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定位与取法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深层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分布着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隐神经是股神经中最长的一支。该神经自股三角内下降,经其尖进入股管。在该管的下端,与膝最上动脉共同穿股收肌腱板,离开该管;继在膝内侧缝匠肌和股薄肌之间,穿深筋膜,伴大隐表脉下降至小腿内侧,至小腿下三分之一处,分为二支:一支继续沿胫骨内侧缘下降至内踝;另一支经内踝的前面,下降至足的内侧缘。隐神经可与腓浅神经的足背内皮神经结合。上述的趾长屈肌和胫骨后肌等由胫神经的肌支支配。
配伍
武连仲教授五水穴及其临床用法浅析
“五水穴”指“正廉泉、曲泉、复溜、阴陵泉、尺泽”五穴。因此五穴命名上皆与水相关,功效上在调节水液布散、运化中都起到重要作用,武老将其总结为”五水穴”。依此五穴功用划分,又可将“五水穴”称为“补水三穴、...


求道
畅读VIP

293

0
鱼际、复溜穴治汗效果好
鱼际、复溜是治汗要穴,古代文献已有记载。《针灸大成》有“鱼际治伤寒汗不出”及“复溜治盗汗,汗流不止”之说,《拦江赋》有“伤寒无汗,补合谷、泻复溜”等记述。鱼际、复溜二穴采用不同手法(补或泻),可治发热...

茯苓
畅读VIP

591

0
针刺鱼际、复溜治汗医案
鱼际、复溜穴是治汗要穴,古代文献早有记载。《针灸大成》载“鱼际治伤寒汗不出”及“复溜治盗汗,汗流不止”,《拦江赋》说:“伤寒无汗,补合谷、泻复溜”,《针灸集锦》也说鱼际“调理肺气,治外感风寒引起的身热...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94

0
用合谷穴和复溜穴治疗多汗症
临床工作中常常碰到有问如何治疗多汗症的疾病,我治疗这个疾病也纯属于凑巧。这是98年治疗过的病人,是我们学校的一个老师,每天都是半边脸出汗,上课常常是一面脸没有一滴汗而另一面脸确汗如雨下。当时她找我治疗...

四君人参
畅读VIP

619

0
阴虚内热盗汗多 针刺复溜清虚火
作者:侯中伟【穴性特点】复溜穴出自《灵枢·本输》篇,是足少阴肾经之经金穴。究其字义,复是重返与轮回之意;溜,本通流,水流貌。复溜即以肾经循行至太溪绕踝回转之后,复直流向上而得名。复溜,位于太溪穴上2寸...

四君人参

577

0
查看更多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