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囟门不合,又称囟解、解颅,是指小儿至一定年龄后,囟门应合不合,头颅增大,前囟和颅缝开解者。多见于6个月至7岁的小儿。常有烦躁、嗜睡、纳呆、呕吐等,甚可出现惊厥、失明、营养不良和智力发育障碍。大多难以养育,部分轻症如治疗及时,可以逐渐缓解。
足月分娩的小儿,前囟斜径约2.5cm。正常小儿的颅骨缝,大多在出生后6个月时开始骨化,后囟在2〜4个月闭合,前囟在1岁至1岁半时闭合,如延迟闭合,即属本症。西医称解颅为脑积水,根据脑脊液循环障碍的部位,可分为阻塞性和交通性两型。前者脑脊液阻塞在第4脑室孔以上,后者脑脊液阻塞在第4脑室孔以下。
《诸病源候论•解颅候》云:“解颅者,其状小儿年大,囟应合而不合,头缝开解是也。”《幼幼集成•卷四》云:“解颅者……是由禀赋不足,先天肾元大亏,肾亏则脑髓不足,故囟为之开解。”除肾气亏损之外,尚有脾虚水泛、热毒壅滞、瘀血阻络等分证,宜分而论治。
囟门肿胀突起称为囟肿、囟填。《幼幼集成•卷四》云:“囟肿者,囟门肿起也……然寒肿者十之一,热肿者十之九。”卤肿、囟填多由热病导致脏腑不调,气逆上冲,热邪壅滞,热胜则肿,脉络受阻而为病。卤肿,卤门肿起突出不著;囟填,卤门肿起突出隆起。也为急性脑积水的范畴,故合并于此而述之。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肾气亏损
1.临床表现:头颅明显增大,囟门宽,颅缝开解。面色淡白,神情呆钝,目无神采,眼球下垂呈落日状,头大颈细,前倾不立。舌淡苔少,指纹淡青。
2.病因病机:先天胎禀怯弱,肾气亏损,脑髓失充。
3.治法:补肾益髓。
加减:气虚神疲乏力,加黄芪、党参补气;头围增大,颅缝开解,加大茯苓、泽泻、牛膝用量;眼球震颤,视力模糊,加枸杞子、菟丝子、决明子、菊花补肾明目;筋骨软弱,加杜仲、川断补益肝肾;手足心热,口干舌红者,加生地、石斛养阴清热。
(二)肾虚肝旺
3.治法:滋肾养阴,平肝息风。
药物:白芍10〜15g,甘草6g,龟甲15g(先煎),鳖甲15g(先煎),牡蛎15g(先煎),熟地10〜15g,麦冬10〜15g,山萸肉10〜15g,山药10〜15g,知母10g,黄柏6g,茯苓10〜15g,泽泻10〜15g。
5.变通法:肾虚髓热,口干舌红,手足心热,可服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滋肾养阴,《幼科发挥》:“脑者髓之海也。肾主骨髓,中有伏火,故髓热而头破、额颅大而眼棱小也,宜服地黄丸。”阴虚火胜、肾阳亏损,用河车大造丸(《医方集解》录吴球方),补肾填髓、阴阳并补,药用河车、龟甲、熟地、鹿角、天麦冬、党参、杜仲、茯苓、牛膝等。另用封卤散(《医宗金鉴》),药用南星、防风、柏子仁研末,猪胆汁调涂,外敷囟门,以温阳化水,内外配合治疗。
(三)脾虚水泛
1.临床表现:囟门宽大,颅缝开解。面色苍白,精神倦怠,纳呆便溏,脘腹胀满。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指纹淡红。
3.治法:温阳利水。
5.变通法:可用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合五苓散(《伤寒论》)加黄芪、党参、丹参,分利水湿为主,益气活血为辅。若气血不足,用十全大补汤(《局方》)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白芍、熟地、当归、川芎、山药、菖蒲、甘草等分研末,每次10g,加姜、枣煎服,以补益气血,缓图而治。
(四)热毒壅滞
2.病因病机:外感时邪,热毒壅滞,上攻于脑,脑络闭阻。
3.治法:清热解毒,化瘀通络。
5.变通法:痰热壅结,胸闷欲吐,舌红苔黄者,用小陷胸汤(《伤寒论》)加胆南星、石菖蒲、地龙、天竺黄、牛黄等,清热化痰。若便秘、烦躁者,加生大黄、芒硝、山栀、竹叶以通腑泻热。若肝经热盛,惊跳目青,用当归龙荟丸(《局方》)加减,药用龙胆草、黄连、黄柏、山栀、黄芩、芦荟、青黛、木通等,清泄肝热。
(五)瘀血阻络
2.病因病机:毒热壅滞,阻塞脑络,血瘀闭阻,脑窍不通,水液停留。
3.治法:通窍化瘀。
【外治法】
(一)药敷法
用法:共研细末,每用60g,猪胆汁调匀。摊纱布上,按颅裂部位外敷,外以纱布 包扎,干则润以淡醋。3日1换。
用法:涂头颅后用纱布包裹,并保持湿润,日换药1次。
用法:用时先剃光患儿头发,将上药膏均匀涂于头上,颅缝及卤门处适当涂厚,然后用绷带包裹。日早、晚用温水湿敷绷带各1次,每周换药1次。
用法:水煎后,以毛巾浸药汁轮换热敷头部,日2〜3次,每次1小时。
(二)搐鼻法
用法:少许吹入鼻孔内。日1〜2次,使鼻流黄水,用于热毒壅滞者。
【针灸治疗】
1.取穴:①头脑(额中)、人中、支沟、合谷、水分、水道、中极、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②风府、风池、大椎、命门、腰俞、殷门、委中、承山、悬钟、复溜。两组交替使用。呕吐加内关,失明加攒竹、目窗、瞳子髎、光明、太冲,抽搐者加印堂、筋缩、阳关、金门,尿少、囟大、肢冷用药线灸水分、阴交、关元。
疗程:日1次,30〜5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不可间断。
方法:主穴每日均取,配穴交替用。开始每日2次,强刺激。至尿量、尿次增多后改为中等刺激。头围见小,症状消失后,改为每日或隔日1次,弱刺激。
疗程:日1次,30〜5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不可间断。
【推拿治疗】
补肝胆10分钟,补三关5分钟,补脾胃10分钟,清六腑5分钟,揉二人上马10分钟。下肢软弱加揉二人上马5分钟;摇头啼哭加揉小天心5分钟,一窝蜂5分钟,掐四横纹各1分钟。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