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Yù Zhú

别名

荧,委萎(《尔雅》),女萎(《本经》),萎莎(《说文》),葳蕤、王马,节地、虫蝉、乌萎(《吴普本草》),青粘、黄芝、地节(《三国志》),萎蕤、马熏(《别录》),女草、娃草、丽草(《酉阳杂俎》),葳参,玉术(《滇南本草》),萎香(《纲目》),小笔管菜(《盛京通志》),山玉竹(《铁岭县志》),十样错、竹七根、竹节黄、黄脚鸡、百解药(《贵州民间方药集》),山铃子草、铃铛菜、灯笼菜、山包米(《东北药植志》),山姜、黄蔓菁(《山东中药》),芦莉花(《黑龙江中药》),尾参(《湖南药物志》)。

释名

《本草纲目•卷十二•萎蕤》云:“其叶光莹而象竹,其根多节,故有荧及玉竹、地节诸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玉竹,始载于《本经》,原名女萎。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的干燥根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湖南、河南、江苏、浙江。以湖南、河南产量最大,浙江新昌产者质最佳。


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

采制

春、秋二季都可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和泥土,晾晒至外表有粘液渗出,轻撞去毛,分开大小个,继续晾晒至微黄色,进行揉搓、晾晒,如此反复数次,至柔润光亮、无硬心,再晒至足干:或将鲜玉竹蒸透后,边晒边揉,至柔软而透明时再晒干。收贮于干燥通风处,防霉蛀走油。


玉竹:除去杂质,洗净泥土,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


玉竹:取洗净的玉竹,置蒸器内加热蒸闷2~3次,至内外均呈黑色为度,取出,晒至半干,切片,再晒至足干。

性味归经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苦;桐君雷公扁鹊:甘,无毒;黄帝:辛。"

③《滇南本草》:"味甘微苦,性平微温。"

④《药材学》:"味甘,性微寒。"


归经:入肺、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

②《本草通玄》:"入肾。"

功能主治

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1.燥邪犯肺,阴津被伤,可致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以及口燥咽干等症。玉竹味甘多汁,既长于滋阴润肺生津,又补而不腻,可治上证。其性平偏凉,又入胃经,温燥伤肺或燥伤肺胃阴分者尤宜,常与南、北沙参麦冬桑叶天花粉等滋阴清热润燥之品同用,如《温病条辨•卷一》沙参麦门冬汤。其虽性平偏凉,但不过寒,凉燥伤肺者也可酌情选用,可与杏仁、苏叶、前胡桔梗等同用。


2.取本品滋阴润肺之功,又可用治阴虚劳嗽。但因本品长于滋润,短于退虚热,更无止咳化痰之效,故多与滋阴退虚热的生地知母地骨皮,以及润肺止咳的贝母、百部等同用,以增强药力。


3.胃阴亏虚,可致饥不欲食、舌干口渴等症。玉竹味甘柔润入胃,又善滋养胃阴而生津,可治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或脏腑失调火热内生伤阴等所致上症,常与沙参麦冬生地、冰糖等同用,共奏滋阴生津养胃之功,如《温病条辨•卷二》玉竹麦门冬汤益胃汤


4.素体阴虚,又感风热,或感风寒,从热而化,可致身热,微恶风寒,干咳少痰,头昏心烦口干等症,治当滋阴、退虚热与透表并施。玉竹既甘润滋阴生津,又性平偏凉,兼能退热;且药性缓和而无滋腻敛邪之弊,故可用治上证。但其毫无透散之力,故多与薄荷白薇、豆豉、桔梗等疏散透热之品同用,以共奏滋阴退热解表之功,如《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减葳蕤汤


此外,取本品滋阴生津之功,又可治内热消渴,多与天花粉、生葛根、生山药、生熟地黄等同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0 ~ 15g;熬膏或入丸、散。阴虚热盛者宜生用,而热不甚者宜蒸制用。


注意:本品虽性质和平,但毕竟为滋阴润燥之品,故脾虚而有湿痰气滞者不宜服。

①《本草崇原》:"阴病内寒,此为大忌。"

②《本草备要》:"畏咸卤。"

各家论述

1.《本经》:"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䵟,好颜色,润泽。"

2.《别录》:"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

3.《药性论》:"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

4.《本草拾遗》:"主聪明,调血气,令人强壮。"

5.《四声本草》:"补中益气。"

6.《日华子本草》:"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

7.李杲:"润肝,除热。""主风淫四末。"

8.《滇南本草》:"补气血,补中健脾。"

9.《纲目》:"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

10.《纲目》:葳蕤,性平,味甘,柔润可食。故朱肱《南阳活人书》治风温自汗身重,语言难出,用葳蕤汤以之为君药。予每用治虚劳寒热、飐疟及一切不足之症,用代参、耆,不寒不燥,大有殊功。不止于去风热湿毒而已,此昔人所未阐者也。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

11.《本草经疏》:萎蕤,详味诸家所主,则知其性本醇良,气味和缓,故可长资其利,用而不穷。正如斯药之能补益五脏,滋养气血,根本既治,余疾自除。夫血为阴而主驻颜,气为阳而主轻身。阴精不足,则发虚热;肾气不固,则见骨痿及腰脚痛;虚而火炎,则头痛不安,目痛眦烂泪出;虚而热壅,则烦闷消渴;上盛下虚,则茎中寒,甚则五劳七伤,精髓日枯,而成虚损之证矣。以一药而所主多途,为效良伙,非由滋益阴精,增长阳气,其能若是乎?迹其所长,殆亦黄精之类欤。其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湿毒等证,皆是女萎之用,以《本经》二物混同一条故耳。

12.《本草新编》:萎蕤性纯,其功甚缓,不能救一时之急,必须多服始妙。用之于汤剂之中,冀目前之速效难矣。且萎蕤补阴,必须人参补阳,则阴阳有既济之妙,而所收之功用实奇。故中风之症,萎蕤与人参并服,必无痿废之忧;惊狂之病,萎蕤与人参同饮,断少死亡之痛。盖人参得萎蕤而益力,萎蕤得人参而鼓勇也。

13.《本草备要》:萎蕤,温润甘平,中和之品,若蜜制作丸,服之数斤,自有殊功,与服何首乌、地黄者,同一理也。若仅加数分于煎剂,以为可代参芪,则失之远矣。大抵此药性缓,久服方能见功,而所主者多风湿虚劳之缓证,故臞仙以之服食,南阳用治风温,《千金》、《外台》亦间用之,未尝恃之为重剂也。若急虚之证,必须参、芪,方能复脉回阳,斯时即用萎蕤斤许,亦不能敌参、芪数分也。(若)因李时珍有可代参、芪之语,凡遇虚证,辄加用之,曾何益于病者之分毫哉。

14.《本草便读》:萎蕤,质润之品,培养肺、脾之阴,是其所长,而搜风散热诸治,似非质润味甘之物可取效也。如风热风温之属虚者,亦可用之。考玉竹之性味、功用,与黄精相似,自能推想,以风温风热之证,最易伤阴,而养阴之药,又易碍邪,唯玉竹甘平滋润,虽补而不碍邪,故古人立方有取乎此也。

15.《本草正义》:玉竹,味甘多脂,柔润之品,《本草》虽不言其寒,然所治皆燥热之病,其寒何如(可知)。古人以治风热,盖柔润能息风耳,阴寒之质,非能治外来之风邪。凡热邪燔灼,火盛生风之病最宜。今惟以治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嗌干等证,而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捷效。《千金》及朱肱以为治风温主药,正以风之病,内热蒸腾,由热生风,本非外感,而热势最盛,津液易伤,故以玉竹为之主药。甄权谓头不安者,加用此物,亦指肝火猖狂,风阳上扰之头痛,甘寒柔润,正为息风清火之妙用,岂谓其能通治一切头痛耶?《本经》诸不足三字,是总结上文暴热诸句,隐庵之言甚是。乃昔人误以为泛指诸虚不足而言。故甄权则曰内补不足;萧炳则曰补中益气;日华则曰补五劳七伤虚损;濒湖则曰主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且谓治虚劳寒热,及一切不足之证,用代参、耆,不寒不燥,大有奇功,几以此为劳瘵起死回生之神剂。不知柔润之性,纯阴用事,已足以戕生生之机,况虚劳之病,阴阳并亏,纵使虚火鸱张,亦无寒凉直析之法,又岂有阴寒腻滞之质,而能补中益气之理,诸家之说,皆误读《本草经》诸不足三字之咎。

16.《广西中药志》:"养阴清肺润燥。治阴虚,多汗,燥咳,肺痿。"

按语备注

1.玉竹原名为葳蕤,又称萎蕤,味甘多脂,质柔而润,长于养阴,补而不腻,故适用于内热燔灼、耗伤肺胃阴液的症候。它养阴润肺的功效,与天冬麦冬相近似,但天冬能滋肾,麦冬可清心,玉竹则专治肺胃燥热,三者各有所长。


2.本品虽为养阴之品,然无滋腻之性,故补阴而不恋邪,可用于素体阴虚、感受外邪而致发热无汗恶寒咳嗽咽干口渴等症,可与葱白、豆豉、薄荷桔梗白薇甘草等同用。


3.本品经近人作药理实验,发现有强心作用,用于临床有一定疗效。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玉竹还有降血糖作用,还有润泽皮肤,消散皮肤慢性炎症和治疗跌伤扭伤的功效。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