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肾肝亏损,髓海不足
1.临床表现:智力迟钝,目无神采,发育迟缓,抬头、匍匐、坐、爬、站、走、语等发育均明显迟于正常同龄小儿。日久两目干涩,筋骨痿软,懒以动作,反应迟钝。舌淡红,苔少或光剥,脉细弱、尺脉尤著。
2.病因病机:肾为先天之本,肝为养血之脏,肾气不足则脑髓空虚,肝血虚亏则筋脉失养。可见于先天愚型、退行性脑病和出生后脑损伤等。
3.治法:滋补肝肾,填髓养脑。
(二)心肾两虚,神志失养
1.临床表现:智力不全,形貌笨拙,反应迟钝,神情默默,举止粗鲁,动作发育迟缓,细动作不灵敏又欠协调,学习困难,成绩低劣,接受教育能力差,但生活尚能勉强自理。舌质红,脉细数。
3.治法:补心养血,益肾生精。
5.变通法:若烦闹不安,行为冲动,心神不安,可用孔圣枕中丹(《千金要方》)合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加减,药用甘草、小麦、枣仁、远志、菖蒲、龙骨、龟甲、琥珀、珍珠粉、丹参等,安神镇惊、通窍益智。若精乏髓枯,难以教育,不通人事,生活无法自理,神识不明者,用河车大造丸(《医方集解》录吴球方)加减,药用河车、鹿角、龟甲、熟地、天麦冬、牛膝、杜仲、党参、茯苓等,可长期服用丸散之剂,以补养先天。
(三)心血不足,神失所养
1.临床表现:神情呆滞,智力迟钝,不哭不闹,语迟甚而只能无意识发音,不能用语言表达意思,或语言含混不清,词不达意。面黄少华,或苍白无华,唇舌指甲色淡,头发稀疏。舌淡红苔少,脉缓弱。
2.病因病机:久病体弱或脑病后遗,致语言发育迟缓,由心血不足,舌窍不利引起。
3.治法:补血养心,益智开窍。
(四)痰浊蒙蔽,心窍失灵
1.临床表现:失聪失语,反应迟钝,意识不清,动作不由自主,或肢体强硬,或行动不便,或吞咽困难,口流痰涎,喉间痰鸣。舌淡苔腻,脉滑。
2.病因病机:痰浊蒙蔽清窍,内扰心神,脑窍失灵。见于中毒性脑病后遗症、先天性脑缺陷。
3.治法:涤痰泄浊,通窍益智。
5.变通法:心肝火旺者,可用泻心导赤散(《医宗金鉴》)合珍珠散(经验方)加减,药用生地、黄连、麦冬、茯神、大黄、珍珠、羚羊角等清心泻肝、镇静开窍。神志失常者,可用服蛮煎(《景岳全书》),生地、石斛、丹皮、麦冬、木通、丹皮、竹叶等,养阴清心。
(五)瘀阻脑络,神明失聪
3.治法:活血化瘀,通窍开络。
【简易方药】
1.人参、蝉衣各3g,黄芪、灵芝、白术、五味子、僵蚕各6g,河车5g,狗脊、地骨皮、牡蛎、首乌各9g,研末。小于7岁3日总药量(g)=(年龄+ 1)×5;≧7岁3日总药量(g)=周岁数×5。将3日总药量分成3份,每日1份,用开水浸泡15分钟后,再煮沸片刻,滤汁分3次口服。
3.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巴戟天、制首乌、黄精、杜仲、茯苓、猪脊髓、兔脑髓、党参各30g,黑芝麻、核桃肉各60g,砂仁(后下)12g,龟甲30g,厚朴15g。共煎去渣,浓缩,加冰糖、蜂蜜各350g收膏。每服1匙,日3次。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疗程:隔日1次,3个月为1疗程。
(二)穴位注射法
疗程: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用3〜6个疗程。
(三)耳针法
方法:王不留行敷贴,每天自行按压3次,每次2〜3分钟。
疗程:1周2次,3个月为1疗程。
文献与评述
在临床上,检查智力可用心理学方法即智力测验,以衡量个人认识功能的综合水平。用分值表示的称为智商。若智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即智商低于2个标准差,在70以下;同时存在有适应功能缺陷或损害,即与其年龄和群体文化相称的个体功能的缺陷、损害;出现在发育年龄阶段,即18岁以下者,可诊断为本症。(美国第三版修订本《精神障碍诊断统一手册》)临床应用智商测定,轻型智商在50〜70之间,重型在50以下。
智力低下以症状命名,可作为一个主症出现在克汀病、结节性硬化、脑积水、先天愚型、头小畸形等疾病过程中。小儿智力低下往往数因兼致,数脏合病。如遗传变性等致脑病及原因不明之先天因素,染色体病可归于先天不足,病在脑髓、肝肾。代谢营养因素所致者,病多在脾。不良环境、社会心理损伤、伴发精神病者,多在心、肝。感染、中毒、损伤、物理因素所致者,多属痰浊、瘀血为患。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