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肝经湿热
1.临床表现:阴汗多,质黏滑,味臊臭,常伴阴痒、阴痛,伴胸胁胀满,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黄,大便黏。舌红苔黄,脉弦数。
药物:柴胡10g,炒黄柏10g,升麻5g,泽泻10g,茯苓15g,汉防己10g,羌活10g,麻黄根3〜5g,龙胆草10g,红花3〜5g,当归10g,生甘草6〜10g。
方义:柴胡、升麻、羌活疏肝祛风,所谓“风以胜湿”者。泽泻、茯苓、防己、甘草除湿利水,龙胆草、黄柏清肝经湿热,麻黄根止汗,当归及少量红花寓和肝、养肝之义。使气血流通,肝经疏泄功能调达。
加减:若见大便干结,加制大黄通腑;小便黄者,加竹叶、通草清利。局部潮湿较甚者,加苍术、薏苡仁、牛膝,合黄柏即四妙丸,清利湿热。
5.变通法:可用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代之。若以局部湿痒汗多为主者用柴胡渗湿汤,若以局部湿痛臊臭为主者则宜龙胆泻肝汤。阴汗症甚者,可用三妙丸(《医学正传》)加味。
(二)肾阳不足
1.临床表现:外阴汗多,如水状流淌,局部冷,伴遗精、早泄、阳痿,四肢不温,腰脊酸痛。舌淡,苔润薄而白,脉沉细。
3.治法:温肾壮阳,散寒通络。
药物:山药15g,续断10〜15g,补骨脂10〜15g,胡芦巴10g,川楝子10g,小茴香5g,茯苓10〜1 5g,桃仁10g,杏仁10g。
方义:山药、续断、补骨脂、胡芦巴温肾壮阳,川楝子、小茴香、桃仁、杏仁散寒通络,茯苓利水渗湿。
加减:阴冷甚者,加肉桂、淡附子温阳;汗多、水湿甚者,加白术、桂枝利水。性功能减退者,合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补肾阳。


白术
签约讲师
原创投稿
畅读VIP

506

0
刘军
原创投稿
畅读VIP

667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538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52

0

茯苓
畅读VIP

927

0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570

0

四君人参

736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721

0


白术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496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747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