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用法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相关条文
伤寒(8条):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21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2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250】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鞕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鞕,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一云不大便),但初头鞕,后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金匮(2条):
【17.41】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17.47】气利,诃黎勒散主之。
附方
《千金翼》小承气汤。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
各家论述
大热结实者,与大承气汤,小热微结者,与小承气汤。以热不大甚,故于大承气汤去芒硝;又以结不至坚,故亦减厚朴、枳实也。
阳明者,三阳之盛也。太阳为阳之表,少阳为表里之中,阳明为阳之里,是以证属阳明者,皆为可下也。若大满大实者,属大承气汤。今此大热、大便硬,未至于大实,只属小承气汤也。以大黄为君,而荡除邪热;以枳实为臣,而破坚实;以厚朴为佐使,而调中除结燥也。
小承气者,即大承气而小其制也。大邪大热之实于胃者,以大承气汤下之;邪热轻者,及无太热,但胃中津液干燥而大便难者,以小承气微利之,以和其胃气,胃和则止,非大攻大下之剂也。以无大坚实,故于大承气中去芒硝;又以邪气未大结满,故减厚朴、枳实也。创法立方,唯量其缓急轻重而增损之,使无太过不及,适中病情已耳。若不量虚实,不揆轻重,不及则不能祛除邪气,太过则大伤元气矣。临证审之。


求道
畅读VIP

425

0


求道
畅读VIP

381

0


求道
畅读VIP

830

0


求道
畅读VIP

491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624

0


求道
畅读VIP

597

0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564

0


白术
签约讲师

619

0


白术
签约讲师

645

0


白术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566

0
查看更多