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Tài Zǐ Shēn

别名

孩儿参(《饮片新参》),童参(《上海常用中草药》)。

释名

《药材资料汇编》谓:“原系南京明孝陵所发现,故名太子参。”《江苏药材志》云:“俗称孩儿参,是指块根很小而言。” 1959年版《中药志》曰:“因治儿童出虚汗有效,故名孩儿参。”

来源及植物形态

太子参,始载于《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主 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等地,现多人工栽培。


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Pax ex Pax et Hoffm.

采制

大暑前后采挖。洗净泥土,入沸水中浸烫,约3~5分钟后取出曝晒,当须根干时,即将须根擦光,然后晒至全干。也可不经浸烫,摘除须根后直接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甘苦,微温。

①《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

②《饮片新参》:"甘润,微苦平。"

③《中药志》:"甘苦,微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功能主治

补肺,健牌。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自汗,精神疲乏


1.脾虚胃阴不足,常致倦怠乏力,口干食少等症。本品性平而入脾经,有近似人参的益气生津作用,但力较弱,故可用治脾虚胃阴不足而又不受峻补者。病后体虚,脾胃被伤,乏力自汗,饮食减少,初进补剂用之尤宜。常与山药、白扁豆等药性平和的益气健脾之品,以及开胃消食而不伤阴的谷芽同用,以增强药力。若虚损较重,频频自汗,又当配伍麦冬五味子浮小麦、生黄芪等药,以养阴生津,固表止汗。


2.肺主气司呼吸而喜润恶燥,燥邪或热邪客肺,气阴被伤,可致咳嗽气短痰少。太子参甘平入肺,益气生津而润燥,与沙参百合麦冬、贝母同用可治。


3.本品性平偏凉,补中兼清,又治热病后期气虚津伤,口渴、脉细、舌质红等症,多与生地知母麦冬竹叶等同用,共奏养阴清热,生津止渴之效;若气津两伤又兼心悸失眠之症,可与麦冬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等同用。亦可用于久热不退或小儿夏季热而见气阴两亏者,可与沙参石斛白薇青蒿等同用,共奏退热益气养阴之功。


此外,以本品与玉米须煎服,可治急、慢性肝炎。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0~30g。


注意:本品虽补力平和,但终为味甘之品,《江苏药材志》云:“凡病有实邪者忌用”,故邪实之证慎用。

各家论述

①《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②《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③《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④《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⑤《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⑥《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按语备注

太子参之名,始见于清《本草从新人参条中,云能 “大补元气,虽甚细如参条,短紧坚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似指人参之小者。《本草纲目拾遗•卷三•太子参》引《百草镜》云:“太子参即辽参之小者,非别种也,乃苏州参行从参包中拣出短小者名此以售者,味甘苦,功同辽参”。《中国药学大辞典》云:“太子参,即辽参之小者。”《古今药物别名考》云:“太子参,即辽参之小者,功效劣于移山参,生于吉林太子河,故名”。据此可知,太子参原为五加科人参的小形参,其性味功效及使用注意等,当与人参相同。今之所用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与人参非为一类,首见于《中国药用植物志》。其虽有补益作用,但远较人参薄弱,也较党参为差,需用较大剂量,持续服用,方能见效。二者同名异物,不可混淆。此外,《本草纲目•卷十二》人参条将似人形之人参称为孩儿参,亦当区别。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