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李时昌老师中医传承讲座:暑病

四君人参

浏览:359

时间:2020-09-14

老师: 今天主讲的内容是暑病。内经上说:上有热下有火,称之为“暑”。暑天也就是上蒸下煮,所以暑天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大热;第二个是大湿;由于大热大湿的特点,导致暑天气候变化大,温差很大,要么暴热,要么气温骤降。所以大热时,凡是暑天的很多病,往往都归于中暑范畴。


我看原来的【中医实用内科学】上,对于中暑,西医把它分为两种病:一种叫日射病;一种叫热射病。


在暴热天气,在赤日炎炎下劳作,奔走,一下感染了这个暑气,引起昏倒,呕吐抽搐,惊厥等,西医称之为“日射病”。


没有在外面行走,而是在家里贪冷乘凉,或开空调,或气温骤降一下受凉,引起头晕,腹泻,饱胀,甚至于低热,发热等,西医称之为“热射病”。


中医对此情形称法比较多,在大太阳天气受热了,一般称之为“暑热”。如果中暑了有抽风现象,中医称“暑风”;四肢僵硬,紧强,称之为“暑痉”;暑天出现高热,(伤及)卫气营血,称之为“暑温”。


另外,暑症有几个特点,既然热、暑病出现“白虎汤”证的时候多,(表现为)四大症: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所以白虎汤是暑天的常用方剂。用白虎汤的关键是,只要口渴心烧,知母石膏就尽管用。


我们治病不能照本宣科,书上为了讲清楚,往往是分开来、很单纯的讲,你用很单纯的思维去应对复杂的病变就不得行,很多病都是复合的,以后我讲望诊、讲舌,没有哪个舌象是单一的,都是复合舌,病也是这样。 比如那天那个发烧的小孩,请袁×(弟子戊)讲一讲情况。


弟子戊:小孩10月大,曾患纵膈肿瘤。一天突然发烧,且高烧不退,到我的诊所就医。当时的症状是:发烧,体温38.6,吃不下东西,2-3天无大便。初诊认为是食积发烧。用四君子汤加减,用了麻仁和首乌,因体质差,润下,没有用大黄,退烧至38.2。第二天走亲戚,回来加重至39.3,诊断为外感夹食烧(内伤饮食,外感风寒)用白虎汤加减,但用了2-3天仍反复,发烧最高39度以上。


我心里也没底了,考虑是肿瘤的因素才这么顽固。就建议让他们到医院去,结果医院也认为是因肿瘤引起的发烧而拒收。我就介绍她到老师那儿去。老师诊断为暑天感寒,暑湿感冒,用了新加香薷饮加减,第二天一早,病人母子走诊所门口过,我问她(孩子母亲)情况如何,说已退烧了,孩子体温37度2,已转正常。我问她老师开了几付药,她说四付药,我请她把处方给我拿来。然后,我把方子记了下来。


老师:对,好的方子,有效的方子要记下来甚至背下来。这个病例有发热口渴,不出汗,娃儿口渴说不清楚,我还是给他用了白虎汤。处方是新加香薷饮加减,肯定用了石膏、下了积滞的。


热出阳明,这个术语是我提出来的,一个人的热源就是从阳明来的,那里在腐熟饮食,那里有大热。发热时,不把那儿的热源解决,不管在外面如何发汗,如何退烧,都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问:是否可以理解为持续不断的高热一定和阳明有关。它不像太阳经的热,一发汗就散了,没有后续。


答:对。把热出阳明的理论与伤寒温病结合起来看。伤寒:从太阳明转到阳明,就是胃腑出现问题;温病:从卫分转到气分。以热出阳明这个理论来讲讲,就无所谓辨温病伤寒。高热,39度以上持续不断高热,一定要用白虎汤,小儿口渴,不出汗,也用白虎汤。没有四大症(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都可以用石膏,凡是高热,一定要用石膏知母


暑天,香薷饮要坐起用,暑天要讲的第一个处方是白虎汤,第二个处方就是香薷饮。凡是外感无汗,都可用香薷饮。其特点是:湿重,脾恶湿,脾很容易为湿困,所以要用到厚朴扁豆


问:有汗可用香薷饮吗?


答:有汗了就不用。香薷也称为夏日麻黄,(有汗了)该不该用麻黄汤呢?不能用。如果有点汗,又恶寒香薷可改成防风苏叶。


问:藿香可代替香薷吗?


答:前者重表寒湿,后者重里寒湿,如果呕吐、有反胃、有恶心的就要用。


有点肠胃下利,又有湿热,就用所谓的黄连香薷饮,除了湿热还有热毒,喉咙又痛。那就用新加香薷饮,(清热)解毒药就要上。总之,香薷饮是暑天常用的一个处方,只要把握住一个:无汗


第三个处方是霍朴夏苓汤,成分是藿香 厚朴 法夏 云苓 杏仁 白蔻 薏仁 桔梗 淡豆豉等,这个处方以除湿、宽肠理气为主。针对胃肠症状,夏天多半有胃肠感冒。霍朴夏苓汤用于没有表症的。有点表症,不能用香薷的,就用【藿香正气液】。就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有反胃呕吐恶寒发热的。可以不用香薷,有寒湿而肠胃症状又比较明显,有点屙、呕吐,中焦又脾满、饱胀,又作冷作寒。


寒热往来的,可加柴胡,叫【柴胡香薷饮】。如果属于脾湿,胃滞,可用【平胃散】。其作用:行气、理脾、除湿。


平胃散也是一个行气除湿处方,但和藿朴夏苓汤比较有一点区别,藿朴夏苓汤是消导要显得多些,而平胃散除湿气要多一些,如果又拉水,就用胃苓汤,即平胃散加四苓汤。


这时来了一位女病人,老师指定弟子刘××诊治


病人自述中午12点半饭后,下午2点过开始头晕,然后呕吐至3点多,连续吐了四次,上了两次卫生间,现在没再吐泄,但全身发软,口苦。(中午,吃的食物:乌鸡汤,凉拌鱼,豇豆,茄子)。


脉象:滑微数,


诊断:食伤脾胃。暑天外热内虚,易受食伤,呕泄是胃肠的保护性反应。口苦表示有内热。


用药:双黄连口服液加藿香正气液,两天剂量。


老师:以上述病症为例,也就是暑天出现的肠胃病。平时常用藿香正气液就可,如果不用双黄连要开方的话,在藿香正气液的基础上,茵陈栀子竹茹芦根可以加。


还有一个在暑天常用的方——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平胃散在用法上是有区别的。参苓白术散有补气除湿的作用;平胃散是行气除湿的作用。参苓白术散包括四君子、山药扁豆、薏仁、白蔻仁、莲米等,都是属于补气,健脾,除湿的药,如小儿脾胃虚弱,舌苔厚就可用;比较虚弱的人也可用。


弟子:我说说对现有的参苓白术散的看法。现在的市面上的参苓白术散效果欠佳,是因为汤剂中的人参是用党参代替的。党参是纯粹入脾肺,它没有苦味,而人参五脏的作用。党参走脾肺,它的力量就弱得多,但现在的人参偏燥。就除湿,健脾,补气三样,用党参补气的效果就差得多。如果是气虚引起的,它的补气效果就不足,继之,它除湿的力量就不足,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参苓白术散应加其他的辅助才行。


老师:如果现有的参苓白术散没有预期的效果,那就用汤剂好了。汤剂容易吸收,而剂量又加大。但如果用汤剂的效果都不大的话,就要看他肠有积食没有,如有就要加消导药。凡是有脾虚,有食阻,也就是肠胃产生积食,就要在参苓白术汤的基础上加焦三仙。尤其是小儿如输液烧都退不下来,就可用此方,又输液又健脾,效果就会很快显现出来。


石膏的量:平时高热 50——100克;小儿三岁以下 15——20克;三岁以上-10岁 20——30克 


暑耗津液也耗气,凡是中暑,得暑病的人都是脚?手软。如果是加上发高烧,就要用到人参白虎汤人参白虎汤在哪种情况下用呢?就是脉洪大但按之无力,还有就是脚?手软的。这个人参白虎汤也是常用的。石膏的用量看高热的程度。脾胃虚弱的人用人参白虎汤,若不用粳米,就用山药代替,如果喉咙有问题,脾胃又虚弱,若不用知母,就用玄参代替。脾胃护住了,石膏轻重一点也没关系。有人认为石膏伤胃,实际上,石膏是甘寒。苦寒比较伤胃,甘寒不是很伤胃


弟子:张锡纯也认为石膏性滑利,留胃时间短,不是很伤胃。


老师:石膏除清胃热外,还有透热解表的作用。用叶天士的话,就是让热由气转卫。


弟子:老师,有一种说法,石膏能生津,道理是怎样来的呢?


老师:生津是清胃热生津,是观察得来。比如你口干严重,吃了(白虎汤)后不口干了,等于让你的津液存了下来,就解了渴了,就是这个意思。同时,甘味生津。


弟子:不是高热,中度发热,三十七、八度咋办?


老师:三十七、八度,又有点出汗,就可以用荆防败毒散。即介于暑湿高热与湿温不出汗之间的,就可采用荆防败毒散


弟子:近段时间遇到一些病例,不发烧,但湿热重,普通表现汗多,这种是不是常见的现象呢?


老师:假如心烧,口渴,喜饮,就还是有内热。并无寒束表。


弟子: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老师: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就是虚,这个暑易伤两样:气和津液


弟子:这种虚不好直接用补气的药吧?因为他还有湿热阻滞。


老师:要看症状。用药上表里双解,攻补兼施都是可以用的。比如确实是表虚,就要固表止汗;里有食滞,该下就下;有里虚,该补就补。这就是表里双解。我们看病就要把病机分析透,把病机掌握住了,才有法则出来,有了法则,才拟得出方药来。暑天还是离不开扶正,扶正有两个方面:补气和存津液。稍微见到脚手软的就是耗气了,人参白虎汤常用。还有,暑天容易头晕。一种是暑热;一种是寒湿。凡头晕伴眼花的,是热症;头晕不伴眼花,伴呕恶的,是寒症。


弟子:还有一个方子暑天常用,就是三仁汤,请老师讲一下。


老师:三仁汤主要是温阳化湿醒脾为主,中焦脾胃湿困时用,为湿找出路。就是排除体内之毒。排毒一个是开鬼门;一个是洁净腑;一个是开魄门。通过发汗解决的是开鬼门;通过利尿解决的是洁净腑;而通过大便排出的是开魄门,但用大便排出的要有积滞。(三仁汤证)这种情况的人一般:舌苔多厚腻,苔白,这是典型的寒湿。如有齿痕的,参苓白朮散可用;无齿痕的,藿朴夏苓汤可用。湿滞重,小便黄,就要用利尿方剂;如果舌苔又黄又黑,黑主肾,也主化热,就要看舌苔,先是白再黄再黑,黑的外边有一圈黄的,底子是白的,这种就是逐步由湿化热,这种病就要清热,黄连之类药可用。


弟子:这种逐渐化热的,舌苔应偏干燥吧?


老师:对,舌苔要板结一点。如果不那么湿,舌苔不那么厚,又见黑色苔,则与肾虚有关系。很厚一层苔,上面现黑,就是化热了。


弟子:老师于用参上临床有什么讲究?


老师:是这样的,参分阴参和阳参,都是补气的,但有补气阴和补气阳之分。张仲景时用的都是人参,没有党参。野山参,高丽参,红参,生晒参是第一级别的阳参;党参,潞党参属于第二级别的阳参;四川产的泡参属于第三级别的阳参。级别越高补气作用越强。所以,如果该用人参的而用党参代替就要重用。阴参第一个级别是西洋参;第二个级别是太子参;第三个级别是沙参。都是补气,但气也分阴阳,用药要精细,就要从这个角度(辨识)。有的人害怕补多了受不了,怕滋腻,就要用调和的药。最典型的就是四君子汤陈皮,就成为五味异功散,就不怕补气出现饱胀。又如归脾汤木香也是这个作用。


弟子:见老师用药,常常党参用10克黄芪用50克,人参用10克。我的问题是:党参力弱,可不可以加大用量?为什么很少用人参而用红参?黄芪为何一用50克?


老师:第一、党参我有时也用量大,看病情;用红参而不用人参是红参便宜一点,减轻病人的负担;黄芪一用50克是由于黄芪当归同用有一个比例,即5:1.这是李东垣当归补血汤(的配比)。


关联词条:

  • # 中暑
  • # 暑湿
  • # 暑温
  • # 暑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杏园春晓,来源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