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Yù Lǐ Rén

别名

郁子(《医心方》),郁里仁(《珍珠囊》),李仁肉(《药材学》)。

来源及植物形态

郁李仁,始载于《本经》。为蔷薇科植物欧李(酸丁、小李红)Prunus humilis Bunge.、郁李(赤李子)Prunus japonica Thunb.或长柄扁桃Prunus pedunculata Maxim.的干燥成熟种子。前二种习称“小李仁”,后一种习称“大李仁”。主产于辽宁、内蒙古、河南、河北等地。


欧李 Prunus humilis Bge.



郁李 Prunus japonica Thunb



长柄扁桃 Prunus pedunculata Maxim.

采制

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干燥。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雷公炮炙论》:"凡采得(郁李仁),先汤浸,然,削上尖,去皮令净,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阴干,研如膏用。"

性味归经

性味:辛苦甘,平。

①《本经》:"味酸,平。"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

④《蜀本草》:"甘酸。"


归经:入脾、大小肠经。

张元素:"入脾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肠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手阳明、手太阳经。"

④《本草新编》:"入肝、胆二经。"

功能主治

润燥,滑肠,下气,利水。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肿,四肢浮肿,脚气。


1.郁李仁质润多脂,润燥通便作用类似火麻仁而较强,适用于津枯血少肠燥之便秘,常与火麻仁柏子仁杏仁等润肠药同用,如《世医得效方•卷六》五仁丸。亦可配伍生地当归何首乌等养血润肠之品,标本兼顾。


2.郁李仁具有下气利水消肿之功,适用于水肿腹满之证。早在《本经》已有治“大腹水肿”的记载。古方每用其与利水、行气之品配伍。如《圣济总录•卷八十》郁李仁汤,以其配桑白皮赤小豆、橘皮等。


此外,本品亦能止咳,治咳嗽气逆。《圣济总录•卷六十六》郁李仁煎,治积年上气咳嗽,不得卧,用郁李仁水研如杏酪,去滓,煮令无辛气,次下酥枣少食之。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


注意:阴虚液亏及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津液不足者,慎勿轻用。"

②《得配本草》:"大便不实者禁用。"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


2.《药性论》:"治肠中结气,关格不通。"


3.《食疗本草》:"破癖气,下四肢水。"


4.《日华子本草》:"通泄五脏,膀胱急痛,宣腰胯冷脓,消宿食,下气。"


5.《珍珠囊》:"破血润燥。"


6.李杲:"专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


7.《本草再新》:"行水下气,破血消肿,通关节,治眼长翳。"


8.《纲目》:"郁李仁甘苦而润,其性降,故能下气利水。按《宋史·钱乙传》云,一乳妇因悸而病,既愈,目张不得瞑。乙曰,煮郁李酒饮之使醉,即愈。所以然者,目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郁李去结,随酒入胆,结去……,目则能瞑矣。此盖得肯綮之妙者也。"


9.《本草经疏》:"郁李仁,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又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脾虚而湿热客之,则小肠不利,水气泛溢于面目四肢,辛苦能润热结,降下善导癃闭,小便利则水气悉从之而出矣。""郁李仁,性专降下,善导大肠爆结,利周身水气,然而下后多令人津液亏损,燥结愈甚,乃治标救急之药。"


10.《本革新编》:"郁李仁,入肝、胆二经,去头风之痛。又入肺,止鼻渊之流涕。消浮肿,利小便,通关格,破血润燥,又其余技。虽非常施之品,实为解急之需。关膈之症,最难开关,郁李仁善入肝,以调逆气,故能达上下,不可不备也。"


11.《木草求真》:"郁李仁,世人多合胡麻同用,以为润燥通便之需,然胡麻功止润燥、暖中、活血,非若郁仁性润,其味辛甘与苦,而能人脾下气,行水破血之剂也。故凡水肿癃急便闭,关格不通,得此体润则滑,味辛则散,味苦则降,与胡麻实异,而又可以相须为用。"

按语备注

郁李仁火麻仁都能润肠通便,但火麻仁滋养润燥,作用缓和,适用于病后体虚及胎前产后的肠燥便秘郁李仁则滑肠通便作用较强,且能利尿。


郁李仁后,在大便解下前可能有腹部隐痛。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