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Gǔ Yá

别名

蘖米(《别录》),谷蘖(《澹寮方》),稻蘖(《纲目》),稻芽(《中药材手册》)。

来源及植物形态

谷芽,始载于《名医别录》。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L.)Beauv.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我国各地均产。


粟Setaria italica(L.)Beauv.

采制

谷芽: 除去杂质。


谷芽: 取净谷芽,照清炒法炒至深黄色。


谷芽: 取净谷芽,照清炒法炒至焦褐色。

性味归经

性味:甘,温。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本草经疏》:"味苦,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本草汇言》:"通入脾、胃二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

③《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能主治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谷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本品消食之力缓和,能促进消化,不伤胃气。对脾胃虚弱,消化水良,饮食乏味证,常与党参白术砂仁甘草陈皮等补脾助运化药配伍应用,如《本草纲目•卷二十五•蘖米》引 《澹寮方》谷神丸。治食滞食少或脾胃虚弱之泄泻证,常配伍建曲、山楂扁豆泽泻茯苓、英实,如 《麻疹集成》健脾止泻汤。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30g;或研末。


注意:《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胃下垂者忌用。”

各家论述

1.《纲目》:"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2.《本草经疏》:蘖米即稻蘖也。具生化之性,故为消食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脾胃和则中自瘟,气自下,热自除也。


3.《本经逢原》:谷芽,启脾进食,宽中消谷,而能补中,不似麦芽之克削也。


4.《食物本草会纂》:"除烦消食。"


5.《中药材手册》:"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烦渴,消瘦。"

按语备注

谷芽《名医别录》原名蘖米。其与麦芽消食健脾作用相近,但较麦芽弱。谷芽偏于养胃,麦芽偏于消食,相配作用增强。谷芽麦芽之健脾与党参白术的直接补益脾胃不同,系通过消化水谷,减轻脾胃负担、使脾胃逐步恢复运化功能。


过去曾以稻、粟、黍等植物的果实发芽作谷芽入药,认为药效相近。《中国药典》(1985年版)始将粟芽为谷芽正名收载,并同时收载稻芽,用时当别。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