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Mì Tuó Sēnɡ

别名

蜜陀僧(《雷公炮炙论》),没多僧(《唐本草》),炉底(《纲目》),银池、淡银(《药物出产辨》),金炉底、银炉底(《现代实用中药》),金陀僧(《中药志》)。

释名

新修本草》云:“出波斯国,一名没多僧,并胡言也。”由此可知,密(蜜)陀僧、没多僧,均系胡语之译音。

来源及植物形态

密陀僧,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原名蜜陀僧。为铅或方铅矿加工而成的粗制氧化铅(Pbo)。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等地,江苏、陕西也有少量加工。

采制

制法:以往取白方铅矿提炼银、铅时沉积于炉底的副产品。目前系将铅熔融后,用长铁棍在熔铅中旋转几次,部分熔铅粘附于铁棍上。然后取出浸入冷水中,熔铅冷却后变成氧化铅固体,即为密陀僧


炮制:研为细粉。


《医林纂要》:"甘草水煮用。"

性味归经

性味:咸辛,平,有毒。

①《唐本草》:"味咸辛,平,有小毒。"

②《日华子本草》:"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肝、脾经。

《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②《本草求真》:"入脾。"

功能主治

消肿杀虫,收敛防腐,坠痰镇惊。治痔疮,肿毒,溃疡,湿疹,狐臭,创伤,久痢,惊痫。


1.密陀僧咸辛有毒,外用既能攻毒杀虫,又能收湿敛疮防腐,故可用治疮疡脓多、湿疹顽癣湿烂流水等皮肤或黏膜渗出性较多疾患。常制成散剂或硬膏剂外敷。治慢性疮疡渗出较多者,单用即可收攻毒制泌敛疮之效;若与轻粉炉甘石龙骨等攻毒收湿敛疮之品同用,则疗效更佳。如《证治准绳•疡医•卷五》密陀僧散,以之与雄黄、雌黄、轻粉、铅粉合用为末,用时先以柳枝、甘草煎汤洗疮,后敷药面,治热毒恶疮臭烂,久不生肌。治湿疹日久或顽癣湿痒等,单用即效。如《本草纲目•卷八•密陀僧》方,单用本品研末外敷,治阴汗湿痒;转 引《孙氏集效方》以之与香油同入粗碗内磨化,油纸摊膏,反复贴之,治血风臁疮。也可与轻粉冰片等合用,以加强疗效。如《疮疡外用本草》治慢性湿疹及一切瘙痒湿烂之皮损性疾患,以本品30g、轻粉3g,共为细末,花椒油调敷,或以凡士林配成25%~30%软膏外用,有较好的止痒、清除浸润之效果。


2.本品外用,又兼收湿止汗,故又可用治狐臭及手足多汗。单用入复方均可。如《疮疡外用本草》腋臭散,以本品120g,配枯矶60g、轻粉15g、冰片9g,共为细末, 频搽腋下,治上证有效,亦治手足多汗。


3.本品能攻毒杀虫收敛,外用还可治汗斑、酒鼽鼻等证。单用效弱,多人复方。例如《本草纲目•卷八•密陀僧》转引《活人心统》方,以本品24g、雄黄12g,共为细末,用时先以姜片将患处擦热,再以姜片蘸末擦之,治夏月汗斑如疹;单用为末,乳汁调敷,治酒鼽鼻。


此外,本品与黄丹均为铅之氧化物,故常代黄丹熬制铅丹硬膏。


又,古人曾以其内服治泻痢、疟疾、惊痫等证。认为其质重,内服有坠痰镇惊、截疟、止痢等作用。因毒大,今人已很少以其内服。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外用:适量,研末掺撒或调涂。


内服:入丸散,每日0.3~1g。


注意:多作外用,不宜内服。若内服不可过量或久服,以免引致铅中毒。中毒症状及解救方法见铅丹条使用注意项。

《本草经巯》:"大都可外敷,不可内服。"

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久利,五痔,金创。面上瘢酐,面膏药用之。"

2.《日华子本草》:"镇心,补五脏,治惊痫、嗽、呕及吐痰等。"

3.《本草别说》:"通治口疮最验。"

4.《纲目》:"疗反胃消渴疟疾,下痢。止血,杀虫,消积。治诸疮,消肿毒,除胡臭。"

5.《纲目》:"密陀僧,感铅银之气,其性重坠下沉,直走下焦,故能坠痰止吐,消积,定惊痫,治疟痢,止消渴,疗疮肿。洪迈《夷坚志》云:惊气入心络,瘖不能言语者,用密陀僧末一匕,茶调服。昔有人伐薪,为狼所逐,而得是疾,或授此方而愈。又一军校采藤,逢恶蛇病此,亦用此而愈。此乃惊则气乱,密陀僧之重以去怯而平肝也。其功力与铅丹同,故膏药中以代铅丹云。"

6.《本草经疏》:"密陀僧感银铜之气而结,故其味咸辛气平,有小毒。久痢、五痔,大肠湿热积滞也,辛主散结滞,咸主润下除热,大肠清宁,则久痢五痔自瘳矣。体重能消磨坚积,味咸能人血凉血,故又主金疮及灭面上瘢酐也。"

7.《本草正》:"治汗斑,收阴汗、脚气。"

8.《本经逢原》:"水磨服,解砒霜、硫黄毒。"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