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胎怯,又称胎弱,是指新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功能未成熟的临床表现,以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即低出生体重儿为多见。其发生原因与胚胎形成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密切相关。以五脏功能虚亏为主,而以脾肾不足为突出。证候主要有肾精薄弱和脾胃亏虚两个主要分型,分别予以补肾益精或益气养血,或予以脾肾双补,或配合补益心、肺、肝等治法。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肾精薄弱
1.临床表现:形体瘦小,头大囱张,头发稀黄,耳郭软薄,耳舟不清,肌肤欠温,哭声低微,神萎少动,指甲软短,骨弱肢柔,或有先天性缺损畸形。舌红或淡,指纹色淡。
2.病因病机:先天不足,肾气虚亏,肾精薄弱,故筋骨失养,形体失充。多早产儿。
3.治法:益精补肾。
药物:熟地10〜15g,山药10〜15g,山萸肉10〜15g,茯苓10〜15g,枸杞子10〜15g,杜仲10〜15g,菟丝子10〜15g,牛膝10〜15g。
方义:熟地山药、山萸滋补肾阴,枸杞子、菟丝子益精温养,茯苓益气,牛膝杜仲强壮筋骨。
加减:精血不足者加河车粉、鹿角胶补养精血,不思乳食加谷麦芽砂仁消导,气虚加党参黄芪益气,肢体不温加附子鹿茸温阳,唇甲青紫加丹参红花活血。
5.变通法:可用补肾地黄丸《医宗金鉴》),即六味地黄丸牛膝鹿茸

(二)脾胃亏虚
1.临床表现:肌肉瘠薄,手足如削,四肢肌肉萎软弛缓,口软无力,吮乳量少,呛乳溢乳,哽气多哕,大便稀溏,目肤微黄,啼哭无力,舌淡,指纹色淡。
2.病因病机:有双胎、多胎史,及孕母高龄、多病,脾胃虚弱,肌肉四肢失养,气血不足,脾失健运。多见于小于胎龄儿。
3.治法:健脾和胃,益气养血。
4.方剂保元汤(《博爱心鉴》)合理中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黄芪10〜15g,党参10〜15g,肉桂3〜5g,甘草3〜5g,干姜3g,茯苓10〜15g,炒白术10〜15g,陈皮3〜5g。
方义: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肉桂干姜温中扶阳,陈皮理气和胃,甘草调中。
加减:呕吐半夏生姜和胃,泄泻加山药苍术健脾,腹胀加木香枳壳理气。
5.变通法:患儿气微欲绝,四肢厥冷者用四逆汤(《伤寒论》)合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益气养阴,回阳救逆。肺脾气虚用参苓白术散(《局方》)健脾养肺,心脾两虚用归脾汤(《济生方》)补益心脾。

文献与评述

《幼幼集成•胎病论》云:“胎怯者……非育于父母之暮年,即生于产多之孕妇。成胎之际,元精既已浇漓,受胎之后,气血复难长养,以致生来怯弱。若后天调理得宜者,十可保全一、二。”对患儿要提高护理质量,孕母宜防治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做好产前检查,并注意胎儿生长情况。


早产儿,胎龄不足37周,出生体重<2500g,身长不足45cm ,皮肤薄、光亮或有 水肿,有毳毛、胎脂,头发乱如绒线,耳郭软,乳腺平坦,指、趾甲未达指、趾端等。小于胎龄儿,出生时体重在同胎龄正常体重的2个标准差以下,或比该胎龄应有体重低25%者。若足月但体重在2500g或以下者,称足月小样儿。


胎怯五脏禀受不足之分。脾虚者,肌肉瘠薄,萎软无力,吮乳量少,呛乳溢乳,大便稀薄,黄疸。肾虚者,身材矮小,头大卤张,颅骨软,颅缝开解,耳郭软薄,指甲软短,肌肤不温,睾丸不降,或大阴唇分开、小阴唇突出。肝虚者,目无神采,目闭不睁,筋弛肢软,四肢拘急,时作抽搐。肺虚者,呼吸微弱浅快或不规则,咳嗽无力,皮肤嫩薄、透明滑黏,胎毛多而细软,胎脂满布。心虚者,精神萎顿,啼哭无力,面无光彩,唇甲淡白或青紫,虚里动疾。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