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详细内容
防风、川芎、当归、白芍、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各15克、生石膏、黄芩、桔梗各30克、滑石90克、甘草60克、荆芥15克、炒白术15克、炒山栀15克,上药共为末,每服6~15克,加生姜3片,水一大盏,煎至六分温服。近代多按原方比例斟酌用量,作为汤剂服用,或水泛为丸剂,每服6~9克,温开水送下。
大便自利者去芒硝、大黄;自汗者去麻黄、加桂枝;咳嗽痰涎多加姜半夏;头痛目昏加桑叶、菊花;两太阳穴处痛者,可加蔓荆子;体胖痰盛者,可加制半夏、化橘红、茯苓,适减当归、白术。
本方应用甚广,为解表通里、疏风清热之剂,凡属气血怫郁、表里三焦俱实、风火壅盛诸证,皆可应用。主治内有蕴热,外感风邪,症见恶寒发热、头目昏晕、耳鸣鼻塞、目赤睛疼、口苦舌干、咽喉不利、唾涕粘稠、咳嗽上气、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等;甚至胃火引动肝风而致手足瘛疭、惊狂谵妄。由于气血怫郁壅滞,胃经风热而致的疮疡肿毒、丹斑瘾疹、皮肤瘙痒、头面疮癣等,随证用之皆有良效。
近代常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随证加减,应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疖痈、败血症、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病而出现前述证候者。对于难治性头痛、偏头痛属于实证者,均有效果。
近些年来,本方还用于减肥和预防中风。患高血压而体胖痰盛者可经常服用此方(加化橘红、半夏、茯苓),对预防发生脑血管意外(中风)有一定作用,尤其对大便经常干结者更为合适。
本方初看起来,药味繁多,似偏杂乱,其实组方之意非常合乎经旨,所以此方问世以来,沿用甚广。方中取防风、荆芥、薄荷、麻黄,轻浮发散以解表,使表邪从汗出,而散之于上。大黄、芒硝破结通腑;栀子、滑石降火利水,使热邪从大小便出,而泄之于下。风淫于内,肺胃受邪,故以桔梗、石膏清肺泻胃。风邪为患,肝木受之,以芎、归、芍和血益肝。再用黄芩清中上二焦火;连翘散气聚血凝而解全身毒热。重用甘草缓峻而和中,配滑石又有六一散利水泻热之意。白术健脾而燥湿,使上下分消,表里交治,而于散泻之中又寓有温养之意。故喻嘉言赞誉本方是一个“汗不伤表,下不伤里”的有效良方,可以放心应用,且可常服。
我在临床上,除用此方作汤剂,治疗上述诸病症外,还去麻黄、滑石,加羌活(后头痛)、白芷(前头痛)、蔓荆子(两太阳穴处痛)、生石决明、菊花(偏头痛)治疗各种头痛属于实证者。去滑石、山栀、芒硝,加赤芍10克、炙山甲6克、忍冬藤20克、白藓皮20~30克、苦参20~30克,治疗荨麻疹。去滑石、川芎、芒硝,加紫草、元参、生地、茜草炭治疗过敏性紫癜。去滑石、芒硝、麻黄、白术、白芍,加赤芍、银花、地骨皮、升麻、白芷,治疗风火牙痛,齿龈红肿。最近治一青年女子(本院护士),面部皮肤发黑暗而微浮肿胀,致使面部很难看。我嘱其常服防风通圣丸,使大便每日达1~2次。另用荆芥9克、生地15克、当归9克、红花10克、白芷9克、白附子6克、麻黄9克、生石膏30克、白僵蚕10克、白蔹10克、苍术9克,煎水内服,约服3周后,面部皮肤浮肿消退,皮肤变白,面现润泽,恢复了美观,患者非常高兴。中药之效果真是往往令人不可思议。

四君人参
作者授权
畅读VIP

359

0


求道
畅读VIP

415

0


求道
畅读VIP

341

0


求道
畅读VIP

464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28

0


求道
畅读VIP

528

0


求道
畅读VIP

335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668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487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498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