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月经过多,指月经量较正常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又称“经水过多”。本症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在“温经汤”下,提出:“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丹溪心法》《证治准绳》《傅青主女科》《医宗金鉴》等均有详细的论述。

 

本症的突出特点是“量多”,与临床上说的“崩”症概念不同,后者是在非经期内的阴道大出血,而前者的月经周期正常,经量虽多,但不若“崩”症来势凶猛。然“月经过多”迁延不愈,也可逐渐发展为“崩”。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肝肾阴虚月经过多:月经量多,或伴周期提前,经色鲜红,质较稀,形体消瘦,面颊时有烘热,五心烦热眩晕耳鸣,潮热盗汗,腰膝痠软,两目干涩,大便偏干,舌撤红少苔,脉细数。


肝火偏亢月经过多:经量过多,或提前,或经期延长,经色鲜红或紫黑,质浓稠有瘀块,面赤心烦,急躁易怒,胸闷乳胀,头晕头痛,夜寐多梦口苦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脾气虚弱月经过多:月经量多,或先期,或经期延长,经色淡红而清稀,小腹空坠,或经后少腹疗痛,且喜揉按,面色㿠白,体倦神疲,气短懒言,自汗恶风,食少便溏,甚则泄泻,面浮肢肿,平时白带较多,舌胖淡,边有齿痕,脉沉弱。


冲任虚寒月经过多:月经量多,色黯淡而清稀,或如黑豆汁,或夹有瘀块,或引起错后,或逾期不止,经期少腹冷痛,喜温喜按,平时精神委顿,面色苍白或晦黯,四肢欠温,腰膝痠冷,带下清稀,便溏,尿频,舌淡黯,脉沉迟而弱。


湿热下注月经过多:月经量多,经行提前,色深红或紫黑,有臭气,质浓稠而间杂带浊,外阴瘙痒,行经前后带下增多,或黄或赤,或呈黄绿色,稠浊而臭秽,并见面垢身重,胸脘痞闷,食少腹胀,大便垢腻,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瘀血阻滞月经过多:经行量多,色紫黑,有血块,或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


鉴别分析


肝肾阴虚月经过多肝火偏亢月经过多:二者皆为热迫血行,肝不藏血而致,然虚实迥异。前者为虚,后者为实。肝肾阴虚月经过多,是由素体阴虚阳旺,或产育过多,或纵欲过度,或久病失养,引起肝肾虚损,精亏血耗,水不济火,迫血妄行,此属虚热,重在阴亏。肝火偏亢月经过多,系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偏亢,迫血妄行,此属实热证,重在肝火。因此,肝肾阴虚月经过多表现为:颧红潮热盗汗失眠五心烦热,舌嫩红,脉细数等阴虚火旺之象。其特点为,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质清稀,腹痛不明显;而肝火偏亢月经过多的临床特点为:经色紫黑或鲜红,经质粘稠,间夹瘀块,伴经行乳胀,少腹胀痛,急躁易怒,头晕头痛心烦口苦,脉弦数等症状。治疗上,肝肾阴虚者,以滋补肝肾,凉血固经为主,用六味地黄汤加枸杞子、旱莲草,或用两地汤化裁;肝火偏亢者,以清热凉血,舒肝解郁为主,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脾虚气弱月经过多与冲任虚寒月经过多:二者皆属虚证,前者重在脾虚、气虚;后者重在肾虚、阳虚。脾虚月经过多,由素体中气不足,或饮食失调,或忧思伤脾,劳力伤气,使脾虚失摄,冲任不固血不归经所致。临床特点为:月经提前量多色淡,小腹空坠,脉细弱,或细数无力。平时带下量多,稀薄。冲任虚寒月经过多,因早婚早育,或多产房劳,或因经期过食生冷,冒雨涉水,寒邪搏于冲任,或素禀阳虚,胞宫虚寒,冲任失固而致。临床特点为:经色清稀淡黯,中夹瘀块,少腹冷痛喜按。并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带下清稀,大便溏稀,夜尿频数,舌淡黯,脉沉迟等阳虚症状。脾虚气弱者,治宜补益中气,升提固摄,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或举元煎化裁。冲任虚寒者,治宜温经散寒,养血固冲,用温经汤加减。


湿热下注月经过多湿热的产生不外两途,一是直接感受外界湿毒引起,二是脏腑的功能失调湿从内生。一般多由饮食劳倦伤脾,中运不健,湿浊内聚,蕴而化热;或恣食肥甘厚味,湿热内蕴;或忧思恼怒,伤及肝脾,郁火内炽,运化失司,湿热互结;或经期、产后不禁房事,秽浊湿毒乘虚内侵,以致湿热蕴蒸,冲任受灼,迫血妄行,而见本证。临床有湿偏重和热偏重之分。鉴别点是:湿偏重的经色红夹有粘液,带下或白或微黄,胸脱痞闷,身重面浮,苔白腻或薄黄腻,脉濡滑;热偏重者,经色紫黑,浓稠而臭秽难闻,带下黄稠或黄绿色,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垢腻,苔黄腻,脉滑数。与肝火偏亢者月经过多的鉴别在本证为经带混杂,其气臭秽,阴部瘙痒难忍,等湿热浸淫下焦特有的证候,治疗应以清利湿热为主,可用龙胆泻肝汤化裁。


瘀血阻滞月经过多:多因素多忧郁,或经产之时,感受外邪,壅遏经脉,气滞血瘀,冲任阻滞,血不归经所致。临床特点是:月经量多,色紫黯有血块,腹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舌紫黯,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安冲止血,方用失笑散加减。


月经过多一症,以肝肾阴虚、脾气虚弱、冲任虚寒所致者多见,而肝火偏亢、湿热下注、瘀血阻滞较少见。辨证时必须把月经的特点、舌脉及兼症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做到辨证无误。此外,本症的治疗不可过早使用收涩止血剂,以防留邪养患。

文献与评述

《丹溪心法•妇人》:“痰多占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者,目必渐昏。肥人如此,用南星、苍术川芎香附,作丸子服之。”

 

傅青主女科•调经》:“妇人有经水过多,行后复行,面色萎黄,身体倦怠,而困乏愈甚者,人以为血热有余之故,谁知是血虚而不归经乎!……血不归经,虽衰而经亦不少,……惟经多是血之虚,故再行而不胜其困乏,血损精散,骨中髓空,所以不能色华于面也。治法宜大补血而引之归经。”

  • 张良英教授辨治经期延长经验
    经期延长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主要特点为: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甚至达半月方能干净,一般经量不多,以经前、经后淋漓数日为主,但有时也可并见经量过多或过少。现代医学的“有排...

    求道

    畅读VIP

    39

    0

  • 陈慧侬教授论治经期延长经验
    陈慧侬教授系首届全国名中医,从医执教近六十载,对妇产科疑难杂症造诣颇深,对经期延长的诊治有着独到的见解。经期延长又称“经事延长”“月水不断”,是以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在7d以上,甚或淋沥半月方净...

    求道

    畅读VIP

    39

    0

  • 欧阳惠卿:清热化瘀法治疗月经先期量过多
    陈某某,45岁,2009年10月2日首诊。主诉:月经提前、经量多伴经行头痛半年余。病史:患者月经周期提前、经量多伴经行头痛半年余。经前乳胀,口苦咽干,痤疮,时有牙龈肿痛,口舌糜烂,小便黄,大便尚可。孕...

    求道

    畅读VIP

    51

    0

  • 欧阳惠卿:辨治月经病验案两则
    欧阳惠卿 (1939.7-),全国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在中医妇科领域造诣颇深,治病灵巧,不拘一法,擅长治疗月经病,求诊者往往并不是出现单一病症,就月经病...

    求道

    畅读VIP

    60

    0

  • 欧阳惠卿:劳损伤及冲任致月经失调宜用安冲汤调经止血
    黄某某,女,38岁,2015年4月28日就诊。主诉:月经紊乱半年,阴道出血9天。病史:既往月经周期27-34天,经期6-7天,量中等,无痛经,无血块,经前乳胀。2014年11月因家庭工作压力和哮喘发作...

    求道

    畅读VIP

    53

    0

  • 陈慧侬: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经验
    陈慧侬 (1940.2-2023.1)全国名中医。陈慧侬对治疗妇科各种疑难杂症有深厚造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子宫瘢痕憩室是指剖宫产术后在子宫下段切口处形成一个与宫腔相通的凹陷或憩室,由于凹陷或憩室...

    求道

    86

    0

  • 经期延长案(吕绍光)
    黄**,女,38岁。初诊(2021年02月28日)主诉:月经不规律2个月。现病史:2月前出现经期延长,末次月经2月10日-2月15日,于2月19日出血至今未止,有服中药(黄连,肉桂,白术,茯神,柴胡,...

    求道

    畅读VIP

    90

    0

  • 姜惠中:治疗月经病经验
    医案一:经期延长 刘某,女,时年28岁,2011年9月3日初诊。患者平素月经正常,14岁月经初潮,28天一行,5~7天干净。末次月经期:2011年8月25日,近三月来经期延长,10~14天方...

    求道

    畅读VIP

    82

    0

  • 姜惠中:治妇科杂病验案三则
    卵巢早衰案  郑某,女,时年24岁,未婚,2004年1月17日就诊。诉闭经1年,发病无任何诱因,病程中偶感头昏耳鸣,烦躁易怒,胸胁胀闷。既往健康状况良好,1年前月经4~5/25~30天,量中,色红,白...

    求道

    畅读VIP

    75

    0

  • 周某经行过多案(蔡小荪)
    周×× 女 52岁 已婚 教师 交通路小学1976年7月19日 初诊 曾育五胎,58年结扎输卵管,去秋十月起经行过多,绵延至春节后住院治疗始净,越三月。今夏6月1日又行过多如注,再经原医院检治未效,...

    求道

    畅读VIP

    122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