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Má Huánɡ Gēn

别名

苦椿菜(《大同府志》)

来源及植物形态

麻黄根,始载于《名医别录》。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或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的干燥根及根茎。产地同麻黄


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采制

立秋后采挖,去净须根及茎苗,晒干。


炮制: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甘,平。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本草正》:"味甘微苦、微涩,平。"


归经: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

治体虚自汗盗汗


麻黄根收敛止汗,为治标之品。可随证配入复方中使用。如《证治准绳•女科•卷五》麻黄根散,治气血亏损而自汗不止,以本品与补气养血的黄芪当归并用;《本草纲目•卷十五•麻黄》引《谈野翁试验方》治虚汗无度,以本品与黄芪等份为丸,浮麦汤送下,以止为度。治盗汗阴汗,《本草纲目•卷十五•麻黄》方,以本品同牡蛎研粉,扑之。若与生地五味子山茱萸牡蛎龙骨等滋阴敛汗药配伍,治阴虚盗汗尤可增加药效。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外用:研细作扑粉。


注意:本品收敛止汗,有表邪者忌服。

各家论述

1.陶弘景:"止汗,夏月杂粉用之。"

2.《滇南本草》:"止汗,实表气,固虚,消肺气、梅核气。"

3.《纲目》:"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自汗有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脾虚、阴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痉诸症,皆可随证加而用之。当归六黄汤麻黄根盗汗尤捷,盖其性能行周身肌表。故能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腠理也。《本草》但知扑之之法,而不知服饵之功尤良也。"

4.《本草经读》:"麻黄根节,古云止汗,是引止汗之药,以达于表而速效,非麻黄根节自能止汗,旧解多误。"

5.《本草正义》:"麻黄发汗,而其根专于止汗,昔人每谓为物理之奇异。不知麻黄轻扬,故表而发汗,其根则深入土中,自不能同其升发之性。况苗则轻扬,根则重坠,一升一降,理有固然。然正惟其同是一本,则轻扬走表之性犹在,所以能从表分而收其散越,敛其轻浮,以还归于里。是固根荄收束之本性,则不特不能发汗,而并能使外发之汗敛而不出,此则麻黄根所以有止汗之功力,投之辄效者也。凡止汗如糯稻根、桃干、小麦、枣仁之类,皆取其坚凝定静之意,以收散失之气,其旨皆同,夫岂麻黄与根同出一本,而其性顾乃背道相驰耶?防风发汗,其根止汗,亦是此义。"

6.《四川中药志》:"敛汗固表。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