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斐:从小柴胡汤浅谈《伤寒论》六经实质及小柴胡汤皮科应用举隅
我一直比较关注经方、六经辩证在皮科的一些应用,《伤寒论》小柴胡汤的原方是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这7味药,大家都很熟悉。我这几年学习经方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把关于这个方的原文先全部过一遍...


求道
畅读VIP

361

0
刘茂才从六经辨治头痛
太阳头痛太阳之头痛,发热,自汗出或无汗,恶风(怕风冷)或恶寒,或身体四肢或项背疼痛,脉浮缓、寸浮、尺弱,或鼻鸣干呕。刘茂才认为太阳头痛是体表,特别是头部血管充血刺激周围神经的一种反应。所以刘茂才从六经...


求道
畅读VIP

408

0
裴永清:论太阳主表
外感邪气侵入,始伤肌表,正邪相争在表,是为外感表病。但从六经辨证,这又是太阳病表证。为什么外感表病又称为太阳病呢?就是因为膀胱足太阳主表,为人体之藩篱,故外邪侵入于肌表而首犯太阳,所发的外感表病又叫太...


求道
畅读VIP

390

0
论六经和六经辨证(裴永清)
仲景著《伤寒论》,创立了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以下简称“六经”)作为分证纲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方法,从而开拓了中医辨证论治之源。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


求道
畅读VIP

497

0
伤寒论 | 六经表湿郁热证的辨证及论治(姚梅龄)
本文所论述之六经表湿郁热证,基于姚荷生老先生对伤寒六经的研究及认识。姚氏如何认识六经?如姚荷生老先生所述“自然之六经乃经天地之六气变化,人体之六经则更得经络脏腑之构造、卫营气血津液之载体的配合支持,而...


求道
畅读VIP

1147

0
时振声解“厥阴”(王国柱)
衷中参西解读“厥阴病”中医外感热病理论中最难解的是《伤寒论》中的“厥阴病”。张仲景的六经辨证体系是中医诊治外感热病最权威的临证指南,但由于年代久远,编排错乱,令后世医家难以理解,因而众说纷纭。近代著名...


求道
畅读VIP

456

0
夜半寒慄案(孟琳昇、赵满华)
秦XX,女:28岁。1979年5月3日初诊。患者月经量多,半月一潮,已持续十月有余。近半月来,出现每晚定时性发冷抖颤,诸医弗效,转我所医治。细审病情,恶寒肢厥,每作于夜间十二时,由轻渐重,晨四时后,开...


求道
畅读VIP

457

0
《伤寒论》六经病提纲证的另类探讨
《伤寒论》六经病提纲证的说法始自柯琴,他在《伤寒论翼·太阳病解第一》说:“仲景六经各有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有所向,故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标之。读书者须紧记提纲以审病之所在。”因此,许多人将《伤...


求道
畅读VIP

537

0
少阴病是表阴证吗?
关于《伤寒论》六经辨证,如何理解“六经”,自古以来争论甚多,见仁见智,难于定论。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以八纲解六经(病位加上半表半里),病位分为表、里和半表半里,病性分阳证和阴证,其中阳证分为热证、实证,...


求道
畅读VIP

817

0
《伤寒论》厥阴病篇结构体系分析
厥阴为三阴之尽,大多由太阴、少阴传入或由少阳内陷导致。厥阴病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肝木横逆,犯胃乘脾而为上热下寒证;二是正邪相争互胜而为厥热胜复证;三是阴阳逆乱不相顺接而致的四肢逆冷证。此外,厥阴病...


求道
畅读VIP

608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