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温病条辨》
详细内容
[组成]
玄参一两(30g) 麦冬连心,八钱(24g) 细生地八钱(24g)
[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增液润燥。
[主治]
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
[方解]
阳明温病不大便,不外热结、液干两端。若阳邪炽盛之热结实证,则用承气汤急下存阴;若热病阴亏液涸,《温病条辨》所谓“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当增水行舟。本方所治大便秘结为热病耗损津液,阴亏液涸,不能濡润大肠,“无水舟停’’所致。津液亏乏,不能上承,则口渴;舌干红,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脉沉而无力者,主里主虚之候。治宜增液润燥。方中重用玄参,苦咸而凉,滋阴润燥,壮水制火,启肾水以滋肠燥,为君药。生地甘苦而寒,清热养阴,壮水生津,以增玄参滋阴润燥之力;又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用甘寒之麦冬,滋养肺胃阴津以润肠燥,共为臣药。三药合用,养阴增液,以补药之体为泻药之用,使肠燥得润、大便得下,故名之曰“增液汤”。本方咸寒苦甘同用,旨在增水行舟,非属攻下,欲使其通便,必须重用。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津亏肠燥所致大便秘结之常用方,又是治疗多种内伤阴虚液亏病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便秘,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温热病津亏肠燥便秘,以及习惯性便秘、慢性咽喉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糖尿病、皮肤干燥综合征、肛裂、慢性牙周炎等证属阴津不足者。
温存厚治刘某热盛津枯案
癸酉三月,邑侯李听翁之外甥刘辑五得染温病,被医误治,遂成烦躁不眠,两目直视,大小便闭,津液枯涸,舌起芒刺,危在顷刻。延医满座,各出心裁,或议温补,或议攻下,纷纷不决。延余往视,因各医议论不同,取决于余...


白术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畅读VIP

525

0
白虎汤、增液汤的既病防变思想
叶天士在《温热论》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本意是,在用甘寒之品清阳明气分热邪时,应该适当加入咸寒之品固护肾液,因为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所以在清阳明气分热邪护胃津的同时,要...


求道
畅读VIP

424

0
阳虚血瘀胁痛案
赵某,女,42岁。肝炎缠身多年,虽经多方医治,症状时轻时重,已步硬变之途。昨日求诊,右胁灼痛、刺痛,夜间尤甚,剧时难以入睡。体倦神疲,五心烦热,月经先期,量少黏稠。纳化呆滞,大便干涩,口干口苦,思饮欲...


白术
签约讲师

361

0
查看更多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