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食滞胃肠嗳气:嗳气有酸腐臭味,嗳声闷浊,或恶心,嗳气不连续发作,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大便有酸腐臭味或秘结,舌苔厚腻,脉象滑实。
肝气犯胃嗳气:嗳气频繁,嗳声响亮,纳呆胸闷不舒,胁肋隐痛,胃脘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脾胃气虚嗳气:神疲乏力,嗳气断续,嗳声低弱,呕泛清水,不思饮食,便溏,面色㿠白或萎黄,舌质淡,薄白苔,脉象虚弱。
鉴别分析
食滞胃肠嗳气与肝气犯胃嗳气:二者皆为实证。前者由于饮食所伤,后者由于情志不遂。二者主要区别是兼症不同。食滞胃肠嗳气,由饮食不节,停滞胃脘,中焦气机受阻,胃气上逆,故见嗳声闷浊;而肝气犯胃嗳气,由于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故见嗳声响亮,嗳气频繁。食滞胃肠嗳气,兼见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嗳气带酸臭味,大便亦有酸腐臭味等伤食证的特点。肝气犯胃嗳气,由于肝气郁结,胃失和降,故见胸闷不舒,胁肋隐痛,脉弦等症。前者治以消食导滞、理气和中法,方用保和丸。后者治以疏肝理气、降逆和胃法,方用柴胡疏肝汤。
脾胃气虚嗳气:由于素体虚弱或病后失调,脾胃气虚,纳运失常,胃气不和,故嗳气断续,嗳声低弱。本证与前述两证之鉴别是:食滞胃肠之嗳气,特点是嗳气有酸腐味;肝气犯胃之嗳气,特点是具有嗳而不畅,其声高亢,本证则嗳声低弱。此外从病史上亦可分辨,食滞者有伤食史,肝气者有情志抑郁史,本证有久病体虚史。食滞者舌苔厚腻而脉滑,肝气与脾胃虚弱者,虽皆可见舌苔薄白,但兼证与脉象不同。食滞、肝气郁为实,治以消导和中;本证则以补益脾胃为主,方用健脾散。


求道
畅读VIP

210

0

林盛进
认证讲师
原创投稿

443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746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15

0


求道
畅读VIP

543

0


白术
签约讲师

681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842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