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Xiānɡ Rú

别名

香菜(《本草经集注》),香菜(《千金方》),香戎(《食疗本草》),香茸(《本草图经》),紫花香菜(《履巉岩本草》),蜜蜂草(《纲目》)。

来源及植物形态

香薷,始载于《名医别录》。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西等地,以江西产量大、质量好。


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

采制

拣去杂质,用水喷润后,除去残根,切段,晒干即得。

雷公炮炙论》:"凡采得(香薷),去根留叶,细锉,暴干,勿令犯火。"

性味归经

性味:辛,微温。

①《别录》:"味辛,微温。"

孟诜:"温。"

③《滇南本草》:"性温,味苦辛。"

④《本草汇言》:"味辛甘,性温,无毒。"


归经:入肺、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胃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手少阴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少阳胆经手太阴肺经,手阳阴大肠经。"

功能主治

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1.用于夏季感冒风寒

香薷发散风寒,有发汗解表作用,但多用于夏季贪凉,感冒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症,往往与藿香佩兰等配合应用。


2.用于呕吐、腹泻等症

香薷有祛除暑湿的作用,故适用于暑季恣食生冷、湿阻脾胃所引起的呕吐、泄泻,可配合扁豆黄连厚朴等同用。


3.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香薷利小便、消水肿,可单独应用,也可配白术同用以健脾利水。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或煎汤含漱。


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表虚者忌服。

1.《本草从新》:无表邪者戒之。

2.《得配本草》:火盛气虚,阴虚有热者禁用。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香薷有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下。又大叶香薷治伤暑,利小便。浓煎汁成膏,为丸服之,以治水胀病效。《本草》言治霍乱不可缺也。


2.《纲目》: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可也。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而又济之以热矣。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不拘有病无病,概用代茶,谓能辟暑,真痴人说梦也。且其性温,不可热饮,反致吐逆,饮者惟宜冷服,则无拒格之患。其治水之功,果有奇效。


3.《本草经疏》:香薷,辛散温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转筋,多由暑月过食生冷,外邪与内伤相并而作,辛温通气,则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散水肿者,除湿利水之功也。


4.《本草汇言》:香薷,和脾治水之药。伤暑用之,即消蓄水;霍乱用之,即定烦躁水肿用之,即行小便。其辛温利水,有彻上彻下之效;甘温和脾,有拔浊回清之功;所以肺得之则清气化行而蕴热自下;脾得之则浊气不干而水道流行也。


5.《本经逢源》:香薷,先升后降,故热服能发散暑邪,冷饮则解热利小便,治水甚捷。


6.《幼科要略》:考《本草》香薷辛温发散,能泄宿水,夏热气闭无汗,渴饮停水,香薷必佐杏仁,以杏仁苦降泄气。又曰,香薷辛温气升,热服易吐,佐苦降如杏仁黄连黄芩则不吐。


7.《本草正义》:香薷气味清冽,质又轻扬,上之能开泄腠理宣肺气,达皮毛,以解在表之寒;下之能通达三焦,疏膀胱,利小便,以导在里之水。《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者,是夏月形寒饮冷伤其中阳,以致大气缭乱,上吐下泄,腹痛如绞。香薷能通阳气,所以可治,然此特寒霍乱之轻者耳,如果肢厥脉伏,目陷面青,唇舌淡白如纸,则是真寒直中之阴症,非大剂姜、附、连、萸,不能挽救于什一者,亦非香薷轻清所能胜任。散水肿者,水溢于肤表,本宜发表以开鬼门,且肺气开泄,清肃之令顺其下降之常而小溲自畅,水肿自消。香薷达表通阳,又能利水,故治肿甚捷,此与麻黄解表亦能消肿之理无二。《别录》用一散字,则所以退肿之由,重在散表,不重在利导,其旨更显。昔人每谓此物为治暑要药者,亦指暑月受凉,外寒闭其内热,有发热恶寒头痛等证,则香薷通阳解表,是其专职,而又能导水利湿,更与暑月湿热郁蒸,膀胱不利者相合,非谓暑天百病,香薷一物能通治之也。


8.《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9. 孟诜:去热风,卒转筋,可煮汁顿服。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


10.《日华子本草》: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11.《履巉岩本草》:截四时伤寒


12.《本草衍义补遗》:治伤暑,利小便。


13.《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发汗,温胃,和中。


14. 汪颖《食物本草》:夏月煮饮代茶,可无热病,调中温胃;含汁漱口,去臭气。


15.《纲目》:主脚气寒热。

按语备注

香薷既能发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湿,故在暑天因乘凉饮所引起的怕冷发热无汗呕吐腹泻等症,是一味常用的药品。本品虽能祛暑,但性温辛散,多适用于阴暑病症,前人说:「夏用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故在临床用于祛暑解表时必须具备怕冷及无汗的症候。如属暑湿兼有热象的,可配黄连同用。至于暑热引起的大汗、大热、烦渴等症,就不是本品的适应范围了。

  • 石玉书清暑化湿饮
    【组成及用法】 生黄芪9克,香薷9克,莲子12克(去心),金银花9克,滑石9克,竹叶9克,甘草1.5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主治】 素体虚弱,感受暑湿,头痛无汗身热,口渴困倦,心烦,小便涩。【解析】...

    求道

    畅读VIP

    113

    0

  • 治感冒、化湿调脾胃:家有香薷
    香薷,味辛,性微温,被称为“夏日之麻黄”,因为它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化人体之湿,专治夏天外感风寒内夹湿气之证。与麻黄不同的是,香薷还有很好的化湿作用,同时还可以调和脾胃。空调房里凉出病,发汗化湿喝香薷在...

    四君人参

    畅读VIP

    363

    0

  • 香薷—“夏月麻黄”解暑热
    香薷饮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薷、厚朴、扁豆三味药组成。香薷素有“夏月麻黄”之称,长于疏表散寒,祛暑化湿;扁豆清热涤暑,化湿健脾;厚朴燥湿和中,理气开脾,三物合用,共奏外解表寒,内化暑湿之效...

    茯苓

    畅读VIP

    201

    0

  • 香薷过量可致汗脱
    香薷与麻黄性味皆属辛温,都可发汗解表,但在临床使用时各有所长。麻黄发散风寒,有发汗行水之功,而不能祛暑湿,因此多在风寒凛冽之冬使用,即或夏秋选用,亦为除风寒祛湿邪而用,如与生石膏配伍则四季适宜。但对水...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230

    0

  • 蒲辅周先生用药杂谈
    蒲老毕生勤于治学,写了许多读书笔记,对有些中药和方剂亦记录了自己的心得。其中中药部分记录了蒲老的部分用药体会和一些单验方,录于后,以飨读者。1.香薷味辛微温芳香,专长祛暑利水,为祛暑之良药。有人说:夏...

    白术

    签约讲师

    375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