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鉴别分析
阳虚肾寒手足厥冷:又称“阴厥”。临床有三种容易混淆的证候当分别。一为脾肾阳衰,阴寒内盛所出现的手足厥冷;一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出现的手足厥冷;还有一种是阴盛于下,格阳于上所出现的手足厥冷。虽然三者的手足厥冷都是由于阳气衰微,不能温运四末所致,但由于阳衰的程度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亦有所异。症见手足厥冷,恶寒蜷卧,下利清谷,脉迟,为脾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治宜回阳救逆,方选四逆汤;若兼见身反不恶寒,面色赤,或干呕,或咽痛者,为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的格阳证,即里真寒外假热,较之四逆汤证危笃,治宜逐阴回阳通脉,方选通脉四逆汤;若“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服白通汤后,利下不止,肢冷更甚,脉象隐伏不见,并见干呕心烦的,为阴盛于下,格阳于上的戴阳证,方选白通加猪胆汁汤治之,即在白通汤中加苦寒反佐的猪胆汁、人尿,引阳药入于阴中,使之迅速发挥回阳救逆的作用。这个治疔方法即《内经》“热因寒用”、“甚者从之”之意。
热极肢厥手足厥冷与阳虚肾寒手足厥冷:前者的手足厥冷是由于外邪化热,由表传里,里热过盛,阳气郁闭不能达于四末所形成。《伤寒论》所述的“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即是指此证而言。其辨证要点为手足厥冷与通体热象并见(身反恶热、口干舌燥、烦渴引饮、大便秘结、脉数有力、苔黄干燥等),与阳虚肾寒手足厥冷的通体一派寒象不同。虽然阳气衰微的格阳证与戴阳证外有热象,但面赤如胭脂,不若热邪内郁的面色赤红,干呕而烦口不渴,不若热邪内郁的口渴引饮;特别是热邪内郁的脉数有力、舌红苔黄燥少津,与格阳证、戴阳证的脉微细、舌白苔薄润迥然有别。因此治疗热极肢厥的手足厥冷,以清热泻火或通府泻下为宜,方选白虎汤或大承气汤。
阳气郁阻手足厥冷与热极肢厥手足厥冷:两者手足厥冷的发生机理都与气机郁阻有关,但前者为正(阳)气郁阻,后者为邪(热)气郁阻,阳气郁阻者为气机不宣,阳郁于里,不能通达四肢所致,多见于外感病由表传里的转化阶段。唯手足厥冷而不过肘、膝,由于阳气被郁,疏泄失和,所以会出现胸胁苦满,暧气不舒,呕吐下利,脉弦等木郁侮士证;热极肢厥者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阶段,热邪越深伏,手足厥冷的程度越甚,具有一派实热症状,故不难与阳气郁阻的手足厥冷区别。对于阳气郁阻手足厥冷的治疗,宜疏郁通阳,宣达气机,方选四逆散治之。
血寒凝滞手足厥冷:乃由素体血虚,感受寒邪,以致血脉运行不利,寒邪凝于四肢而成。辨证要点为素体血虚(面色萎黄、唇舌色淡、脉沉细)与外寒侵淫(多发生于冬春季,或逢阴雨天加重)较突出。此证亦属寒厥范畴,但较阳虚肾寒手足厥冷为轻°彼证多见于疾病的危重期,其病在脏,此证与气温突降有明显关系,病在于经;彼证之厥冷虽得温暖而解,此证则得温而见缓;在治疗上,彼证重在回阳,此证重在温经。所以治疗此证,方选当归四逆汤温养血脉,逐寒和营。若内有外寒,兼见少腹冷痛,或干呕、吐涎沫,可加吴茱萸、生姜暖肝温胃、散寒降逆,即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痰浊内阻手足厥冷:乃系痰湿素盛,胸阳不得宣发所致。辨证要点为素有胸脘满闷,喉有痰声,口粘,或呕痰沫,舌苔必白腻,手足厥冷常因风寒引动或恼怒而出现,若痰浊上蒙,还会伴有头昏神迷,或狂躁不安等症。若无外因扰动,则常见手足不温,而未至厥冷。治疗宜行气解郁豁痰,方选导痰汤;若伴神迷者,可选瓜蒂散催吐,痰去气畅,则神清厥除。
虫扰胆府手足厥冷:本证由蛔虫窜扰,气机逆乱而致。蛔虫内伏,脾胃虚弱,常有腹部隐痛,手足不温等症。若蛔虫上窜,扰动脾胃,气机阻滞,使中阳不能达于四末,遂见手足厥冷,甚而冷过肘、膝。其辨证要点为手足厥冷常随上腹部剧痛而出现,伴有呕吐清水或胆汁,甚而吐蛔,面色发青,身出冷汗,脉沉细或似有似无,其手足厥冷常随腹痛缓解而回温。本证常见于儿童,成人偶或有之。治疗宜温脏安蛔,乌梅丸治之。
文献与评述
《卫生宝鉴•厥逆》:“阳厥手足虽冷,有时或温,手足心必暖,脉虽沉伏,按之则滑,其证或畏热,或渴欲饮水,或扬手掷足,烦躁不得眠,大便秘,小便赤。此名热厥,古人所谓阳极发厥也。治用白虎汤、大承气汤、双解散、凉膈散四方,……。阴厥四肢冷,身不热,恶心,蜷足卧,或引衣被自覆,不渴或下利,或大便如常,脉沉微不数,或虽沉实,按之则迟弱,此名冷厥。治用通脉四逆汤,或当归四逆汤,或白通加猪胆汁汤”。
《类证治裁•厥症》:“气自下逆上,手足冷为厥。厥者尽也,危候也,经曰下虚则厥,故阳衰于下,则为寒厥。阴衰于下,则为热厥,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则病厥逆。……寒厥者,身寒面青,四肢厥冷,指甲冷,蜷卧不渴,便利,脉微迟,即阴厥也。热厥者,身热面赤,四肢厥逆,指甲暖,烦渴昏冒,便短涩,脉滑数,即阳厥也”。
经方治疗手脚冰冷(赖海标)
《伤寒论》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本条明确指出厥证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厥证的临床表现是手足逆冷,即手脚冰冷。厥证的病机是“阴阳气不相顺接”,手足为四肢的末...


求道
畅读VIP

3079

0
刘渡舟医案—腰腿寒冷案
李X X,男,43岁。1978年10月,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自觉两下肢发冷,并逐渐向上发展至腰部,向下至足心,寒冷之状,如赤脚立于冰雪之中,寒冷透骨,并有下肢麻木,有时如虫行皮中状。以后寒冷又进一步...

四君人参
畅读VIP

1628

0
黄连阿胶汤临床运用举隅
黄连阿胶汤由黄连、阿胶、白芍药、黄芩、鸡子黄组成,具有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之功。笔者在临证中经加减化裁治疗多种病症有较好的疗效,兹举验案3则如下。1、口腔溃疡王某,男,36岁。20000813初诊。口腔...

四君人参
畅读VIP

776

0
肢端阳郁症莫忘柴胡剂
笔者临床上,见到很多以四肢末端症状为表现的患者,用四逆柴胡剂等有效。如2009年曾治疗一男性,27岁,体型偏瘦,总觉四末发凉,无论冬夏,已经近十年,未系统治疗。查其体征,舌脉并无特别特殊之处,仅脉弦,...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599

0
刘长江:厥证治验一则
高某,男,36岁。初诊于2016年7月17日。诉:四肢厥冷伴神疲乏力1周。患者述1周前不明原因出现头晕、神疲、乏力、口干、上下肢不温,双手足发凉,冷汗自出。舌红苔白,脉沉细数。诊断:厥证。辨证:阴阳气...

茯苓
畅读VIP

520

0
上热下寒之下肢发冷案
编者按: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原院长李恩宽教授,对郑钦安的扶阳思想多有研究阐发,临证之时,辨证准确,治法精当,大剂量运用附子、肉桂等辛温之品,屡起沉疴。其学生总结...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56

0
温经通络汤治雷诺氏病
受寒、疲劳、情绪波动及精神紧张后突然双手指苍白、发凉、疼痛,接着变为青紫或紫红色,麻木、发胀,将手放入温水中或者暖后症状逐渐缓解。此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雷诺氏病”,又叫“肢端动脉痉挛症”,一般多为中青...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94

0
冲门提插补法治肢厥
清代医家张璐《张氏医通》有:“论得寒厥之由,以其人阳气衰,不能渗荣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肢厥,多由于人体脾肾阳虚,脾主四肢肌肉,脾阳虚则不能温煦四末,取主穴冲门,意在健脾温中,...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66

0
手足冰冷——暖肢汤
到了冬天很多女性朋友都有手脚冰冷的毛病。中医把自然界的万物都分为阴阳两面,男人属阳,女人属阴。通常女人的体质,阳气没有男人那么充足,到了冬天这个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主要表现就是手脚冰冷。如果生过孩子或做...


求道
畅读VIP

526

0
经方治验:风湿痹证(冯界之)
谷某,男45岁,2011年3月16日1诊:主诉:双下肢冷痛1年。患者居住地较潮湿,1年前发生双下肢冷痛,服止痛西药,能暂缓一时,但疼痛逐渐加重,故来请中医诊治。刻诊:双下肢冷痛,遇热减轻,痛处拒按。痛...


求道
畅读VIP

533

0
查看更多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