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简介
岐伯简介
岐伯: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帝王世纪》:“(黄帝)又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宋代医学校勘学家,林亿等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表》中强调:“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於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视今传《素问》基本上乃黄帝问,岐伯答,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伯氏高深的医学修养。中国医学素称“岐黄”,或谓“岐黄之术”,岐伯当属首要地位。
在《黄帝内经》中总有一个人在黄帝问话后,回答问题,他就是岐伯。岐伯,相传亦为黄帝之臣,又是黄帝的太医,奉黄帝之命尝味各种草木,典主医病。他还与雷公研讨经脉。《黄帝内经》即黄帝与岐伯等讨论医理而作。
岐伯的籍贯
岐伯是我国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由于是传说,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岐伯家居岐山(今陕西省岐山)一带。而新近有资料表明,岐伯为甘肃省庆阳县人。如清·乾隆年间《庆阳县志·人物》记载:“岐伯,北地人,生而精明,精医术脉理,黄帝以师事之,著《内经》行于世,为医书之祖。”岐伯从小善于思考,有远大的志向,喜欢观察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还懂音乐,会做乐器,测量日影,多才多艺,才智过人。后见许多百姓死于疾病,便立志学医,四处寻访良师益友,精于医术脉理,遂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黄帝为疗救民疾,尊他为老师,一起研讨医学问题。《黄帝内经》多数内容即以他与黄帝答问的体裁写成。所以,记载“岐伯”的最早的文献是《黄帝内经》。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所做的贡献,专门修建了岐伯庙。如《庆阳县志·坛庙》载:“岐伯庙,在县城南。”据《辞海》说:北地,郡名,战国秦置。泊所在义渠,西汉移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
岐伯的著作
据有关史志书目记载,托名岐伯的著作约有8种:1.《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岐伯按摩》十卷;2.《隋书·经籍志》载《岐伯经》十卷;3.《新唐书·艺文志》载《岐伯灸经》一卷(《宋史·艺文志》则载为《黄帝问岐伯灸经》);4.《宋史·艺文志》载《岐伯针经》一卷;5.《通志·艺文略》载《黄帝岐伯针论》二卷;6.《通志·艺文略》载《岐伯精藏论》一卷;7.《崇文总目》载《黄帝岐伯论针灸要诀》一卷(《宋史·艺文志》则载为《岐伯论针灸要诀》);8.《竹堂书目》载《岐伯五藏论》。
以上诸书皆已佚,仅存书目,因此只能从书名知其与岐伯有关,内容主要是针灸,另外有按摩、藏象等,而不能确定为岐伯所著,因为古代“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淮南子·修务训》)。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所以托名岐伯的医书,可能也是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
中医的代称--岐黄
岐黄为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合称,相传为医家之祖。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以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因而后世用即以“岐黄”代称《内经》。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更多的则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同时,由“岐黄”组合的新词,也各有自己相应的意义。如“岐黄之术”、“岐黄之道”指中医学术或医术、中医理论;“岐黄家”指中医生、中医学家;“岐黄书”指中医书;“岐黄业”指中医行业等等。有关岐伯与岐黄的研究发现,其中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由此说明中医药学与其母体文化的密切关系。
按《古三坟》:皇曰:岐伯天师,尔司日月星,辰阴阳历数,尔正尔考,无有差贷。〈疑作忒〉先时者杀,不及时者杀,尔惟戒哉!
按《灵枢经》: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
按《皇甫谧甲乙经序》: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之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
按《帝王世纪》:岐伯黄帝臣也,帝使伯尝味草木,典主医病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
按《通志·三皇纪》:帝察五运六气,乃著岐伯之问,是为内经。或言内经后人所作,而本于黄帝。
按《外纪》:帝以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荡之于外,喜怒攻之于内,夭昏凶札,君民代有,乃上穷下际,察五气,立五运,洞性命纪阴阳,咨于岐伯而作内经,复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而人得以尽年。〈释义〉五气,谓五行之气,即所谓湿凉寒燥温也。五运,谓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丁壬木戊癸火也。
按《路史》:黄帝极咨于岐雷而内经作,谨候其时,著之玉版以藏灵兰之室,演仓谷,推贼曹,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谨候其时,则可万全。〈注〉道基经云:仓谷者,名之谷仙,行之不休可长久。王莽篡位,种五粱禾于殿中,各顺色置其方面云,此黄帝谷仙之术。黄帝元辰经云:血忌阴阳精气之辰,天上中节之位亦名天之贼曹,尤忌针灸。素问云:谨候其时气乃与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矣。帝使岐伯尝味百药,主与医病,故家语云:黄帝尝味草木。
按《内经序》:岐伯为黄帝之臣,帝师之问医,著为素问灵枢,总为内经十八卷,唐太仆王冰次注,为医之祖书。脉理病机治法针经运气,靡不详尽真天生圣人以赞化育之书也。今行世。


求道

238

0


求道

748

0


求道

542

0


白术
签约讲师

1273

0


求道

593

0


求道

2582

0


求道

517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