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出处

《脾胃论》

详细内容

黄芪3克、苍术3克、升麻3克、人参l.5克、白术1.5克、陈皮1.5克、神曲1.5克、泽泻1.5克、麦门冬1克、当归1克、炙甘草1克、黄柏0.6~l克、葛根0.6克、青皮0.75克、五味子9粒,水煎服。


以上为原方,体现了李东垣先生的药方,药味多而用量轻,组织巧妙, 药队有纪的特点。现在我们使用本方时,可结合当前情况和具体病情,灵活运用。目前临床上的用量比原方约大1~2倍。


方中以参、芪益气而固表,二术燥湿而强脾,麦冬五味以保肺而生津,黄柏泻热而滋水,青皮平肝而破滞,当归养血而和阴,神曲化食而消积,升、葛解肌热而升清,泽泻湿热而降浊,陈皮理气,甘草和中。诸药相合能益气、强脾、除湿、清热。


炎暑则表气易泄,兼湿则中气不固。本方不只清暑而兼益气,因为暑能伤气。益气不但能使肺金不受火克,而且凡气之上腾为津、为液者,下降即为肾中之水,故益气亦能生水,水气足,火热之气自退。本方之意自明。


凡劳倦内伤,平素气虚,长夏受暑,四肢困倦,身热气短,口渴自汗,精神减少,心烦尿黄,大便溏黄,苔腻脉虚者,以本方主之。


本方去青皮泽泻葛根,名黄芪人参汤,治暑热伤元气,长夏倦怠,胸满自汗,时作头痛(时作时止)者。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亦治暑热伤气,但偏用于暑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虚而咳者。清暑益气汤则偏用于平素气虚暑伤气,湿困脾而精神肢体困倦者。前方偏主于上焦,后方偏主于中焦。


摘自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其他同名方

清暑益气汤


王孟英《温热经纬》


[组成]

西洋参(5g)  石斛(15g)  麦冬(9g)  黄连(3g)  竹叶(6g)  荷梗(15g)  知母(6g)  甘草(3g)  粳米(15g)  西瓜翠衣(30g)(原书未著用量)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

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方解]

本方治证乃暑热内侵,耗伤气津所致。暑为阳邪,暑热伤人则身热;暑热扰心则心烦;暑性升散,致使腠理开泄,而见汗多;热伤津液,故口渴、尿少而黄;暑热耗气,故见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治宜清热祛暑,益气生津。正如王士雄所言:“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取效。”方中西瓜翠衣清热解暑,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共为君药。荷梗助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石斛麦冬西洋参养阴生津,共为臣药。黄连苦寒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力;知母苦寒质润,泻火滋阴;竹叶甘淡,清热除烦,均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使暑热得清,气津得复,诸症自除。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用于夏月伤暑,气阴两伤之证。临床应用以体倦少气,口渴汗多,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暑热较高,可加石膏以清热解暑;暑热夹湿、苔白腻者,可去阴柔之麦冬石斛知母,加藿香六一散等,以增强祛湿之功;黄连味苦质燥,若暑热不盛者可去之;用于小儿夏季发热者,可去黄连知母,加白薇地骨皮等。

3.现代运用  本方可用于小儿夏季热属气津不足者。

4.使用注意  本方因有滋腻之品,故暑病夹湿者不宜使用。

  • 东垣清暑益气汤治疗反复心悸病案举隅(刘爱华)
    病例1  男性,78岁。患者反复发作心悸多年,长期居家,活动甚少,性情固执,不愿体检,体弱多恙,却不知何病,仅愿求中医一诊,却为家人代诊。笔者一再强调,建议门诊就医,却拗不过家属多...

    求道

    畅读VIP

    324

    0

  • 伍炳彩用东垣清暑益气汤
    东垣清暑益气汤出自《脾胃论》,具清暑益气、健脾利湿之功,主治平素气虚,又受暑湿证。国家级名老中医伍炳彩教授在临床中每用东垣清暑益气汤治疗杂病收获良效,其运用不拘泥于时令,不拘于年龄,不拘于男女,不拘于...

    求道

    畅读VIP

    324

    0

  • 《陆氏三世医验》-中暑案-暑误为寒三八
    李丹山令子室,自来元气不足,产后六七日,正当酷暑,卧房在于楼上,忽头疼气喘,昏闷,体若燔炭,沉沉晕去。一医以为伤寒,令门窗尽闭,帐幔重围,用二陈、羌、防、芎、苏一剂,口干唇裂,喘急尤甚,几于欲死。予诊...

    求道

    畅读VIP

    324

    0

  • 李东垣清暑益气汤治疗盗汗、自汗(杨晖)
    病案1:患者何女,80岁,2021年06月03日初诊,身高156cm,体重45Kg。患者主诉:夜间盗汗10余年。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盗汗,以胸前至前阴及后背部位为主,汗出较多,衣被均被沾湿,汗...

    求道

    畅读VIP

    299

    0

  • 论李东垣与王孟英清暑益气汤的异同(祝永锋)
    清暑益气汤,首创于金·李杲,乃为治疗“长夏湿热困(脾)胃”之证而设立。东垣在《脾胃论》中曰:“暑邪干卫,故身热自汗,以黄芪甘温补之为君;人参、橘皮、当归、甘草,甘微温,补中益气为臣;苍术、白术、泽泻渗...

    求道

    畅读VIP

    299

    0

  • 清暑益气汤治杂证(颜德馨)
    李东垣以“暑伤元气”、“暑必挟湿”立论,制清暑益气汤治体虚而伤于暑湿者,方取党参、黄芪、白术、麦冬、五味子、甘草益气生津,以扶元气;黄柏、苍术、神曲清热燥湿,消食导滞,以祛病邪;升麻、葛根、泽泻以升清...

    求道

    畅读VIP

    334

    0

  • 从六经太阴中风病传解读东垣清暑益气汤(曾祥珲)
    东垣清暑益气汤是一首传世名方,笔者早期应用此方也基于仅仅分析此方中各味药的功效构成,而忽视了病机浅深、虚实、寒热错杂的状态,以致不能充分体会此方之奥妙。近期,笔者立足六经辨证体系下太阴中风病传分析此方...

    求道

    畅读VIP

    319

    0

  • 东垣清暑益气汤(何绍奇)
    清暑益气汤系东垣方,见于《内外伤辨惑论•暑伤胃气论》。东垣以《素问》“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立论,并进一步指出“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虚人而感暑之气,证见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身热而烦...

    求道

    畅读VIP

    327

    0

  • 叶天士用清暑益气汤法论治暑湿的经验(张文选)
    叶桂对于李杲的脾胃内伤学说有深刻的研究,并常用清暑益气汤治疗暑湿损伤气津证或者脾胃病,现介绍叶氏医案3则如下。1.用于治疗暑湿伤气之烦倦不嗜食徐,十四,长夏湿热令行,肢起脓窠,烦倦不嗜食,此体质本怯,...

    求道

    畅读VIP

    321

    0

  • 清暑益气汤类方(张文选)
    1.王氏清暑益气汤王士雄在《温热经纬·湿热病篇》第38条东垣清暑益气汤按语中认为:“东垣之方,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因此,介绍了自己治疗暑伤元气的一首经验方:“余每治此证,辄用西洋参、石斛、麦...

    求道

    畅读VIP

    322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