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拼音
别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采制
冬、春季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晒至6~7成干,用木糙轻轻捶扁,晒干;或先蒸过,晒至半干后,捶扁,晒干。
巴戟天:拣去杂质,用热水泡透后,趁热抽去木心,切段,晒干。
炙巴戟:取甘草,捣碎,置锅内加水煎汤,捞去甘草渣,加入拣净的巴戟天,煮至松软能抽出木心时(此时余汤不宜多),取出,趁热抽去木心,晒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甘草6斤4两)
盐巴戟:取拣净的巴戟天,用盐水拌匀,入笼蒸透,抽去木心,晒干。(每巴戟天100斤,用盐2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巴戟天,须用枸杞子汤浸一宿,待稍软漉出,却用酒浸一伏时又漉出,用菊花同熬令焦黄,去菊花,布拭令干用。"
②《纲目》:"以酒浸一宿,判焙入药,若急用,只以温水浸软去心用。"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1.肾阳不足,男子则肾冷阳痿,遗溺失精;女子则经寒血滞,少腹冷痛,宫冷不孕。本品甘温补肾助阳,药力较逊而兼益精血,故临床多入复方治上述诸症。如《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巴戟酒,治虚羸阳道不举,以之与牛膝各等份浸酒服;《奇效良方•卷三十六》方,治肾冷小便不禁,以本品与益智仁、桑螵蛸、菟丝子各等份研粉为丸,盐酒汤送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巴戟丸,治妇人子宫久冷,月脉不顺、带下清稀,以之与肉桂、吴茱萸、高良姜、青盐等为丸,温酒送服。
2.肾虚腰痠骨软,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血脉,血行迟缓,则四肢百骸失于阳气温煦而致肌肉强硬,筋脉拘急,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本品既可补肾助阳、强筋健骨,又能祛风湿,故肾虚兼风湿痹痛者,宜以本品为治。如《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治风冷诸方》巴戟丸,以本品配牛膝、五加皮、桂心等补肾通痹之品为丸服,治风冷腰痛、行步不得。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亦可浸酒或熬膏。
注意:阴虚火旺者不宜单用。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
2.《别录》: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
3.《药性论》:治男子梦交泄精,强阴,除头面中风,主下气,大风血癞。
5.《纲目》:治脚气,去风疾,补血海。
6.《本草经疏》:巴戟天,主大风邪气,及头面游风者,风力阳邪,势多走上,《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巴戟天性能补助元阳,而兼散邪,况真元得补,邪安所留,此所以愈大风邪气也。主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者,是脾、肾二经得所养,而诸虚自愈矣。其能疗少腹及阴中引痛,下气,并补五劳,益精,利男子者,五脏之劳,肾为之主,下气则火降,火降则水升,阴阳互宅,精神内守,故主肾气滋长,元阳益盛,诸虚为病者,不求其退而退矣。
7.《本草汇》:巴戟天,为肾经血分之药,盖补助元阳则胃气滋长,诸虚自退,其功可居萆薢、石斛之上。但其性多热,同黄柏、知母则强阴,同苁蓉、锁阳则助阳,贵乎用之之人用热远热,用寒远寒耳。
8.《本草新编》:夫命门火衰,则脾胃寒虚,即不能大进饮食,用附子、肉桂以温命门,未免过于太热,何如用巴戟天之甘温,补其火而又不烁其水之为妙耶?或问巴戟天近人止用于丸散之中,不识亦可用于汤剂中耶?曰:巴戟天正汤剂之妙药,温而不热,健脾开胃,既益元阳,复填阴水,真接续之利器,有近效而又有速功。
9.《本草求真》:巴戟天,据书称为补肾要剂,能治五痨七伤,强阴益精,以其体润故耳。然气味辛温,又能祛风除湿,故凡腰膝疼痛,风气脚气水肿等症,服之更为有益。观守真地黄饮子,用此以治风邪,义实基此,未可专作补阴论也。
1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治肾虚腰脚无力,痿痹瘫痪,风湿骨痛,神经衰弱,阳萎遗精,早泄,失眠;妇女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