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Yín Chái Hú

别名

银胡(《本草求真》),山菜根、山马踏菜根(《山东中药》),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中药志》)。

来源及植物形态

银柴胡,始载于《本草纲目•卷十三》。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 lanceolata Bge.的干燥根。分布于宁夏、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地。


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 lanceolata Bge.

采制

银柴胡:拣去杂质,去声,用水洗净,稍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鳖血银柴胡:取银柴胡片,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职出,放凉。(每锒柴胡100斤,用活鳖200个取血)

性味归经

性味:甘苦,凉。

①《本经逢原》:"甘,微寒,无毒。"

②《医林纂要》:"苦,寒。"

③《陕西中草药》:"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入肝、胃经。

①《本经逢原》:"行足阳明、少阴。"

②《本草便读》:"入肝、胆。"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治虚劳骨蒸,阴虚久疟,小儿疳热羸瘦。


本品味甘微寒,其性平和,而无过寒苦泄伤阴之弊,最以清虚热见长。常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盗汗诸症,多与地骨皮青蒿鳖甲等清热滋阴药伍用,如《证治准绳•类方•第一册》清骨散。又为清疳热要药,用治小儿疳积发热、腹大、消瘦等症,可与党参栀子胡黄连黄芩等同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注意: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服。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治劳热骨蒸。"


2.《本草备要》:"治劳疳良。"


3.《本草从新》:"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小儿五疳羸热。"


4.《医林纂要》:"坚肾水,平相火。"


5.《本草求原》:"清肺、胃、脾、肾热,兼能凉血。治五脏虚损,肌肤劳热,骨蒸烦痛,湿痹拘挛。"


6.《本经逢原》:"银柴胡,其性味与石斛不甚相远。不独清热,兼能凉血。《和剂局方》治上下诸血龙脑鸡苏丸中用之。凡人虚劳方中,惟银州者为宜,若用北柴胡,升动虚阳,发热喘嗽,愈无宁宇,可不辨而混用乎!按柴胡条下,《本经》推陈致新,明目益精,皆指银夏者而言。非北柴胡所能也。"


7.《本草便读》:"银柴胡,无解表之性。从来注《本草》者,皆言其能治小儿疳热,大人痨热,大抵有入肝胆凉血之功。"


8.《本草正义》:"柴胡,古以银州产者为胜,宋之苏颂已有是说,陈承亦谓银夏者最良,然虽有其说,而尚未分用,故濒湖《纲目》仍未显为区别。今之二种分用者,盖即石顽提倡之力。而以今之功用言之,治虚热骨蒸,自有实效,断非北柴胡之升阳泄汗可比;然则古人谓柴胡虚劳之药者,亦指银柴胡言之也。赵恕轩《纲目拾遗》,谓热在骨髓,非银柴胡莫疗,用以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及小儿五疳羸热,盖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辟,固虚热之良药。苟劳怯而未至血液枯绝,以此清理虚火之燔灼,再合之育阴补脾,尚可徐图挽救,非北柴胡之发泄者所可同日语也。"


9.《新疆中草药手册》:"清热凉血。治肺结核潮热。"

按语备注

银柴胡之名,始见于《本草纲目•卷十三》柴胡项。云:“银州……所产柴胡长尺余而微白且软,不易得……近时有一种根似桔梗沙参,白色而大,市人以伪充银柴胡。”《本草原始•卷一》亦云:“银夏柴胡根类沙参而大,皮皱色黄白,肉有黄纹,市卖皆然。”这些记载说明,至少从明代始石竹科的银柴胡已作为柴胡的“伪品”入药。同时,《神农本草经疏•卷六》载云:“按今柴胡俗用者有二种,色白黄而大者为银柴胡,用以治劳热骨蒸;色微黑而细者,用以解表发散。” 《本草述•卷七》亦云:“黑色肥短硬苗者主发表退热……又有一种出银州白色者,治劳热用之。以其色白入肺,质稍实不轻散,本草惟言银州者胜,未尝分言也。”这又说明,明代的医药学家,通过临床实践,对两种柴胡的不同性能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到了清代,《本经逢原》、《本草纲目拾遗》等本草著作正式将银柴胡柴胡条中分出,作为单项叙述。


银柴胡柴胡,名称相似而均能退热。所不同的是:银柴胡功能凉血除蒸、退虚热、除疳热,略兼益阴,善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及小儿疳热等证,多以虚热为治。而柴胡功能发表退热,善治邪在少阳往来寒热、外感高热及疟疾寒热等证,多以实热为治,此外,柴胡又能疏肝解郁、升举清阳,而银柴胡则不具。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