内关穴,手法采用提插捻转泄法,得气候留针25分...


求道
畅读VIP

459

0
心律失常 首选内关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的心搏节律、心率、传导等异常的一种病症。分为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并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偶有胸痛、晕厥等,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心律失常,多因心气不足、心血不...


求道
畅读VIP

433

0
胸痹可寻内关刺
【穴性特点】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手少阳三焦经之别,也是八脉交会穴中阴维脉的会穴。 该穴在大陵穴后二寸...


求道
畅读VIP

420

0
内关穴巧用
内关穴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是手厥阴心包经穴和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有“胸胁内关谋”之妙用。现代常...


求道
畅读VIP

423

0
补法刺内关外关解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是指一个或几个肋间发生剧烈疼痛,并随咳嗽、呼吸、打喷嚏,疼痛加重,发病呈阵发性,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肋间神经痛两种。原发性肋间神经痛较为少见,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多因邻近器官感染,外伤异物压迫...


求道
畅读VIP

510

0
按压关内穴可疗胸闷
诀曰:头面合谷,颈项列缺;胸脘内关,脘腹三里;腰背委中,胸胁阳陵;少腹阴交,颅脑太冲。余疗一妇,习酒好烟,偶得胸口闷痛,中药调理后愈,月余复作,服药又愈,如此反复。。。后与网友聊天,告知此病例,友曰:...
杏林一翁
认证讲师
原创投稿
畅读VIP

640

0
针刺内关穴治房颤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心室率常在100~160次/分,当心室率不太快时病人可无自觉症状,心室率过快时可有心悸、头晕、胸闷、气急等,是脑卒中及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本证...

四君人参
畅读VIP

727

0
按揉内关穴可降伏多种病痛
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始于胸中,出属心包经,下行至横膈膜,按揉内关能宁心安神、宣痹解郁、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等。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35

0
内关配足三里治呃逆
呃逆一症,临床颇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喉间呃呃连声、声音短促、频繁发出,病人不能自制。中医学称其为“哕”,又称“哕逆”。现代医学将其称为膈肌痉挛。笔者应用内关配足三里穴治疗多例呃逆患者,疗效显著,现将一典...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49

0
公孙、内关交会奇经的理论探讨(何树槐)
交会关系公孙与冲脉的交会:要了解此点,必须先了解足太阴经与冲的联系。①足太阴脾经与冲脉在腹部胸部相交会足太阴经在腹部属于脾络于胃,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十四经发挥》...


求道
畅读VIP

494

0
查看更多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