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Qiàn Cǎo

别名

血见愁(《土宿本草》),过山龙(《格致余论》),地苏木、活血丹(《纲目拾遗》),红龙须根(《贵州民间方药集》),沙茜秧根(《河南中药手册》),五爪龙、满江红、九龙根(《江苏植药志》),红棵子根、小孩拳、娃娃拳、拉拉秧子根(《山东中药》),小活血龙(《浙江民间草药》),土丹参、四方红根子(《闽东本草》),红茜根(《江苏药材志》)。

释名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十八•茜草》曰:“陶隐居本草言东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则西草为茜”。药用其根,故又名“茜草根”、“茜根”。茜草为攀援草本植物,故李时珍在书中又曰:“牵引为茹,连覆为藘”,“茹藘之名,又取此义也”。并转引陶弘景语云:“可以染绛,一名地血”。“染绯草”之名,亦由此而得。“血见愁”、“活血丹”皆以其功效而名之。

来源及植物形态

茜草,始载于《本经》,原名茜根。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陕西、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等地。


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采制

春、秋采挖,除去茎苗,去净泥土及细须根,晒干。一般以秋季采者质量为佳。


茜草:拣净杂质,除去芦苗,洗净,润透后及时切片,晒于。


茜草炭:取茜草片,置锅内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内部老黄色,喷洒清水,放凉。

性味归经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咸,平,无毒。"


归经:入心。肝经。

①《纲目》:"手、足厥阴血分。"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手、足少阴。"

③《本草新编》:"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

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黄疸,慢性气管炎


1.本品味苦气寒,善走血分,能凉血以和阴,泻火以制阳,为凉血止血之要药,主要用于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证。①火热上炎,灼伤阳络,迫血外溢所致衄血,本品泻火清热,凉血止血,可与艾叶乌梅共研末炼蜜为丸服,方如《普济本事方•卷五》茜梅丸。②治口吐鲜血者,本品功能清热降泄、凉血止血,可单用,如《本草纲目•卷十八•茜草》转引《简要济众方》方,以茜草为末煎服,治吐血不止;亦可与黑豆、甘草共为末,水泛为丸服,如《圣济总录•卷第六十九•吐血后虚热胸中痞口燥》茜草丸。亦有治吐血,以本品与三七鸡血藤膏煎服,以加强止血之功,如《医门补要•卷中•附应用诸方》吐血神方。亦有用本品与三七鸡血藤膏煎服,以治吐血。若吐血证属肺胃热邪炽盛,兼有虚劳无力者,可用本品与黄芩侧柏叶黄芪当归等清热扶正药同用,如《鸡峰普济方•卷七》茜根散。③崩漏下血不止,气虚不摄者,则应治以益气健脾,固冲止血,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治女科方》固冲汤,即用本品与黄芪白术山茱萸龙骨等配伍治上述之证。④湿热蕴结大肠,损伤血络,下痢赤白者,可用茜草配伍黄连升麻白芍地榆等同用,如《世医得效方•卷六•下痢》茜根丸。


2.茜草既能清血中之热以止血,且能消壅积之瘀以行血。专入肝经,尤为女科之常用。《本草纲目•卷十八•茜草》:用茜草一两,黄酒煎服,治妇女经水不通。《素问•腹中论》所载四乌鰂骨一芦茹丸,以芦茹(即茜草)配乌贼骨,合以雀卵为丸,用鲍鱼汁送服以治女子血虚精亏的血枯经闭。治疗血瘀经闭又可与当归香附赤芍等活血通经之品同用。对跌打损伤瘀滞作痛,可单用浸酒,取药酒涂擦患处;亦可与三七红花当归川芎配伍同用。治痹证关节疼痛,可单用鲜茜草根白酒炖服或浸酒服;也可与海风藤鸡血藤延胡索等祛风湿、止痹痛药合用,以增其祛瘀止痛之功。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入汤剂,一般用10~15g,大剂量可用30g。亦可入丸散。生用本品,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止血;炒用则偏于止血。


注意:

1.茜草为苦寒降泄之品,凡脾胃虚弱,精虚血少,阴虚火旺者,慎用。《本草汇言》指出:“精虚血少者,脾虚胃弱者,阴虚火胜者,俱禁用之。”

2.本品生用既能止血,又能活血行血,无瘀滞者慎用。《本草从新•卷五》云:“无瘀滞者忌投。”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


2.《别录》:"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主痹及热中,伤跌折。"


3.《药性论》:"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


4.《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带下,产后血晕,乳结,月经不止,肠风痔瘘,排脓;治疮疖,泄精,尿血,扑损瘀血。"


5.《伤寒类要》:"治心瘅、烦心,心中热。"


6.《珍珠囊》:"去诸死血。"


7.《纲目》:"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


8.《纲目》:"茜根,气温行滞,味酸入肝而咸走血,专于行血活血。俗方治女子经水不通,以一两煎酒服之,一日即通,甚效。《名医别录》言其久服益精气轻身,《日华子》言其泄精,殊不相合,恐未可凭。"


9.《本草经疏》:"茜根,行血凉血之要药。主痹及疸。疸有五,此其为治,盖指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者也。痹者血病,行血软坚。则痹自愈。"


10.《本草汇言》:"茜草治血,能行能止。余尝用酒制则行,醋炒则止。活血气,疏经络,治血郁血痹诸症最妙,无损血气也。配归、芍用,大能有益妇人。"


11.《本草新编》:"茜草,但止行血,而不补血,宜同补气之药以行血,不宜同补血之药以散气。至于各书言其能补虚热,且治劳伤,徒虚语耳。行血而反能止血者,引血之归经耳。但既引入于各经,即当以补阴之药继之,则血出而不再沸,否则血症未有不再发者也。"


12.《本草正义》:"茜根性寒,所主多血热失血之症。古今说解,都无异义。而《本经》主治,独以寒湿二字为冠,最为不伦,虽各本无不尽同,然病情药性,大相矛盾,此必古人传写之讹,不可望文生义,曲为附和。及痹指血瘀血热,痹着不行而言。茜草寒凉,入血而能通瘀活络,是以主之。古人论痹,本有热痹一侯,此必不可与上文寒湿连属读之,而谬谓可治寒痹、湿痹也。黄疸本属热症,此则并能清热逐瘀,缪仲醇谓指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其说甚是。补中以清热,言热淫于里,则中气伤,惟去其热,清其血,则中得其补,经文最简,皆当观其会通,并非泛泛言之。《别录》止血,以血热涌泄言之。一以清血中之热,一以通壅积之瘀,斯血循故道而不横逆。崩中亦以龙雷大亢之时而言,如其所失太多,阳气已馁,即非所宜。踒跌必有血瘀,瘀则蕴而生热,故宜清热行瘀。蛊毒皆南方热淫之毒,清血热者必能解毒。陈藏器谓蘘荷与茜,主蛊为最。惟膀胱不足-证,殊属费解,姑且存而不论,以俟知者。""大明止鼻洪,尿血,月经不止,痔瘘疮疖,皆指火邪太亢者言之。又谓治产后血运,则惟肝阳有馀,恶瘀不畅者为宜,而血脱发晕,必非所宜。濒湖谓通经脉,则以血热瘀结者为宜,又谓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亦惟血热痹着者宜之,即《本经》之治风痹,《别录》之主踒跌也。"


13.杜文燮《药鉴》:"功专活血,治跌扑痈毒,癥瘕,经闭,便血,崩中带下,痔漏,风痹,臌胀,黄疸,虫伤。"


14.《纲目拾遗》:"《葛祖方》治疯气痛,通经下胎,黄疸,瘕痞,蛇伤。"


15.《本草撮要》:"疗霉毒。"


16《现代实用中药》:"有强壮作用。适用于小儿及孕妇软骨病。"

按语备注

此外,尚有下列几种植物亦作茜草使用:

①长叶茜草,茎呈显着的四方形,叶为披针形,长2~10厘米,基部圆形,先端渐尖,叶柄亦较长。使用于四川、贵州。

②中华茜草,叶柄较短,叶阔卵圆形,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花序较短。使用于四川、东北等地。

③狭叶茜草,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果实黑色。使用于山东部分地区。

④黑果茜草,形态与茜草相似,但果实成熟时黑色。使用于黑龙江、辽宁、甘肃。

  • 关于中药“新绛”
    《医赘》有鼓症湿邪一方。消滞利水,于入络湿邪不仅无功,反伤气分也。用新绛钱半、蜣螂虫二钱、延胡索钱半、丝瓜络一枚、淡木瓜钱半、川通草一钱、路路通十枚、生米仁八钱、陈香橼皮半只、干佛手三片、川郁金一钱、...

    求道

    畅读VIP

    59

    0

  • 鲜为人知的几味“补虚药”
    杏仁明代医药学家普遍用杏仁来补益。例如:吴旻《扶寿精方》日用仙酥丹,“补百损除百病”。方由莲肉、柏子仁、杏仁、胡桃仁、枣肉、砂仁、酥油、白蜜等组成。《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用“家杏仁”制杏仁酥,“治万病...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92

    0

  • 汪承柏应用茜草、稀莶草治疗肝病的经验
    汪承柏教授,擅治肝炎,用药独特。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发现汪老于慢性肝炎治疗中,擅用茜草、稀莶,每获良效。故将吾师此一独特经验整理如下。1、用于血清Y球蛋白增高:慢性活动性肝炎多有高球蛋白血症,国外多用激...

    求道

    畅读VIP

    401

    0

  • 朱良春:茜草止血活血,兼能利水
    《黄帝内经·素问》一书记载的少量方药之中,即有茜草一味:“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

    四君人参

    484

    0

  • 张再康:茜草收涩通经两擅其能
    茜草在古代也被称作红蓝和染绯草,是人们最早使用的天然染料之一。茜草不但是最早的天然染料,而且还是最古老的中药。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茜草的记载。茜草的性味、功效茜草性寒味苦,具有凉血止...

    四君人参

    316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