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以颜面、胸背等处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名曰粉刺。又名痤,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座。”《诸病源候论》称为面疱。《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称为肺风粉刺:“此症由肺经风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


粉刺好发于青春发育期,易反复发生,每在饮食不节、妇女月经前后加重。相当于西医之痤疮。素体血热内盛,外壅颜面胸背为其内因,若饮食辛辣鱼腥,外感风热火毒则易诱发。且日久不已,则气滞、血瘀、痰凝互结,使症情加重,反复发作。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肺胃郁热

1.临床表现:颜面丘疹与毛囊相一致,形为粟米,可挤出白粉色油状物,多发于鼻周围,部分疮顶可见黑头,肤色油滑光亮。口干渴便秘,尿黄。舌红苔薄黄或厚腻,脉滑数。为丘疹性痤疮

2.病因病机:素有血热,复受风邪,肺经郁热,薰蒸颜面而成。

3.治法:疏风清肺。

4.方剂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枇杷叶10g(去毛,包),桑白皮10g,黄芩15g,黄连15g,连翘10g,赤芍10g,丹皮6g,防风10g,白芷6g,白蒺藜10g。

方义:白蒺藜防风白芷疏风,黄芩桑白皮枇杷叶清肺,黄连连翘解毒,赤芍丹皮凉血。

加减:口渴者加生石膏知母清热,便秘加生大黄通便,脓疱加地丁草、野菊花清热解毒,经前加重加益母草当归调经,兼见血热者加凌霄花红花生地凉血。

5.变通法:可用清上防风汤(见医家经验)加减。若兼有脾胃湿热者,可合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藿香防风石膏、山栀、甘草除湿泻热。若兼有血热者,可合清胃散《兰室秘藏》),生地丹皮赤芍升麻黄连凉血。


(二)肠胃湿热

1.临床表现:颜面散在毛囊性丘疹,红肿热痛或脓疮,如粟米大小,挤出白粉色油状物质,间有黑头,口周较多,亦可见于前胸、后背,面部皮肤油腻。胸闷脘痞,多食或纳呆,口臭便秘心烦,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病因病机:阳明经循于口周、颜面。饮食肥甘,助湿化热,湿热互结,循阳明经薰蒸于面,致成粉刺。

3.治法:清热利湿。

4.方剂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加减。

药物:藿香10g,厚朴6g,苍术10g,石菖蒲10g,佩兰10g,连翘15g,黄芩15g,六一散10g(包), 薏苡仁30g,茵陈蒿30g。

方义:藿香佩兰石菖蒲芳化泄浊,苍术厚朴燥湿调中,连翘黄芩清热解毒,薏苡仁六一散利湿,茵陈蒿清热利湿,是治疗此类痤疮的经验用药。

加减:热盛加山栀、黄柏,脓疮加银花、野菊花蒲公英

5.变通法:可用芩连平胃散《医宗金鉴》)加减,亦可用三仁汤《温病条辨》)加减,也是清热利湿之剂。


(三)血热瘀滞

1.临床表现:颜面两颊散在潮红色丘疹,如米粒大小,以口、鼻周围及两眉间为多,面部潮红,遇热及情绪激动尤甚。手足心热,男子患者面色晦黯或紫红,妇女月经色红而鲜、先期量多,其症经前加重。舌红,脉细数或滑数。

2.病因病机:气郁化热,伏于营血,发于颜面,久则成瘀。

3.治法: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4.方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凉血五花汤(《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加药物:红花10g,凌霄花10g,野菊花10g,蒲公英15g,桃仁10g,赤芍15g,丹皮10g,当归15g,川芎10g,生地15g。

方义: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赤芍丹皮生地凌霄花凉血,野菊花蒲公英清热解毒。

加减:脓疱加银花、连翘解毒,月经不调加益母草茜草调经,兼湿热者加茵陈蒿、薏苡仁、冬瓜仁清利排脓。

5.变通法:经前加重、先期量多,可与清经散《傅青主女科》)等交替用。月经前痤疮,皮疹多发于面颊两侧,甚至连及颈项等,以炎性丘疹、脓疱为主,伴有乳胀不适、心烦易怒,脉弦数,舌质红、苔薄黄。治拟疏肝清解法,方选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加减。如常伴有痛经或夹瘀块,舌淡红、苔少,脉细涩者,兼见宫寒者,治拟温宫化瘀、调理冲任法,方选益母胜金丹合二仙汤(经验方)加减,药用仙茅、仙灵脾、乌药香附黄柏、地黄、益母草延胡索当归、银花、白花蛇舌草等。


(四)痰瘀互结

1.临床表现:面颊胸背粟米样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消,并发生黄豆、蚕豆大的结节、囊肿,高突不平,色紫红,扪之柔软,挤之有脓血或黄色胶样物,破溃后遗留瘢痕。舌黯红或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为聚合性痤疮痤疮愈后遗留色素沉着或瘢痕者。

2.病因病机:病久入络,气血瘀滞,湿痰内生,蕴结不解。

3.治法:祛瘀化痰,凉血清热。

4.方剂: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合二陈汤(《局方》)加减。

药物:连翘10g,红花6g,桃仁10g,葛根10g,赤芍15g,当归15g,生地15g,升麻3g,夏枯草15g,半夏10g,贝母10g,陈皮6g。

方义:半夏陈皮、贝母化痰,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升麻葛根引经入阳明,且能透发。当归赤芍生地和血清热,夏枯草连翘解毒散结。

加减:结节、囊肿加皂角刺、土贝母、黄药子散结消肿,血热加丹皮紫草凉血,皮肤油腻有湿热者加茵陈蒿、虎杖清热利湿。脓疱挤出有黄色胶样物,加蒲公英、银花、野菊花清热解毒。

5.变通法:可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二陈汤(《局方》)加夏枯草海藻玄参、贝母,活血化瘀,燥湿化痰。


(五)毒热蕴结

1.临床表现:面部散在米粒大丘疹,丘疹顶端常有小脓疱,或周围潮红,自觉疼痛,脓疱此起彼伏,反复不断,脓疱消退后留有凹陷瘢痕,形如橘皮。口干渴,大便秘,小便黄,可伴发热。舌红苔黄干,脉数。为脓疱性痤疮

2.病因病机:火热毒邪蕴结,久而不去,薰蒸颜面,发为脓疮。

3.治法:泻火解毒。

4.方剂五味解毒饮(《医宗金鉴》)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加减。

药物:野菊花15g,蒲公英30g,地丁草15g,银花30g,黄连10g,黄芩15g,山栀10g,黄柏10g,防风10g,白芷10g,升麻3g。

方义:防风白芷升麻引经且能疏风消肿、解毒散结。他药大队集合,泻火解毒,为治痈肿疮毒阳热证之良药。

加减:湿重加茵陈蒿、薏苡仁冬瓜子利湿,血热加赤芍丹皮凉血。

5.变通法:风热外壅,火毒内蕴,可用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去麻黄白术,药用防风荆芥连翘当归川芎白芍大黄、山栀、黄芩石膏滑石甘草芒硝,为表里双解之剂。上中两焦热盛,则用凉膈散(《局方》),用生大黄芒硝竹叶杏仁连翘、山栀等。一为重剂,一为轻剂,可酌情选用。脓疱性痤疮、结节性痤疮,皮疹以脓疱和结节为主,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治拟解毒散结,也可用痤疮平(经验方)。


【简易方药】


1.白草枇杷饮白花蛇舌草50〜60g,生枇杷叶9〜15g,当归、生栀子黄柏各9g,白芷6g,桑白皮12g,黄连3〜5g,生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囊肿、 结节为主要损害者。

2.痤疮平:银花、蒲公英各15g,虎杖山楂各12g,炒枳壳、酒大黄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炎性丘疹、丘疱疹和脓疱为主要损害者。

3.粉刺汤:丹参丹皮黄芩野菊花、土贝母、白花蛇舌草牛蒡子、生槐花桑白皮各10g,银花、土茯苓、白蒺藜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可配合倒面膜(外治法)。

4.丹参30〜60g,甘草30g,土大黄30g,大黄3〜15g,每日1剂,水煎服。湿热大黄,加薏苡仁30g,茯苓15g,藿香佩兰各9g;热重加槐花丹皮各9g。脓疱型加鱼腥草30g,大青叶、蚤休、蒲公英各15g;痒甚加地肤子白鲜皮各30g,苦参9g。瘢痕型加当归牡蛎野菊花皂角刺马勃各10g。


外治法


(一) 药涂法


1.处方:三黄洗剂。

用法:外涂局部。适宜于以丘疹和少许脓疱皮损为主的阶段。

2.处方:黑布膏。

用法:外敷或外贴。适用于以结节、囊肿、疤痕为主的阶段。

3.处方:硫黄浙贝母、煅石膏、枯矾各10g,冰片3g,研细末。

用法:稀蜜水调搽,日1〜2次。适用于油脂较多者。

4.处方:山慈菇,研细末,温开水调成糊状。

用法:夜间临睡时涂敷患处,晨起洗去。适用于结节、囊肿者。

5.处方:皂角,透骨草各30g。

用法:水煎取汁,湿敷患处,日2次,1次30分钟。适用于脓疱、结节者。

6.处方:云母粉、杏仁各等分,研细末。

用法:牛乳调成糊状,夜间临睡涂搽,晨起洗去。适用于炎性丘疹和脓疱为主者。

7.处方:白矾,研细末。

用法:白酒调成糊状,外涂,日1〜2次。适用于以炎性丘疹和脓疱为主者。

疗程:以上每日1或2次,5〜7日为1疗程。


(二) 倒面膜法

患者平卧,清洁皮肤,面部抹油按摩,再用克痤霜(丹皮野菊花、银花、白芷大黄各10g,碎末,提炼,脱色,制成水色油型面霜)作面部按摩,然后将医用石膏300~400g以水调浆自鼻根向下均匀摊开成面膜具型。15〜20分钟去膜。

疗程:每周1次,4次为1疗程。


【针灸治疗】


(一) 毫针

取穴:大椎风池合谷曲池血海,配身柱委中三阴交

方法:用毫针常规刺法,得气后可用泻法,留针30分钟.

疗程:日1次,10日为一疗程。


(二)耳针法

取穴:肺、内分泌、面颊。

方法:毫针重刺激,留针20〜30分钟。或以耳背静脉放血,两耳交替。

疗程:毫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放血每周2次,10次为1疗程。


(三)挑刺法

取穴:背部皮肤红斑点,合谷委中灵台

方法:在背部皮肤寻找红色斑点,消毒后,用三棱针挑剌,针尖斜刺入红斑点的底部约3mm (1分),迅速将针向上一挑,使该部皮肤被挑成小裂口,用双手拇指挤压针孔周围,使之出血少许,用于棉球拭干血迹,胶布外敷。每次挑10余针,灵台委中合谷各挑一针,出针后使出血少许。

疗程:3日1次,10次为1疗程。


(四)刺络拔罐法

取穴:大椎至阳身柱筋缩神道命门。选1〜2穴为主穴,他为配穴。

方法:主穴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少许,立即拔罐5分钟;配穴仅点刺出血少许即可。

疗程:3日1次,7次为1疗程.


(五)割治法

取穴:肺俞(双),配耳穴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

方法:严密消毒后,采用尖形小号手术万,轻巧割破,渗血少许,然后外掺药末(雄黄冰片、硼酸、滑石粉各等分),外盖消毒纱布固定。

疗程:5日1次,7次为1疗程。

文献与评述

痤疮皮损初起为针尖大小毛囊性丘疹,或为白头粉刺、黑头粉刺,可挤出白色或淡黄色脂栓,因感染而成红色小丘疹,顶端出现小脓疱。愈后可留色索沉着或轻度凹陷性瘢痕。严重者称聚合性痤疮,感染部位深,出现紫红色结节、脓肿、囊肿,甚而溃破形成窦道、瘢痕,或呈橘皮样改变。


痤疮总以实热为主,或湿热蕴蒸,或血热内盛,或风热外侵,内外合邪循肺胃两经而达于颜面,轻则为红色丘疹、白头和黑头粉刺,重则为结节、脓疱等皮损。在治疗上当予以凉血、祛风、清热,甚而祛瘀、化痰、泻火、解毒之品,并注意内外同治,防治摄生。


患者经常用温水、硫黄皂洗脸,皮脂较多时可每日洗3〜4次。不用冷水洗面,以防毛孔收缩,皮脂堵塞,粉刺加重。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类;少食油腻、甜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不要滥用化妆品,有些粉质化妆品会堵塞毛孔,造成皮脂淤积而成粉刺。禁止用手挤压粉刺,以免炎症扩散,愈后遗留凹陷性疤痕。

  • 刘运耀从阳明胃经辨治痤疮经验
    痤疮属祖国医学“肺风粉刺”范畴,亦称为“酒刺” “粉刺” “面疮”。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治疗方药也各不相同。近代中医对痤疮病因的研究在传统肺热、风热、血热、湿热等发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求道

    82

    0

  • 五积散治痤疮案( 黄煌)
    S女士,29岁,2011年6月27日初诊。形貌:体格壮实、肤黄脸暗、散发痤疮,身高167 cm 体重64 kg。病史:痤疮迁延伴乏力一年余。平素怕冷,晨起关节酸胀麻痛不适,情绪波动大,有偏头痛、耳鸣,...

    求道

    畅读VIP

    58

    0

  • 韩立老师治青春痘一例
    韩老师:网诊的一例小伙子,青春痘,反反复复,右侧严重,尤其这一块,硬结好长时间了,大便正常,一天一次。不口臭,不苦。喝完7付后反馈右侧的几个硬结摸着小了不少,还有一个硬结明显,其他硬结不明显,只有印。...

    四君人参

    作者授权

    畅读VIP

    54

    0

  • 傅应昌: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治疗痤疮
    余某,男,时年32岁,2020年5月13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头面部和背部脓疱疹、丘疹1年余。  【首诊证候】  刻诊症见:患者1年余前开始出现头面部和背部的脓疱疹和丘疹,部分红肿热痛有脓点...

    求道

    畅读VIP

    59

    0

  • 边天羽治疗痤疮经验
    边天羽认为痤疮主要是内热炽盛,外受风邪所致,但有肺热、血热、肝热、阴虚内热之分。脓疱属于风热、毒热所致;囊肿性痤疮、聚合性痤疮等炎性症状不明显,慢性病程者,都是寒疮、寒疡之证;瘢痕疙瘩性皮损可因气滞血...

    求道

    畅读VIP

    47

    0

  • 刘复兴治疗痤疮经验
    刘复兴认为,痤疮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之物,致肺胃积热,复受风邪,蕴滞肌肤,搏结于面而成,“热毒”为本病最基本最关键的病理机制。总以清泄肺胃,凉血化瘀为纲,其自创皮内1号方,药用枇杷叶、生桑白皮、...

    求道

    畅读VIP

    52

    0

  • 肖定远治疗痤疮经验
    肖定远认为痤疮病因在于肾阴不足,相火过旺,加之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和冲任不调,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血热瘀滞而成。素体血热偏盛是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血瘀痰结致使病情复杂而加重。青...

    求道

    畅读VIP

    53

    0

  • 秦万章治疗痤疮经验
    秦万章发现临床上80%以上的痤疮患者均有舌苔黄腻,纳呆,便秘或大便干结,疲乏,局部皮脂溢出过度旺盛等症象,并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如面部结节、囊肿、舌质紫色斑点等,因此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湿热内蕴,瘀血阻...

    求道

    畅读VIP

    50

    0

  • 王辉武:治疗痤疮经验
    王辉武 (1943.8-),全国名中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勤求博采,经验宏富,对脾胃病、湿证、郁病、睡眠障碍、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经验。王辉武以...

    求道

    畅读VIP

    174

    0

  • 刘启泉:治疗痤疮验案
    郭某 性别:男  年龄:19岁主诉:面部及项背痤疮10个月。现病史:患者10个月前升读高中三年级,高考压力增大,面部及项背接连出现密集痤疮,初期未引起重视,后来患者自诉痤疮痒痛,经常用手去抓...

    求道

    畅读VIP

    97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