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病名。炎夏季令之温热病,症情一般较重。暑多挟湿,暑温系指暑热偏盛者。《温病条辨·上焦篇》:“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余奉仙谓:“暑温者,即夏时之热病也。暑字之义,乃日者两字相合而成。日者,阳之精;暑者,热之极。”(见《医方经验汇编》),症见壮热口渴,心烦面赤,汗多少气,脉多洪大。如不予及时施治,可致邪陷心营、引动肝风,出现高热神昏、嗜睡、肢体抽瘛、角弓反张、或身发斑疹,初起宜以白虎汤原方或加减方,以清气分邪热而保津。神情躁烦、意识不清或神昏谵语、肢体痉强、舌苔黄、舌质红绛或无苔者,宜以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紫雪散、至宝丹等方酌情选用,若津气两虚,宜用白虎人参汤、清暑益气汤等以益气生津。暑温挟湿则兼见胸闷恶心,小便短赤,大便溏泄等症,当兼用芳香化浊、利湿之剂。如见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昏迷、抽搐诸症,亦称暑痫。参见温病、湿温、暑痫等条。
刘冕堂治暑温案
1936年8月,有位男性患者,大约40岁。发烧六七天,恶心呕吐,神志昏迷,失语,喉中痰鸣,手足厥冷,大便六七天不解,口唇干燥,有裂纹,面红唇赤,舌质绛而干,脉弦数。经过西医检查,打针吃药效果不显。后经...


求道
四君严选
畅读VIP

180

0
刘景源治发热案
患者,女,68岁。自述发热20余天。发病时间为4月底。初起恶寒,发热,周身沉重疼痛,不思饮食,曾自服解热镇痛药发汗未见好转而到医院求诊,经西医诊断为“左上大叶性肺炎,肺癌待除外”,因一直用青霉素等治疗...


求道
畅读VIP

219

0
黄杰熙医案·暑温
毕继生,男,1959年生,地质学硕士。1986 年暑期,因乘车奔赴于武汉、深圳、北京等三角形地带,连转两圈办事,劳碌过甚而受暑热,事办妥了,最后病垮于京城旅坻,来势猖獗,在京治之,越治越烈,急电回太原...


求道
畅读VIP

535

0
暑温“乙脑”案
何XX 女性 9岁发病已三天,开始时突然发热、头痛、口渴、微有咳嗽、恶心、全身疼痛、疲乏、嗜睡,继而出现惊叫,前来就诊。入院附体温38C,下午升至40.5C。时值八月,该地有“乙脑”流行。证见:高...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605

0
三仁汤治暑温
夏季,很多人都会出现身重酸楚、肢体困倦、气短汗出、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等不适症状,中医称之为湿温或暑温。究其原因,一为外感夏季湿热之邪,一为贪凉饮冷,湿饮内停,复感外邪,酿成湿温。诚如薛生白所言:“太阴...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78

0
民国名医刘蔚楚经典医案之十三:秋燥兼伏暑案(赖海标)
原文:秋燥吐血兼伏暑案孔丽川,年三十八,住上海横滨桥北四川路永利泰五金行。孔君当永利泰行经理,盛暑,因商务逾月奔驰,季秋病发,余往诊则在秋末矣。病者壮热烦渴,微喘不食,吐血盈盘,舌干红,困卧而不能起,...


求道
畅读VIP

581

0
以舌苔变化指导暑厥辨证(周岁锋)
梁某,本地小榄人氏。夏至日前,步行于烈日下,汗出感暑,眩晕昏扑。家人急送西医院,前医以多种消炎之药,不效,又改寒凉之针剂,大队骤进,亦无效。半月余,病势不减,进而高热不退,神识如蒙,滴水未进。前医言此...


求道
畅读VIP

564

0
李时昌老师中医传承讲座:暑病
老师: 今天主讲的内容是暑病。内经上说:上有热下有火,称之为“暑”。暑天也就是上蒸下煮,所以暑天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大热;第二个是大湿;由于大热大湿的特点,导致暑天气候变化大,温差很大,要么暴热,要么气...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709

0
温病,暑病的区别以及暑病的治法
作者:哲眼看中医《热论篇》:凡病伤寒而成温(1)者,先夏至日(2)者为病温(3),后夏至日者为病暑(4)。暑当与汗皆出,勿止(5)。【注释】(1)温:在此指温热病而言。(2)先夏至日:发病于夏至之前。...


白术
签约讲师

1129

0
查看更多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