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口干渴,是指口中津液不足,自觉口中干燥而欲饮水的感觉。临床上,口干、口燥
和口渴不尽相同。口干、口燥,不一定有饮水要求,而口渴则多指其有饮水欲望而言。

临床上应根据口渴的程度和全身情况综合辨析。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热炽气分
1.临床表现:口渴饮冷,高热汗出,面红目赤烦躁,或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燥,甚则焦黑起芒刺,脉数或沉实有力。
2.病因病机:热邪入里,阳明气分大热,热伤阴津而口渴饮冷。
3.治法:清热泻火,保津生液。
4.方剂白虎汤人参汤(《伤寒论》)加 减 。
药物:生石膏30g (先煎),知母15g,甘草10g,党参15g,麦冬15g。
方义:生石膏知母甘草清热泻火,党参麦冬益气养阴、保津生液。
加减:口渴甚者加生地、花粉、石斛保津生液。
5.变通法:高热,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秘结,舌苔黄燥,甚则焦黑起芒刺,或沉实有力,阳明腑实者用大、小承气汤(《伤寒论》)加减,急下存阴。

(二)热入营血
1.临床表现:口渴,饮水不多,或不欲饮,午后热甚,烦躁谵语,或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或尖红起刺,脉细数。
2.病因病机温病热入营血,耗竭阴液,口渴而饮水不多或不欲饮。
3.治法:清营凉血。
药物:水牛角30g,生地15g,丹皮10g,连翘15g,银花15g,黄连10g,玄参15g。
方义:水牛角生地丹皮清营凉血,连翘、银花、黄连解毒清热,生地玄参养阴。
加减:斑疹加赤芍紫草凉血化斑,烦躁谵语石膏知母清解阳明。
5.变通法:温病热入营血口渴,重者可用清营汤《温病条辨》)或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加减。轻者可用吴鞠通清燥汤《温病条辨》)加减,即生地麦冬玄参知母人中黄

(三)湿热残蒸
1.临床表现:口渴,但不欲饮,或饮而不多,胸闷脘痞,纳呆泛恶,身热心烦,肢体倦怠,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爽,小便黄,或见黄疸舌苔黄腻,脉濡数。
2.病因病机湿温暑湿,湿遏热伏,三焦气化失司,阴液不得敷布。
3.治法:清热化湿
4.方剂:三石汤(《温病条辨》)合连朴饮《霍乱论》)加减。
药物:生石膏30g,寒水石15g,滑石15g,黄连6g,厚朴6g,菖蒲10g,竹茹10g,芦根30g,通草10g,
方义:生石膏寒水石黄连清热,滑石通草利湿,菖蒲化浊,厚朴理气,竹茹和胃,芦根生津。
加减:泛恶加半夏胸闷吃痞加藿香佩兰
5.变通法:身热心烦湿热并重者可用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甘露清毒丹(《温热全书》)加减。

(四)水饮内停
1.临床表现:口舌干燥而不欲饮,饮后不适,或水入则吐,头晕目眩,心下满或悸动,腹满身重,或肢体浮肿,小漫不利。舌淡胖有齿痕,苔滑或腻,脉沉弦而,滑。
2.病因病机:水饮内停,津液不得敷布上承,故虽口舌干燥但不欲饮。
3.治法:温阳化饮。
4.方剂苓桂术甘汤(《金要略》)合茯苓饮《外台秘要》)加减。
药物:茯苓15g,白术15g,桂枝10g,枳实6g,陈皮10g,生姜6g,甘草6g。
方义:茯苓白术健脾化饮,桂枝温阳化气,枳实陈皮理气,生姜和胃,甘草调中。
加减:气虚加党参呕吐半夏
5.变通法:水入则吐,小溲不利,饮停于下焦者,可用五苓散(《伤寒论》)。

(五)肺燥津亏
1.临床表现:口渴咽干鼻干咽燥,干咳无痰,心烦,肌肤干燥,大便干结。舌红苔薄而干,脉弦涩或小数。
2.病因病机:外感燥邪灼伤肺津,或久咳不止,肺阴受损。
3.治法:清肺润燥生津。
4.方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加减。
药物:桑叶10g,生石膏30g(先煎),杏仁10g,麦冬15g,阿胶10g(佯冲),枇杷叶10g(包),沙参15g,芦根30g,甘草6g。
方义:桑叶、生石膏清热润燥,麦冬阿胶沙参芦根养阴生津,枇杷叶杏仁甘草润燥止咳。
加减:燥热盛者加知母生地,气虚者加党参
5.变通法:见气虚而燥热者,可用清燥汤《兰室秘藏》)加减。即补中益气汤麦冬五味子生地黄连黄柏等,益气润燥生津。

(六)阴虚火旺
1.临床表现:口干咽燥,夜间尤甚,虚烦失眠,头目眩晕,手足心热,或潮热骨蒸。舌红瘦苔薄,脉沉细而数。
2.病因病机:热病后期阴津被耗,或久病阴血亏损,阴虚生内热,津液亏乏。
3.治法:养阴生津。
药物:生地30g,玄参30g,麦冬15g,芦根30g。
方义:生地玄参麦冬养阴生津,芦根生津增液。
加减:热盛火旺者加石膏黄连
5.变通法:久病阴血亏损,阴虚火旺可用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减,滋阴降火。

文献与评述

有口渴的病症颇多,以上就其最常见的证候加以论述。临证时应着重注意欲饮与否,饮多饮少,喜温喜凉,并可参合脉症舌苔,仔细分析。辨其在气、在血,阴亏、阳盛,是虚、是实,以及何脏何腑,分别诊治,不可一概以热论之。

口渴欲饮多属实证热证,重在分火盛和津伤,宜清热泻火或养阴生津。口渴不欲饮,饮亦不多,为湿浊或水饮内阻,津不上承所致,不可清热生津,宜芳香化湿或温阳化饮。

以口渴为主症的,尚有消渴,口渴多饮,饮水即消,属肺热津伤之上消,可用天花粉葛根五味子生地麦冬天冬等,以养肺清热为主;气虚加黄芪人参,益气生津。
  • 李翰卿说口感
    口感主要包括口渴和口味两大部分,属于一种自我感觉,而由于病理原因所产生的口感,则对于诊断疾病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一、口渴 口渴,是一个常见临床症状,可见于多种病证过程之中,同时口渴...

    求道

    畅读VIP

    627

    0

  • 夜半口渴案(刘武汉)
    段XX,男,48岁,工人。1981年7月25日就诊。主诉半年前,一次重感冒后,每至夜间一时许口渴咽干,必至四时许,方可逐渐缓解,夜夜如此。半年来,虽不断服用中西药调治,终未根除。近一月,口苦,心烦,舌...

    求道

    畅读VIP

    445

    0

  • 老年人口干的中药治疗
    人到老年由于各种生理病理的变化,全身器官功能减退,导致神经调节功能较差,唾液腺分泌量减少,口腔粘膜干燥并失去弹性,故常常引起口干。中医认为此症与脾肾关系密切,脾主运化,肾主水液。老年人脾肾皆虚,脾虚则...

    四君人参

    畅读VIP

    762

    0

  • 经方辨治口渴(赖海标)
    口渴是临床常见症状,《伤寒杂病论》中对口渴的描述很多,如“或渴”“服汤已渴”“微热消渴,烦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舌上燥而渴”“渴而不呕”“咳而呕渴”“大烦渴不解,口燥渴”“渴引水浆”“口燥咽干,口...

    求道

    畅读VIP

    2207

    0

  • 赖海标教授会诊一例顽固性口干舌燥老年女性患者的诊治思路
    患者陈某,女性,74岁,广东中山人,2021年2月19日入院。病情简介:患者因“口干2年”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出现口干,当时未予重视及治疗。口干以夜间明显,症状逐渐加重,为排查干燥综合症、糖尿病...

    求道

    畅读VIP

    536

    0

  • 口干舌燥不可滥用麦冬、生地
    中医临床中常会遇到口干舌燥夹兼在某种病证之中,也有主以口干舌燥来就诊者。这种情况属于津液亏虚者不在少数,但不属于阴虚津亏者也屡见不鲜。经常会遇到患者述说口干舌燥严重,饮水也不能解决。凡属于肝胆火盛、肝...

    求道

    畅读VIP

    491

    0

  • 桂附地黄丸治疗口渴一例
    石**,女,56岁,2010年8月就诊。主诉:口渴一年余。近一年多以来,每天饮水多,喜热饮,每次饮水量并不多,饮后很快又渴,不饮又口燥而不快,小便量也并不算多。每天夜间均需以水瓶置于床头,以备半夜之饮...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716

    0

  •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体会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一张名方,如果使用得当,临床可以治疗许多疾病。尤其是对于消化系统的慢性疾病,往往收效甚捷。今不揣浅陋,举病例数则,对运用本方的一些体会做些小结,望能抛砖引玉。病例...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93

    0

  • 泻白散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舌癌术后口干案
    林某,女,34岁。2016年12月1日就诊。患者因“舌癌术后7个月”来诊。2016年5月患者因“发现舌体肿物2年,肿物增大伴疼痛4个月”在我科行左半舌切除术。现术后出现口干甚,面生暗疮,痰少,胃纳二便...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60

    0

  • 金匮肾气丸合五苓散治口干
    患者,女,60余岁。初诊2021年3月16日,患者微信告知口干2月。刻下症见神清,口干,喜饮温热水,饮食寒凉,大便溏稀,小便夜间1~2次。舌淡苔润。诊断:(阳气不足,津液不能上承型)口渴。辨证分析:口...

    茯苓

    畅读VIP

    466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