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Bā Dòu

别名

巴菽(《本经》),刚子(《雷公炮炙论》),江子(《瑞竹堂经验方》),老阳子(《纲目》),双眼龙(《岭南采药录》),猛子仁(《中国药植志》),巴果(《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巴米(《药材资料汇编》),双眼虾、红子仁、豆贡(《南宁市药物志》),毒鱼子、銮豆、贡仔(《中药志》),八百力(《广西中药志》),大叶双眼龙、巴仁、芒子(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释名

《本草纲目•卷三十五•巴豆》:“此物出巴蜀,而形似菽豆,故以名之。宋本草一名巴椒,乃 ‘菽’字传讹也。”

来源及植物形态

巴豆,始载于《本经》。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根及叶亦供药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根、叶全年可采,根切片,叶晒干备用。多系栽培。产于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以四川产量最大,质量较佳。


巴豆Croton tiglium L.

采制

巴豆仁:拣净杂质,用粘稠的米汤或面汤浸拌,置日光下曝晒或烘裂,搓去皮,簸取净仁。


巴豆霜:取净巴豆仁,碾碎,用多层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炕,压榨去油,每隔2天取出复研和换纸1次,如上法压榨六、七次至油尽为度,取出,碾细,过筛。


《霍公炮炙论》:"凡修事巴豆,敲碎,以麻油并酒等煮巴豆了,研膏后用。每修事一两,以酒、麻油各七合,尽为度。"

性味归经

性味:辛,热,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神农、歧伯、桐君:辛,有毒。黄帝:甘,有毒。"

《医学启源》:"性热,味苦。"

④《医林纂要》:"辛咸,热,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大肠三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1.巴豆辛热有毒,泻下峻猛,对寒邪食积,阻塞肠道,卒然脘腹胀痛,痛如锥刺,大便不通者,用之能泻下以开通肠道闭塞。故张元素喻其有“斩关夺门之功。”《金匮要略•杂疗》三物备急丸治疗此证,即以巴豆大黄干姜同用。现常用以治疗急性肠梗阻有效。单味巴豆霜服之亦可。


应用微量巴豆,能消积、祛痰,用于小儿乳食停积、痰多惊痫之证。如儿科成药保赤散,即以巴豆霜与神曲天南星朱砂同用。(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巴豆药性虽峻,然此方用量极轻,6 个月至1 岁小儿用成药总量为0.09g,巴豆霜量为总量的七分之一,约0.013g。这是峻药轻投的用法,与前述峻泻寒积者不同。


2.巴豆峻泻,能攻逐积水,用于臌胀腹水。《本经》已有“破癥瘕”、治“大腹水胀”的记载。《补缺肘后方》治水臌腹大,用巴豆杏仁为丸服。近代用本品配绛矾,名含巴绛矾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文集》)。


3.巴豆有较强的祛痰作用,可用于:①喉痹,痰涎壅盛,呼吸急促,甚至窒息欲死者(如白喉、喉炎引起的急性喉梗阻)。服后可引起呕吐,排出痰涎,或同时伴有腹泻,从而开通喉部闭塞。《百一选方》治此证,用巴豆(略捶破)与白矾同炒,弃巴豆,取矾研末,调灌或吹喉。《本草纲目•卷三十五•巴豆》载,用巴豆油吸入绵纸上点燃,吹灭后熏鼻或探喉引涎的方法。现在临床多用巴豆霜灌服或鼻饲。②肺痈有大量脓痰者(溃脓期),用之有助于脓痰的排出,以利托毒外出和空洞的闭合,可配桔梗、贝母,即《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三物白散


4.巴豆炒炭,可治寒凝久利。《本草纲目•卷三十五•巴豆》载李时珍巴豆炭蜂蜡为丸,治疗冷积凝滞所致的泻痢,“皆不泻而愈者近百人”。现代临床证实,寒凝久利用之,确有疗效。但必须炒令烟尽,捻之无油腻感者为适宜。若炒之不透,去油不尽,反会加重泄泻。


5.巴豆外用能蚀疮、杀虫,用于恶疮、疥癣、痈肿等。治癣,可用巴豆仁杵如泥,加雄黄适量,和匀,用纱布三四层包裹擦患处,头面部及阴部忌用。治痈疽脓成未溃,可与乳香没药木鳖子等熬膏外贴,促使溃破。痈疽溃后,腐肉不落者,可用巴豆炒令烟尽研敷。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大多制巴豆霜用。内服:0.1~0.3g,入丸散或装入胶囊服。不入汤剂。止泻必须炒炭服。


外用:绵裹塞耳鼻,捣膏涂或以绢包擦患处。


注意:

1.非寒实积滞、体虚者及孕妇禁服;畏牵牛子

2.服巴豆后不宜食热粥、饮开水等热物或饮酒,以免加剧泻下。服巴豆后若泻下不止,可用黄连黄柏绿豆煎汤冷服,或食冷粥、饮大豆汁以缓解。明•缪仲醇《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泄泻》载:“一人患泄泻,食物下咽如针剌,腹满而辣,随即大泄,肛门如火灼,一阵甫毕,一阵继之,如是月余,大肉尽脱,脉洪大而数。系得之服巴豆之后。缪氏重用黄连白芍车前子石斛、橘红等,煎汤冷服,一剂泻止,三剂便实,后调理而愈。”

各家论述

1.《本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肿。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


2.《别录》:"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颓,杀斑螫毒。"


3.《药性论》:"主破心腹积聚结气,治十种水肿,痿痹,大腹。"


4.《本草拾遗》:"主症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


5.《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藏虫。治恶疮息肉及疥癞疔肿。"


6.《医学启源》:"导气消积,去脏腑停寒,消化寒凉及生冷硬物所伤,去胃中寒湿。"


7.《汤液本草》巴豆,若急治为水谷道路之剂,去皮心膜油,生用;若缓治为消坚磨积之剂,炒去烟令紫黑,研用。可以通肠,可以止泄,世所不知也。


8.《纲目》:"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歪,耳聋,喉痹,牙痛,通利关窍。"


9.《纲目》:巴豆,生猛熟缓,能吐能下,能止能行,是可升可降药也。盖此物不去膜则伤胃,不去心则作呕,以沉香水浸则能升能降,与大黄同用泻人反缓,为其性相畏也。巴豆,峻用则有劫病之功,微用亦有调中之妙。王海藏言其可以通肠,可以止泻,此发千古之秘也。一老妇年六十余,病溏泄已五年,肉食油物生冷,犯之即作痛,服调脾、升提、止涩诸药,入腹则泄反甚。延余诊之,脉沉而滑,此乃脾胃久伤,冷积凝滞所致。王太仆所谓大寒凝内,久利溏泄,愈而复发,绵历年岁者,法当以热下之,则寒去利止。遂用蜡匮巴豆丸药五十丸与服,二日大便不通,亦不利,其泄遂愈。自是每用治泄痢积滞诸病,皆不泻而病愈者近百人,妙在配合得宜,药病相对耳。苟用所不当用,则犯轻用损阴之戒矣。


10.《本草汇言》:巴豆,推荡脏腑,开通闭塞之药也。左氏曰,此剂味甚辛敛,气甚热烈,性甚刚猛,攻关拔固,功过牵、黄,摧滞逐实,力浮硝、戟,追逐一切有形留着、久顽不逊之疾,如留饮痰癖、死血败脓、休息结痢、寒痰哮喘,及一切生冷、鱼、面、油腻、水果、积聚、虫积,或水肿大腹、寒疝、死胎、痞结、症瘕诸证,下咽即行。苟非气壮力强之人,不可轻用。张氏曰,如不审而妄用,耗却天真,使人津液枯竭,胸热口燥,留毒不去,他病转生,则巴豆之危害昭昭矣,然而更有未尽者,此药禀火烈之气,沾人肌肉,无不灼烂,试以少许轻擦完好之肤,须臾即发一泡,必至肿烂成疮,况肠胃柔脆之质,下咽则徐徐而走,且无论下后耗损天真,而府脏被其熏灼,能免无溃烂之患耶?凡一概汤、散、丸剂,切勿轻投,即有万不得已之急证,欲借其辛烈攻冲,开通道路之力,必须煮熟,压令油净,入厘许即止,不得多用。


11.《本草通玄》:巴豆,禀阳刚雄猛之性,有斩关夺门之功,气血未衰,积邪坚固者,诚有神功,老羸衰弱之人,轻妄投之,祸不旋踵。巴豆大黄,同为攻下之剂,但大黄性冷,腑病多热者宜之;巴豆性热,脏病多寒者宜之。故仲景治伤寒传里恶热者,多用大黄,东垣治五积属脏者,多用巴豆,世俗未明此义,往往以大黄为王道之药,以巴豆为劫霸之剂,不亦谬乎?


12.《本经逢原》:巴豆,能荡练五脏六腑,不特破症瘕结聚之坚积,并可治伤寒湿疟之寒热,如仲景之治寒实结胸用白散,深得《本经》之旨。世本作温疟,当是湿疟,亥豕之谬也。其性峻利,有破血排脓、攻痰逐水之力,宜随证轻重而施,生用则峻攻,熟用则温利,去油用霜,则推陈致新,随证之缓急,而施反正之治。

按语备注

1.巴豆别名为“刚子”(江子),是一味峻泻药,用它逐水、攻痰,确有特殊的疗效。由于它起泻下作用主要是所含的油,为剧毒之品,且有腐蚀作用,不宜直接内服。前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点,为安全计,故先经过压榨,去掉它大部份油,以剩下的残渣,名巴豆霜,配入丸散应用。是以巴豆霜所发挥的功效仍是微量巴豆油的作用,而这种实践经验,确有其宝贵之处。但巴豆霜仍有毒性,故只能少用、暂用,不能多服、久服。


2.巴豆辛热峻泻与大黄的苦寒泻下不同,适用于寒实积滞,大便闭塞,病情急重之证,如肠梗阻之无热象者。若实热内结,或正气不足者切勿妄用。三物备急丸巴豆大黄同用者,取大黄苦寒之性以解巴豆辛热之毒。《本草纲目•卷三十五•巴豆李时珍云:“与大黄同用,泻人反缓,为其性相畏也”。


巴豆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巴豆油。种子含油34%~57%,制成巴豆霜后含油20%左右,可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便于使用。故内服多用巴豆霜。至于炒炭治寒凝久利,因其巴豆油已耗尽,无泻下作用,药性已改变,但必须去油务尽。

  • 该条短评为VIP内容,请开通VIP后查看...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0

    0

  • 该条短评为VIP内容,请开通VIP后查看...

    四君人参

    5

    0

  • 初行医用巴豆,差点吓死我
    50年代,河南省镇平县高丘乡乔沟,有一个女的,姓张,按辈分叫我表叔,生完孩子,体内淤血,肚子鼓的象水桶,一天,和妹妹一起来看病,我自己配制的巴豆丸。用火纸包着砸,吸出巴豆的油,俗话说,巴豆不去油,力量...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01

    0

  • 有毒中药应用经验之巴豆
    我用过巴豆,整体来说就两个字失败。可以这么说,目前我还不会用巴豆。本草纲目上说的蜡匮丸,我用了,病人用了无效。有个尿毒症的,我当时用了生巴豆入煎,无效。用过巴豆霜,配的三物备急丸,给一个癌症病人服用,...

    张庆军

    原创投稿

    畅读VIP

    730

    2

  • 巴豆治疗阑尾炎(肠痈)
    巴豆大毒之品,性极刚烈,所含油分,毒性尤巨,且有腐蚀作用。压榨去油,名为巴豆霜,则毒性减低,配入丸散应用,比较安全。涤荡胃肠,“有斩关夺门之功,气血未衰,积邪坚固者,诚有神功”(《本草通玄》)。余治疗...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47

    0

  • 误服巴豆案
    随诊实习医生米某,数日前晚暮在本地某药店闲坐,顺手检药斗,斗中得一豆,如蚕豆大小而光亮,试咀嚼之,感颇香脆,尽服下。一、二分中后,感口中灼热,继至咽、至胃,咽中灼疼肿胀感。又略感眩晕,欲呕以意强制之。...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187

    0

  • 焦树德用药经验:巴豆
    巴豆辛热有毒,泻寒积、逐痰癖,为峻泻猛剂。用于肠胃中有寒痰积聚,食积胀满、腹中有痞癖症结等,需用泻法等,须用泻法从大除者。内服时,多用巴豆霜(巴豆经过制作而去油者)加入丸、散剂中应用。每次约有数厘即可...

    四君人参

    畅读VIP

    372

    0

  • 巴豆、老鼠药用,蜈蚣中毒治疗偶谈
    群里偶谈及巴豆,老鼠之药用:蜈蚣中毒之治,录之与下:巴豆又名肥鼠豆。以鼠食之而健消化,故肥。物种差异。人食之则火泻剧烈。葛根芩连汤,黄连解毒效佳。冷水也有效。但巴豆烧黑令青烟出而豆焦,则消积滞,止泄泻...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413

    0

  • 论“痈疔百效丸”
    痈疔百效丸,原名疔疮丸,或名巴豆二黄丸。余常用之,百发百中。推而用之于一切痈毒、疖肿,皆获奇效。余以其治疗之效既彰,而治痈之效,由余经验而得,乃改以今名——痈疔百效丸。疔疮丸原为清代医家卢成琰氏方,陈...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99

    0

  • 巴豆临床有妙用
    □ 罗伦才 四川省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巴豆为大戟科巴豆Crot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2005年版《药典》言其味辛,性热,有大毒。种子外用蚀疮,用于恶疮疥癣,疣痣。制霜内服具有峻下积滞,...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38

    0

  • 张连波用巴豆、雄黄救治危重症两例
    张连波,江苏省泰兴市已故名老中医。一生行医七十余裁,善用剧毒峻利之剂,救治危急重症无数。兹录其病案2例,以飧同仁。巴豆救治慢性肺痈案陈某,男,46岁,农民。咳吐脓血,延已两裁。迩来吐脓夹紫暗血块,排出...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39

    0

  • 巴豆新用
    巴豆治疗神经性皮炎取巴豆去壳1两,雄黄1钱,磨碎后用3~4层纱布包裹,每天擦患处3~4次,每次1~2分钟,直至痒感消失,皮损消退为止。(摘录《中药大辞典》)巴豆硃砂膏治疗白喉处方:巴豆(去壳)0.2克...

    杏林一翁

    认证讲师

    原创投稿

    586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