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Pú Huánɡ

别名

蒲厘花粉(陶弘景),蒲花(《江苏植药志》),蒲棒花粉(《新疆药材》),蒲草黄(《药材学》)。

释名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七•蒲黄》转引陶弘景曰:“蒲黄,即蒲厘花上黄粉也。” 故名蒲黄。药用部分为花粉,故又名蒲厘花粉、蒲花、或蒲棒花粉。

来源及植物形态

蒲黄,始载于《本经》。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湖北等地。


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


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

采制

夏季花将开放时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性花穗,晒干后碾轧,筛取细粉。


蒲黄:揉碎结块,过筛,除去杂质。


蒲黄炭:取净蒲黄粉末,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全部黑褐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将结块揉碎,过筛。(本品易复燃,须放凉1~2日,仔细检查后方能贮存)

性味归经

性味:甘辛,凉。

①《本经》:"味甘,平。"

②《本草正》:"味微甘,性微寒。"

③《本草汇言》:"性凉,炒味涩。"

④《要药分剂》:"味甘辛,性平,无毒。"


归经:入肝、心经。

①《纲目》:"手、足厥阴血分。"

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太阳、太阴,足阳明、厥阴。"

③《药品化义》:"入脾经。"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活血消瘀。生用治经闭腹痛,产后瘀阻作痛,跌扑血闷,疮疖肿毒;炒黑止吐血,衄血,崩漏,泻血,尿血,血痢,带下;外治重舌,口疮,聤耳流脓,耳中出血,阴下湿痒。


1.蒲黄味甘性平,长于收敛止血,又兼活血行瘀之功,为止血行滞要药。炒炭性涩而专擅止血;生用则具有双重作用,既能行血,又能止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对各种出血病证皆可应用。①血随气逆于上则每见吐血;肺络受损则每见咯血。用蒲黄可行滞止血,且无留瘀之弊。可单用,如《本草纲目•卷十九》引《简要济众方》以蒲黄捣散服用,以治吐血、衄血。若因血热妄行所致者,又可配合凉血止血药如大蓟小蓟白茅根等同用。②热邪犯肺,迫血妄行而致衄血者,可单味应用,若配伍清热凉血药则疗效更佳,如《本草纲目•卷十九•蒲黄》引《简便单方》以之与青黛合用,治肺热衄血;《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七•治鼻久衄诸方》以本品与石榴花和研为散,止衄之力加强,用治鼻衄经久不止者。③蒲黄既能止血祛瘀,又能利尿通淋,故常用治血淋尿血。如《圣济总录•卷第九十六•小便出血》蒲黄散,以蒲黄郁金捣末服,治膀胱热,小便血不止。若膀胱热甚血淋涩痛者,则可配合生地冬葵子二味凉血、利水之品同用,如《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二》蒲黄散。④蒲黄收涩止血,亦可用于崩漏不止。如《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二•经血暴下》蒲黄丸,以之合龙骨艾叶同用,治妇人月经过多,漏下不止。《备急千金要方•卷四•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三》蒲黄散,以之与鹿茸当归二味补益肝肾、调理冲任之品同用,以治肝肾冲任亏损漏下不止者。⑤蒲黄止血,不仅可内服,也可外敷,如治外伤出血,可单用外掺伤口。


2.蒲黄生用以活血行瘀见长,常与五灵脂同用,治心腹疼痛,产后瘀痛,痛经等证,方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失笑散。若产后营血已虚,又见瘀血阻滞而兼有寒象者,当与温经散寒、养血行瘀药合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黑神散,以之配伍肉桂炮姜当归熟地等,治产后恶露淋漓不尽,脐腹冷痛;若产后恶露不行,烦闷满急,瘀而兼热者,当与凉血散瘀药伍用,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蒲黄散,以之配伍荷叶、牡丹皮生地延胡索等药同用。


3.蒲黄既止血行瘀,又利尿通淋。治膀胱热甚,血淋涩痛,与冬葵子生地黄等同用,如《证治准绳》蒲黄散。


此外,本品亦治重舌、木舌,舌胀满口,口舌生疮等,可掺敷患处,或与玄明粉同用,有增效作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生用行血祛瘀,利尿,并能止血;炒炭收涩止血。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1.孕妇忌服。生蒲黄有收缩子宫作用,妊娠妇女不宜使用。《本草品汇精要•卷八》:“妊娠不可生用。”

2.破滞化瘀之品,无瘀滞者慎用。《本草经疏•卷七》指出:“一切劳伤发热,阴虚内热,无瘀血者禁用。”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2.《药性论》:"通经脉,止女子崩中不住,主痢血,止鼻衄,治尿血,利水道。"


3.《日华子本草》:"治(颠)扑血闷,排脓,疮疖,妇人带下,月候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孕人下血坠胎,血运血癥,儿枕急痛,小便不通,肠风泻血,游风肿毒,鼻洪吐血,下乳,止泄精,血痢。破血消肿生使,补血止血炒用。"


4.《纲目》:"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


5.《纲目》:"《本事方》云,有士人妻舌忽胀满口,不能出声,以蒲黄频掺,比晓乃愈。又《芝隐方》云,宋度宗,一夜忽舌肿满口,用蒲黄干姜末等分,干搽而愈。据此二说,则蒲黄之凉血活血可证矣。盖舌乃心之外候,而手厥阴相火乃心之臣使,得干姜阴阳能相济也。"


6.《本草汇言》:"蒲黄,性凉而利,能洁膀胱之原,清小肠之气,故小便不通,前人所必用也。至于治血之方,血之上者可清,血之下者可利,血之滞者可行,血之行者可止。凡生用则性凉,行血而兼消;炒用则味涩,调血而且止也。"


7.《药品化义》:"蒲黄,若诸失血久者,炒用之以助补脾之药,摄血归源,使不妄行。又取体轻行滞,味甘和血,上治吐衄喀血,下治肠红崩漏。但为收功之药,在失血之初,用之无益。若生用亦能凉血消肿。"


8.《本经逢原》:"蒲黄,《本经》主心腹膀胱寒热,良由血结其处,营卫不和故也。与五灵脂同用,胃气虚者,入口必吐,下咽则利,以五灵脂性味浊恶也。舌根胀痛,亦有属阴虚火旺者,误用前法(指同干姜末干掺),转伤津液,每致燥湿愈甚,不可不审。"


9.《本草正义》:"蒲黄,专入血分,以清香之气,兼行气分,故能导瘀结而治气血凝滞之痛。东璧李氏虽谓其凉血、活血,亦以水产之品,故以为凉。颐谓蒲本清香,亦有辛味,以《本经》菖蒲辛温例之,必不可以为寒凉。蒲黄又为蒲之精华所聚,既能逐瘀,则辛散之力可知。况心腹结滞之痛,新产瘀露之凝,"失笑"一投,捷于影响,虽曰灵脂导浊,是其专职,然蒲黄果是寒凉,必非新产有瘀可用。若舌疮口疮,皮肤湿痒诸病,敷以生蒲黄细粉可愈,则以细腻粘凝,自有生肌之力,非仅取其清凉也。"


10.《本草经疏》:"治癥结,五劳七伤,停积瘀血,胸前痛即发吐衄。"


11.《现代实用中药》:"外用于创伤,湿疹。"


12.《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治瘰疬。"

按语备注

自《日华子本草》始载蒲黄“要破血消肿,即生使;要补血止血,即炒用”之说,后世诸家大多信守此言。一般认为蒲黄生用性滑,长于行血;炒黑性涩,功专止血。生熟不同,功效有别。但根据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证明,生蒲黄也有止血作用,不论入汤剂煎服,或研细末吞服,均可止血。惟炒炭后,止血作用较佳,临床专用以止血,已无行血祛瘀及利尿之功。故治瘀滞诸症,宜生用;治失血诸症,则生用、炒炭皆可,宜酌情择用,如无瘀者可用炭,出血而兼有瘀者,可用生蒲黄,或炒、生各半同用。

  • “生地黄+侧柏叶” VS “生地黄+蒲黄”
    生地黄+侧柏叶生地黄和侧柏叶为凉血止血的常用配伍结构。生地黄苦寒而甘,善入血分,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侧柏叶苦涩微寒,入血分,长于凉血、收敛而止血,炒用更有收敛止血之功,为治疗各种出血病证之要药。故《本...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575

    0

  • 上海名老中医蔡小荪临床应用蒲黄经验
    ...

    四君人参

    390

    0

  • 岐黄初涉如何临床
    一、西医诊断不要用来套中医处方现在学习中医的人,大多都是学了西医以后,又自己转学了一些中医知识,有的人虽然主要是学的中医,但以后又学习了西医,而且现在的病人,又是绝大多数先到西医处看病,化验,检察,等...

    四君人参

    作者授权

    293

    0

  • 李克绍先生对五对活血药的剖析
    临床用活血药,常桃仁与红花、三棱与莪术、乳香与没药、灵脂与蒲黄、水蛭与虻虫伍用,两两相配。其配伍规律是什么?临床适应证的特点有无不同?值得研究。桃仁味苦性润,红花味辛性散,二药合用,濡润行散,善于活血...

    四君人参

    423

    0

  • 说说中药那些事儿
    1、蜈蚣入煎剂,不需去头足尾。曾治疗11岁小男孩鼻窦炎头痛,处方中每付药加13-15公分蜈蚣一条,未去头足尾,大火煮开,关小火煮30分钟,一天煮两次,喝两次,连服10天,未见任何不适。2、人参入方剂,...

    刘茜檬

    原创投稿

    畅读VIP

    268

    0

  • 博涉知病,屡用达药
    古人曾说:“博涉知病,屡用达药”。这句话的意思简单的解释就是:只有广泛的接触各种病人,才能认识疾病(各种疾病的本质),只有经常的应用这个药,才能知道这种药的性质(即药性)。我想这句话无论是对中医和西医...

    四君人参

    作者授权

    550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