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惊风是儿科常见危重病症,以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为主要表现,常伴神志不清。宋代《太平圣惠方》始将惊风与痫区别开来,并创急惊风慢惊风之名。在临床上,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最多见的是高热惊厥,是危重病症的早期表现,需予求治原发病。凡病久中虚,属阴属虚者,统称慢惊风慢惊风中若见纯阴无阳之证者,则称为慢脾风。慢惊风,较常见的是婴儿手足搐搦症,6个月以下为多,尤多见于春季,以维生素D缺乏、血清钙低下为主者,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而引起惊厥和手足搐搦,一般预后较好。若呈喉痉挛,可引起窒息和呼吸骤停。

急惊风,多由外感时邪疫疠,内蕴痰热,及猝受惊恐引起,多与心、肝有关。其主证是痰、热、惊、风,而“热盛生风,风盛生痰,痰壅生惊”(《幼科铁镜》),其间多有关联。急惊风常因外邪化热化火、动风生痰所致。故临床上,以清热、豁痰、镇惊、息风为主治方法。凡病在热,不可妄治痰;病在惊,不可妄治风;病在痰,不可便治惊;病在风,不可便治搐。当分清主次,审因分治。

急惊风应与癫痫相鉴别。后者发作时抽搐反复发作,抽搐时口吐白沫或作畜鸣声,抽搐停止后神情如常,不发热,年长儿多见,有家族史,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痫波型。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风热

1.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咽痛,随即出现烦躁、惊厥、神昏。舌苔薄白、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多发于冬春之季。
2.病因病机:风热之邪侵袭,热极生风,多见于5岁以下体弱者,以发热体温上升段抽搐为多见。
3.治法:疏风清热,息风镇惊。
药物:银花10g,连翘10g,竹叶10g,牛蒡子10g,桔梗3g,薄荷10g(后下),芦根30g,蝉衣3〜5g,钩藤10g(后下),僵蚕10g。
方义:银花、连翘清热,牛蒡子薄荷疏风,竹叶清利,芦根生津,蝉衣、僵蚕钩藤息风镇惊。
加减:高热不退加生石膏知母清热,大便秘结加生大黄通腑,抽搐者加石决明羚羊角粉息风。
5.变通法:若风寒束表,郁而化热,可用葛根汤(《伤寒论》)加减,祛风散寒为主,息风定惊为辅,药用麻黄桂枝葛根白芍、姜、枣、天麻全蝎石菖蒲钩藤等。若神昏、抽搐较重者,可加服小儿回春丹(《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方内有牛黄冰片朱砂羌活僵蚕防风麝香雄黄天竺黄、胆南星、川贝、全蝎白附子钩藤、蛇含石、甘草,息风开窍镇惊。

(二)暑温

1.临床表现:起病急,多见于盛夏炎热之季。高热多汗,头痛项强,口渴烦躁恶心呕吐便秘嗜睡抽搐。舌红苔黄,脉洪数,指纹浮紫。严重者高热不退,反复抽搐神志不清,呼吸困难,狂躁不安,舌苔黄厚,质红起刺,脉滑数。
2.病因病机:暑热毒邪侵袭,化火最速,传变急骤,内陷厥阴,引动肝风而高热抽搐暑温蕴蒸化热,痰浊内生,蒙蔽心包,肝风扰动,致成昏迷抽搐,是为暑温重证。多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3.治法:清热祛暑,开窍息风。
4.方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加减。
药物:生石膏30g(先煎),生地10〜15g,黄连5〜10g,山栀5〜10g,水牛角15〜30g(镑,先煎,以之代犀角),黄芩10〜15g,知母10〜15g,连翘10g,丹皮10g,竹叶10g,玄参10〜15g,赤芍10g。
方义:石膏知母清解阳明,黄连黄芩、山栀、连翘清热泻火,水牛角清营解毒、息风镇惊,赤芍丹皮清热凉血,竹叶利尿泄热,玄参生地养阴清热。
加减:抽搐不已者,加钩藤羚羊角粉、僵蚕息风镇惊;昏迷较重者,加用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1.5〜3g化服,方内有牛黄黄芩黄连栀子郁金朱砂等,或用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开窍清热。
5.变通法:若表邪未解者,可用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加减,药用香薷、银花、厚朴扁豆花、连翘,解肌祛暑透表。若暑湿化热,痰涎壅盛,苔黄浊厚腻,用白虎汤(《伤寒论》)加佩兰藿香、冬瓜仁、薏苡仁天竺黄、贝母、石菖蒲化湿涤痰,清解阳明。

(三)温邪内陷

1.临床表现:温热病程中高热不退,烦躁口渴,突然肢体抽搐,两目上窜,神昏谵语,面色发青,四肢厥冷,手足躁动,甚则肢冷脉伏。舌红绛、苔黄,脉数,指纹青紫。多见于温热病极期,如中毒性脑病、脑炎、脑膜炎等。
2.病因病机:温热时邪未能及时外泄,逆传心包而神昏,内陷厥阴而痉厥。
3.治法:平肝息风,清心开窍。
4.方剂羚羊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合紫雪丹(《局方》)加减。
药物:羚羊角粉1〜3g(另冲分服),钩藤10〜15g(后下),菊花10g,桑叶10g,鲜生地10〜15g,白芍10〜15g,川贝6g,竹茹6g,茯神10〜15g,僵蚕6g,紫雪丹1.5〜3g(化服,日2次)。
方义:羚羊角钩藤僵蚕平肝息风,桑叶菊花清热疏风,生地白芍养阴和血,紫雪丹清热开窍,竹茹、川贝、茯神化痰安神。
加减:高热者加山栀、黄芩清热解毒,夹痰者加石菖蒲天竺黄、胆南星豁痰通窍,便秘加生大黄通腑泻热,抽搐频繁者加全蝎地龙息风镇痉。
5.变通法:可用清开灵或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并内服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清热息风开窍。

(四)湿热疫毒

1.临床表现:夏秋之季,起病急骤,突然高热,持续不退,神志昏迷,反复抽搐烦躁谵妄,呕吐腹痛,大便腥臭黏腻或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2.病因病机湿热疫毒壅阻肠腑,内迫营血,直犯心肝。可见于中毒性痢疾,亦有先见惊厥,而后大便脓血,甚而始终未见大便症状者。
3.治法:清热解毒辟疫。
药物:黄连6〜10g,黄芩10〜15g,黄柏6〜10g,山栀10g,白头翁15〜30g,秦皮10g,玉枢丹0.6〜1.5g(化服,日2次)。
方义:黄连黄芩、山栀、黄柏清热解毒,白头翁秦皮清利湿热玉枢丹解毒辟疫。
加减:抽搐不止者,加羚羊角钩藤全蝎息风定痉。大便不爽者,加生大黄枳实厚朴清肠导滞,通腑泄热。腹痛者加白芍木香理气和血,呕吐者加竹茹生姜半夏和胃降逆。
5.变通法:若起病即见神昏痉厥,高热喘促,舌红绛,脉数疾,但不见痢疾症状,或痢疾症状不重,而全身症状严重者,古称奇恒痢,为热毒亢盛、阳邪内闭者,宜用白头翁汤大承气汤(均《伤寒论》方)煎水灌肠,以荡涤腑实,泻火解毒。

(五)痰食积滞

1.临床表现:先见纳呆呕吐腹痛便秘,继而出现发热、神昏、惊厥,喉间痰鸣,腹部胀满,呼吸气粗,口中气秽。舌苔厚赋,脉滑数,指纹紫滞。
2.病因病机:饮食不节,食积壅滞,生痰动风。
3.治法:消食导滞,涤痰息风。
药物:山楂10g,神曲10g,莱菔子10g,陈皮6g,法半夏10g,茯苓10g,连翘10g,玉枢丹0.6〜1.5g(化服,日2次)。
方义: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导滞,半夏陈皮茯苓和胃化痰,连翘清热解毒,玉枢丹解毒辟秽。
加减:呕吐竹茹藿香化湿和胃,腹痛厚朴木香理气止痛,便秘大黄枳实通腑。
5.变通法:若痰滞交结,腑气不通,可用保赤散巴豆朱砂、胆星、神曲)通便祛痰,并加刺四缝穴消积导滞。

(六)惊恐动风

1.临床表现:发病急,暴受惊恐后面色时青时赤,频作惊惕,甚而四肢抽搐,但时间较短,偶有发热,大便色青。舌无异常,脉数乱,指纹青紫。有惊吓史,平素情绪紧张、胆小,夜惊啼。
2.病因病机:声光、异物刺激,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心失内舍,肝风内动。
3.治法:镇惊安神息风。
4.方剂远志丸(《济生方》)合琥珀抱龙丸(《活幼心书》)加减。
药物:琥珀粉3g(冲),胆南星6g,天竺黄6g,茯神10g,远志6〜10g,龙齿10g,石菖蒲6〜10g,蝉衣3〜6g,党参6〜10g,琥珀抱龙丸1/3〜1丸(日2次,化服)。
方义:琥珀龙齿镇惊安神,天竺黄、胆南星、石菖蒲化痰息风,茯神、远志党参养心安神,蝉衣息风,琥珀抱龙丸镇惊化痰。
加减:寐中肢体抖动,惊啼不安者,加小麦、白芍甘草磁石缓急平冲;呕吐半夏竹茹和胃止呕。
5.变通法:平时胆小心惊者,可用镇惊丸(《医宗金鉴》)调理,以养心安神、镇惊豁痰,方内有茯神、麦冬朱砂远志、菖蒲、枣仁、牛黄黄连钩藤珍珠、胆南星、天竺黄水牛角等。朱砂一味,含有一定毒性,每日剂量不应超过0.5g(冲服),疗程应在10天以内为宜。

【简易方药】

1.小儿回春丹:1岁内每次1〜2粒,1〜3岁每次3〜5粒,口服。2小时后可重复使用。用于外感后惊风,即俗称感冒夹惊者。

2.小儿牛黄散:1岁以下0.3〜0.5g,2〜3岁每次0.9g,1日2次,口服。适应证同上。

3.紫雪丹:每次1.5〜3g,日1〜3次,口服。适于高热惊风。

4.至宝丹:每次0.5〜1丸,日1〜2次,口服。适于神昏抽搐

5.玉枢丹:每次0.6〜1.5g,日2次,口服。适于中毒、痰厥,神昏抽搐

6.琥珀抱龙丸:百日内每次1/3丸,日2〜3次;幼儿每次1丸,日2次,口服。适于兼脾虚积滞者。

7.安宫牛黄丸:每次0.5〜1丸,日1〜2次。适于惊风高热者。

8.通关散:内含牙皂、雄黄细辛麝香冰片等,取少许吹鼻取嚏。适于急风神昏窍闭。

9.乌梅肉擦牙,开启口齿。适于牙关紧闭者。
10.清开灵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适于高热惊风。
11.醒脑静注射液:每次5〜1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适于高热惊风。

【推拿治疗】

1.高热,推三关、透六腑、清天河水。
2.昏迷,捻耳坠,掐人中、委中
3.抽搐,掐天庭、人中,拿曲池肩井
4.急惊风欲作时,拿大敦、鞋带穴。惊厥身向前曲,掐委中;身向后仰,掐曲池
5.牙关不利,神昏窍闭,掐合谷

【针灸治疗】


1.取穴:人中、合谷太冲十宣或手十二井、大椎
方法:人中雀啄术,手十二井或十宣点刺放血,大椎合谷太冲毫针泻法。
疗程:日1〜2次,3天为1疗程。适于外感惊风。

2.取穴:人中、中脘丰隆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除人中用雀啄法之外,他穴用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其间5分钟行针1次。
疗程同上。适于痰食积滞惊风。

3.取穴:印堂内关神门四神聪(或百会)、神庭
方法:毫针刺法,印堂百会四神聪神庭平刺,内关神门直刺,得气后捻转泻法留针20分钟,其间5分钟行针1次。
疗程同上。适于惊恐惊风。

文献与评述

急惊风病在心、肝,因在痰、热、惊、风,多突然起病而常伴高热、昏迷,见有搐、搦、颤、掣、反、引、窜、视八候。在临床上,需辨别轻重顺逆。轻者发作次数少(仅1次),持续时间较短(5分钟以内),发作后无精神、感觉、运动障碍。重者发作次数较多(2次以上),或反复发作,伴有高热,或抽搐时间较长,或发作后神志不清,见感觉、运动障碍,甚而有偏瘫者。对高热不退而并反复发作惊风者,尤需寻求病因、及早综合救治。

急惊风之痰,有痰火(热)、痰浊之别。神昏、高热、痰鸣为痰热上蒙清窍,妄言谵语、狂躁不宁为痰火上扰清空,深度昏迷嗜睡喉鸣、呼吸困难为痰浊内陷心包。故其治有芳香开窍、清心开窍和涤痰通腑之别.急惊风之热,有表热和里热之殊。如惊风昏迷呈一过性,热退而急惊风自止者,大多为表热,可透表泄热;若高热持续,反复抽搐,神昏不醒,则多为里热,以热毒、湿热、温邪内陷为主,治当以寒凉解毒。外风邪在肌表,清热宣解即已,若见高热惊厥亦一过性,热退惊止;内风病在心、肝,热、痰、风三证俱全,反复抽搐神志昏迷,必用清热、豁痰、息风之剂。

对外感惊风,需辨时令、季节及原发病。春季以春温、伏气为主,症见高热惊厥昏迷、吐衄发斑。夏季以暑热为主,暑多夹湿,高热昏迷为主,兼见抽搐。若痰、热、风俱全,伴下痢脓血,则为湿热疫毒,内陷厥阴。

一般而言,急惊风多指高热惊厥、急性中毒性脑病、各种颅内感染等引起的抽搐。除积极治疗外,居室要空气流通,清洁卫生,夏季要注意降温措施,注意隔离传染病患儿。患儿要侧卧,防止呕吐物吸入,松解衣领、裤带。要专人守护,防止外伤。抽搐时间长者要吸氧,并注意体温、血压、脉象、呼吸、出汗、瞳孔等情况。对急重者,宜采取西医退热、抗惊厥、降颅内压、纠正呼吸衰竭,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病因治疗等抢救措施,以挽回患儿生命为要务。
  • 桂枝汤治惊风案(吴佩衡)
    柯某之长子,年一岁半,住云南省昆明市原铁道分局。1922年阴历九月初六日晨,寐醒抱出,冒风而惊,发热,自汗沉迷,角弓反张,手足抽搐,目上视,指纹赤而浮,唇赤舌淡白,脉来浮缓。由于风寒阻遏太阳经气运行之...

    求道

    畅读VIP

    243

    0

  • 小儿惊风案(吴佩衡)
    张x x之次子,生甫一岁,住四川省会理县鹿厂街。1914年3月,患小儿惊风证,病颇危笃,三日来抽搐不已。余诊视之,指纹青黑透达三关,脉沉细而弱,舌苔白滑,面唇青黯,闭目沉迷不省,时而手足拘挛抽掣,乳食...

    求道

    畅读VIP

    209

    0

  • 慢脾风治验
    赵某,女,3岁,河北安平县人。某年夏天,赵女正在院内玩耍,突被一喜鹊惊吓,继则腹泻,日数十行,便中杂有青色黏液。病延已五日,非但不减轻,反日益加剧,泻下不止兼有干呕,并时有四肢抽搐。一日黄昏,其家长邀...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366

    0

  • 间接刮刺消脐风
    脐风即脐带风,系产后脐带感染而引起。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痉病范畴,出现于产后的称“产后痉”,见于新生儿的叫“脐风撮口”、“四六风”,民间习惯叫脐风或脐带风。曾治一男孩,出生4天,突发高烧,抽风不止,几经抢...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44

    0

  • 小儿捏脊治未病
    捏脊是运用中医的阴阳、气血、经络等理论为指导,通过推、拿、提、捏等手法直接对脊背部进行刺激而疗疾健身。中医“治未病”的根本原则在于道法自然、平衡阴阳,通过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它包括未病...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08

    0

  • 郑魁山妙用合谷治大病
    导读:合谷穴,有取清走衰,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在临床上常用来治头、面各症,是齿、眼、喉咙(咽喉)等症之特效穴。本文列举“西北针王”“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郑魁山妙用合谷...

    四君人参

    畅读VIP

    338

    0

  • 奔豚汤治高热惊风
    王峰医案:李某,女,4岁,1988年3月4日来诊。患儿于去冬因感冒发热未及时治疗而高热抽搐,后每发热稍高(39℃以上)即惊乍抽搐,多方治疗,效果甚微。今日旧病又作,急来求治。症见高热(39.7℃)神昏...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215

    0

  • 栝楼桂枝汤治急惊风
    马骥医案:金某某,男,4岁。发烧头疼,频繁呕吐,儿科以流脑收入院治疗,给予磺胺、抗菌素及对症疗法。10余天后呈昏睡状态,神志不清,不吃不喝,并出现频频抽风。每日约抽10余次,抽时两眼上吊,角弓反张,牙...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219

    0

  • 桂枝汤治小儿惊风
    吴佩衡医案:何某之长子,年一岁半。1922年阴历九月初六日晨,寐醒抱出,冒风而惊,发热,自汗,沉迷,角弓反张,手足抽搐,目上视。指纹赤而浮,唇赤舌淡白。脉来浮缓。由于风寒阻遏太阳经气运行之机,加以小儿...

    白术

    签约讲师

    288

    0

  • 针灸救急,迅速而显著
    浅谈针灸救急作者/梁保义针灸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大医学发明,它的急救作用迅速而显著。针灸是几千年来中医用于救急的重要手段之一。针灸救急的穴位,具有特效、速效、针对性强、显露方便的特点,针灸急救的器具,具...

    四君人参

    346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