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拼音
Má Huánɡ Gēn
别名
苦椿菜(《大同府志》)
来源及植物形态
采制
性味归经
性味:甘,平。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本草正》:"味甘微苦、微涩,平。"
归经: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各家论述
1.陶弘景:"止汗,夏月杂粉用之。"
3.《纲目》:"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自汗有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脾虚、阴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痉诸症,皆可随证加而用之。当归六黄汤加麻黄根治盗汗尤捷,盖其性能行周身肌表。故能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腠理也。《本草》但知扑之之法,而不知服饵之功尤良也。"
4.《本草经读》:"麻黄根节,古云止汗,是引止汗之药,以达于表而速效,非麻黄根节自能止汗,旧解多误。"
5.《本草正义》:"麻黄发汗,而其根专于止汗,昔人每谓为物理之奇异。不知麻黄轻扬,故表而发汗,其根则深入土中,自不能同其升发之性。况苗则轻扬,根则重坠,一升一降,理有固然。然正惟其同是一本,则轻扬走表之性犹在,所以能从表分而收其散越,敛其轻浮,以还归于里。是固根荄收束之本性,则不特不能发汗,而并能使外发之汗敛而不出,此则麻黄根所以有止汗之功力,投之辄效者也。凡止汗如糯稻根、桃干、小麦、枣仁之类,皆取其坚凝定静之意,以收散失之气,其旨皆同,夫岂麻黄与根同出一本,而其性顾乃背道相驰耶?防风发汗,其根止汗,亦是此义。"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