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拼音
别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功能主治
凉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1.小蓟苦甘性凉,入血分,功擅凉血泄热以止血,凡血证因血热妄行所致者,皆可选用。①火热亢盛,热伤络脉所致吐衄咯血等症,用本品可清热凉血止血。如《十药神书》十灰散,以之与大蓟、侧柏叶、茜草根、茅根等药配伍,烧灰存性,研末服用,治呕血,咯血。若属心火亢盛而吐血、口干者,《太平圣惠方 •卷第三十七•治吐血衄血诸方》藕汁饮子治之,以小蓟根汁与生藕汁、生牛蒡汁、生地黄汁,加白蜜调服。若痰中带血兼有虚热者,《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三鲜饮治之,以鲜小蓟根与鲜茅根、鲜藕(切片)煮汁常服,有清热凉血止血之功。本品还可单味应用,如《圣济总录•卷第六十九•舌上出血》清心散,即以鲜小蓟绞汁,加酒半盏调服,治舌上出血,兼治大衄。②小蓟既凉血止血,又利尿通淋,善治下焦结热所致尿涩刺痛,血淋尿血。可单味应用,亦可配伍生地、滑石、栀子、淡竹叶等药同用,如《重订严氏济生方•小便门》小蓟饮子。③对冲任不固,血不循经所致的崩中下血者,本品用之可凉血止血。如 《本草纲目•卷十五•大蓟、小蓟》引《千金方》方,以小蓟茎、叶研汁,入生地黄汁、白术,煎服,治崩中下血。《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八•妊娠堕胎后血出不止》小蓟饮,则以之与益母草煎服,治妊娠胎堕后出血不止。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便血、痔血,如《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九•大小蓟》引《梅师方》,以单味小蓟叶捣汁温服,治卒泻鲜血。若外用,亦可止血,如《食疗本草》以小蓟苗捣烂外涂,治金疮出血不止。
2.本品性凉清热,具有凉血解毒、消散痈肿之功。治疗热毒疮痈,可单味内服或外敷。如《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九•大小蓟》引《简要济众方》方,单用小蓟叶研末,水调外敷,治小儿浸淫疮痛不可忍,并恶寒发热者。《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疥癣第四》单用本品捣汁服以治癣疮作痒;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同用,如《普济方•卷二百七十四•诸疔疮》神效方,以之与乳香、明矾共为末,酒冲服,治疔疮恶肿。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各家论述
1.《唐本草》: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不能消肿也。
2.《日华子本草》:小蓟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补养下气。
3.《日华子本草》:"根,治热毒风并胸脯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去烦热,生研汁服。"
4.《本草汇言》:沈则施云,按二蓟治血止血之外无他长,不能益人。如前人云养精保血,补虚开胃之说,不可依从。
5.《本草求原》:大蓟、小蓟二味根、叶,俱苦甘气平,能升能降,能破血,又能止血。小蓟则甘平胜,不甚苦,专以退热去烦,使火清而血归经,是保血在于凉血。
6.《医学衷中参西录》:鲜小蓟根,性凉濡润,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着莫不立愈。又善治肺病结核,无论何期,用之皆宜,即单用亦可奏效。并治一切疮疡肿疼,花柳毒淋,下血涩疼。盖其性不但能凉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是以有以上诸效也。其凉润之性,又善滋阴养血,治血虚发热。至女于血崩赤带,其因热者用之亦效。
7.《食疗本草》:"取菜煮食之,除风热。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伤过,捣汁半升服之。金疮血不止,挼叶封之。夏月热,烦闷不止,捣叶取汁半升服之。"
8.《本草拾遗》:"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痢’一作’崩’),金疮出血,呕吐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
9.《日华子本草》:"根,治热毒风并胸脯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去烦热,生研汁服。"
10.《本草图经》:"生捣根绞汁服,以止吐血,衄血、下血。"
11.《纲目拾遗》:’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
12.《分类草药性》:"治血淋胀痛,跌打损伤,红崩,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