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Qīnɡ Fěn

别名

汞粉(《本草拾遗》),峭粉(《日华子本草》),水银粉(《嘉佑本草》),腻粉(《传家秘宝方》),银粉(《本草述》),扫盆(《本草便读》)。

释名

《本草纲目•卷九•水银粉》云:“轻言其质,峭言其状,腻言其性,”故有轻粉、峭粉、腻粉之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轻粉,始见于《本草拾遗》,原名水银粉,又名汞粉。为以水银、明矾(或胆矾)、食盐等用升华法制成的氯化亚汞结晶。主产于湖北、山西、陕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

采制

用砖砌一炉灶,上有10个炉眼,每一炉眼放一平底锅。先将胆矾3.5斤、食盐3斤放于盆内,加水约3斤混合,放入水银6.25斤,搅拌成粥状,再加入红土约10大碗,拌和成半干半湿的软泥块,分成10份,捏成馒头形。另在平底锅中央撒一层沙土,将馒头状物分别放在沙土上,并用陶碗或瓷盆盖上,再用泥封固,以防泄气。先放在炉旁。每炉约用上等木炭47斤,先在炉外烧之全红,再装入各炉眼内,略烧片刻,即行通火,将炉眼中央摆成空型,若见有火苗之处,用炭压盖不使上燃,再将炉门关闭,开始闷火。等到炭已烧透,至无火苗,且外被一层白灰时,将已封固的平底锅放在每个炉眼上,将炉门关闭。22小时后开锅,则见锅内出现多数多角形片状雪花样结晶,用鸡翎扫下,拣去杂质,遮光密闭保存。红土与沙仍可继续使用。


①《品汇精要》:"凡作粉,先要作麯,其作麯之法:以皂矾一斤,盐减半,二味入旧铁锅内,以慢火炒之,仍以铁方铲搅不住手,炒干成麯,如柳青色。其升粉法,先置一平台,高三尺余,径二尺,不拘砖垍,以荆柴炭一斤碎之如核桃大,烧于台上,扇炽,每升粉一料,用水银一两二钱,麯二两二钱,内石臼内,石杵研,不见水银星为度,却入白矾粗末二钱,三味搅匀,平摊铁鏊中心,约厚三分许,鹅翎遍插小孔,将澄浆瓦盆覆之,缝以盐泥固济,勿令太实,实则难起。置鏊于炽火上,候微热,以手蘸水轻抹其缝及盆,复用砖立鏊下,周护火气,待火尽、盆温,揭之,勿令手重,重则振落,其粉凝于盆底,状若雪花而莹洁,以翎扫之,瓷器收贮。其盆鏊浊滓,入后料再升。"


②《纲目》:"升炼轻粉法:用水银一两,白矾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升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粉八钱。"

性味归经

性味:辛,寒,有毒。

①《嘉佑本草》:"辛,冷,无毒。"

《医学入门》:"有毒。"

③《本草从新》:"辛冷而燥,有毒。"


归经:入肝、肾经。

《玉楸药解》:"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

杀虫,攻毒,利水,通便。治疥癣,瘰疬梅毒,下疳,皮肤溃疡水肿,臌胀,大小便闭。


1.本品燥烈有毒,外用既能攻毒杀虫,又能收湿敛疮,且善止痒,故可治疮疡溃烂、脓水淋漓作痒等。其性寒又兼清热,疮疡兼热者尤宜,常研为散剂,或掺于膏药上,或调入油膏中,并多与清热解毒收湿敛疮之品同用,以增强药力。如《外科正宗•卷四》蛤粉散,以之配黄柏15g,蛤粉、煅石膏各30g,共为细末,凉水或麻油调涂,治黄水疮痒痛。《永类铃方•卷四》以之少许与黄连末适量,猪胆汁调涂,治臁疮不合。《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二•诸恶疮》粉香散,以本品二钱匕、乳香一钱,葱一根煨熟,共为膏,外敷患处,3日一换,治恶疮。


本品内服也能攻毒杀虫。用治梅毒疮烂,外用内服,单用或入复方均可。如《本草纲目•卷九•水银粉》转引《积善堂经验方》方,单用本品干掺患处,治下疳阴疮。《岭南卫生方•卷中》治杨梅疮方,以本品3g、大枫子10g为末,外涂治杨梅疮烂。《本草纲目•卷九•水银粉》引《杨诚经验方》方,治梅毒疮,以之与胡桃肉、炒槐花、红枣肉各6g,捣丸,分作3服,初日鸡汤下,二日酒下,三日茶下。


本品古为治梅毒要药,现代研究亦证明其对梅毒螺旋体有微弱的抑制作用,能增加梅毒患者的抗病力,使梅毒病损之皮疹消退,肿大淋巴结缩小,但由于其对人体毒性较大,故逐渐被它药所代替,今内服尤其鲜见。


2.本品除攻毒收湿外,外用又能杀灭皮肤寄生虫,抑制皮肤致病真菌,故又可治疥癣疹痒,对皮肤浸润肥厚性、皮疹干燥脱屑性,以及皮损浸淫湿烂性瘙痒,均有止痒效果。治疥癣瘙痒多入复方用,如《证治准绳•疡医•卷五•疥癣》方,以轻粉1.5g,狼毒细辛、 水银各3g,油蜡和作丸,绵裹,擦患处,即治疥疮。又如《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七•诸癣》如圣散,以之与风化石灰铅丹硫黄共为细末,生油调涂,治一切干湿癣。


治皮肤湿疹,属湿性流水者,宜入散剂干掺;属干性或流水甚少者,宜以麻油、菜油或香油调涂。如经验方,以本品15g配煅石膏60g、白及面30g、密陀僧21g、枯矾9g,共为极细末,慢性者加红粉9g,依上法每天涂药3~5次,可治急、慢性湿疹


又治酒鼽鼻、痤疮等证。古方每以之配入面药内用;今人将其入复方为散,以凉水、麻油、凡士林或蜂蜜调涂。如《疮疡外用本草•轻粉》加味颠倒散,以轻粉6g,配大黄硫黄各60g,研为极细末,凉水调为稀糊,睡前薄涂患处,晨即洗去,扑以干药粉,治酒鼽鼻、痤疮,能改善毛细血管扩张,抑制皮脂溢出,使炎症迅速局限吸收,或促进脓液排出。


3.轻粉内服,有利水通便作用,现代研究亦证实。故可用治水肿及二便不利等症,尤宜水肿兼二便不利证属形气俱实者,并常与大戟芫花、牵牛等峻下逐水药合用制成丸散内服,如《宣明论方•卷八》三花神佑丸。若再加入青皮槟榔等破气行水药,则药力更强,如《景岳全书•古方八阵》舟车丸。若症情轻者,亦可单用,如《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治大便难诸方》方,以本品与麻油混合,空腹服,治大小便关格不通,腹胀喘满;以本品入枣肉内炙熟为末服,治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外用:研末调敷或干撒。


内服:每次0.06 ~0.15g,1日不超过2次,入丸散或装入胶囊服。与水共煮则使毒性增强,故忌入汤剂。


注意:

1.本品毒性强烈,内服宜慎,孕妇及体弱者忌服。《本草经疏》云:“凡闭结由于血虚不能润泽;小儿疳病,脾胃两虚;小儿慢惊,痰涎壅上;杨梅结毒,发于气虚久病之人,咸不宜服。”故不能过量或持续服用。

2.中山医学院《中药临床应用》云:轻粉“对心性水肿较适用,对肝硬化水肿则效果不确切,而对肾性水肿,因其刺激肾脏,故禁用”。

3.本品对黏膜有一定刺激,宜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服,服后要漱口,以防口腔糜烂。漱口液可用凉开水,或银花甘草汤等。

4.外用有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报道,对药物易于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5.《疮疡外用本草》云:“将轻粉调入油蜡膏中时,应俟油蜡膏完全冷凝后再搅入调匀,不可将轻粉放入热油中。临床上有因调制药膏时未待油冷即将轻粉搅入,在外用时引起接触性皮炎之病例,制药膏时尤当注意。”

6.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腐蚀性胃肠炎、坏死性肾病、周围循环衰竭。口服中毒者,即出现口有金属味及辛辣感,黏膜红肿,口渴呕吐,吐出带有黏膜碎片的血糊样物,继则泻血便,尿少,呼吸困难,虚脱或中毒性肾病,以致于死亡。

慢性中毒,大多为职业性汞中毒者,以神经衰弱症候群为主。口中亦有金属味,流涎,牙龈肿胀,出血,牙齿松动脱落,牙根部牙龈上有黑色汞线。常有恶心呕吐、食欲差、腹痛、腹泻等。精神方面,可见不安、兴奋、易怒、消极、胆小、幻觉、缺乏自信,甚至行为怪癖。还见汞毒性震颤,先见于手指、眼睑、舌、腕部,重者累及手臂、下肢和头部,甚至全身。震颤呈对称性,紧张时加重,从事熟练工作或睡时消失。此外,尚有肝功损害,性功能减退等。

7.救治:①口服中毒者,给予2%碳酸氢钠溶液或温开水洗胃;②给予牛奶、鸡蛋清等,使与汞结成汞的蛋白质络合物,减少消化道对汞的吸收,并保护消化道黏膜;③禁食盐,因食盐能增加升汞的溶解度;④应用对抗剂,每0.06g汞,用磷酸钠0.324-0.65g,再加醋酸钠0.324g,溶于半杯温水中,每小时1 次,连用4~6 次,目的是使氯化高汞还原为毒性较低的甘汞;⑤应用解毒剂二羟基丙磺酸钠等,亦可用硫代硫酸钠;⑥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⑦中药可用金银花甘草绿豆土茯苓等煎汤服。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通大肠,转小儿疳并瘰疬,杀疮疥癣虫及鼻上酒齄,风疮瘙痒。"

2.《本草衍义》:"下涎药并小儿涎潮、瘈疭多用。"

3.张元素:"洁净府,去膀胱中垢腻。"

4.《医学入门》:"消水肿,止血痢,吐风涎。"

5.《纲目》:"治痰涎积滞水肿臌胀,毒疮。"

6.《本草正》:"治瘰疬诸毒疮,去腐肉,生新肉。"

7.《木草衍义》:"水银粉,下涎药并小儿涎潮、瘈疭多用。然不可常服及过多,多则其损兼行。若兼惊,尤须审谨。盖惊为心气不足,不可下,下之里虚,惊气人心不可治,若其人本虚,便须禁此一物。"

8.刘完素:"银粉,能伤牙齿,盖上下齿龈属手足阳明之经,毒气感于肠胃,而精神气血水谷既不胜其毒,则毒即循经上行,而至齿龈嫩薄之分为害也。"

9.《医学入门》:"轻粉,《经》云利大肠,东垣又云抑肺而敛肛门,何也?盖轻粉经火本燥,原自水银性冷,用之于润药则利,用之于涩药则止,所以又能消水肿,止血痢,吐风涎。要之虚病禁用,实者亦量用之。"

10.《纲目》:"水银乃至阴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加以盐矾炼而为轻粉,加以硫黄升而为银朱,轻飞灵变,化纯阴为燥烈,其性走而不守,善劫痰涎,消积滞,故水肿风痰湿热毒疮,被劫涎从齿龈而出,邪郁为之暂开,而疾因之亦愈。若服之过剂,或不得法,则毒气被蒸,审入经络筋骨,莫之能出,痰涎既去,血液耗亡,筋失所养,营卫不从,变为筋挛骨痛,发为痈肿疳漏,或手足皲裂,虫癣顽痹,经年累月,遂成废涸,其害无穷。陈文中言,轻粉下痰而损心气,小儿不可轻用,伤脾败阳,必变他证,初生尤宜慎之。"

11.《本草经巯》:"水银粉,疗体与水银相似,第其性稍轻浮尔。大肠热燥则不通,小儿疳病,因多食甘肥,肠胃结滞所致,辛凉总除肠胃积滞热结,故主之也。其主瘰疮疥癣虫及鼻上酒鼓风疮瘙痒者,皆从外治,无非取其除热杀虫之功耳。"

按语备注

《本草纲目•卷九•水银粉》云:“昔萧史与秦穆公炼飞云丹,第一转乃轻粉,即此。”若是,即说明远在秦代我国已能炼制轻粉了,待考。又,在贮存轻粉时,应密贮于瓷瓶或有色玻璃瓶中,避免日光照射后引起化学质变。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